“同居”在今天,实在算不上一个新鲜话题。然而在我满满当当的信箱里,有关它的故事却总是各不相同、常读常新。写信来的大多是女性,爱情让她们提前走进生活,可是生活却让她们伤透脑筋----不仅因为怀孕流产的折磨,也不仅因为流言蜚语的指戳,还因为:所爱的那个人始终不肯靠近婚姻。
故事一:
月月的各方面条件都无可挑剔。大学一毕业,她便与三天一跳槽、五天一搬家的小方同居了。月月觉得自己想得很明白----爱的时候痛快地爱,不爱了就分开呗。可是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两个人的缘分总也不见到头,月月对小方越来越依恋,越来越想正式成立一个家庭,而小方却似乎始终漫不经心,对于月月关于嫁娶的暗示装聋作哑、王顾左右而言他……月月开始变得有些神经质起来,她一会儿怀疑小方有“二心”,一会儿又怀疑自己不够有魅力,甚至还怀疑是小方的父母在从中“捣鬼”。她背着小方去找他的父母,一见面就痛哭流涕地恳求他们不要阻止小方娶她。小方的父母惊讶得合不拢嘴,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竟有这样如花似玉的姑娘死心塌地要嫁给他们的儿子,于是小方被十万火急地召回家来,当着月月的面接“速速完婚”的旨。小方弄明白了怎么回事,掉头便冲出门去,三天三夜不见人影。月月在他们同居的小屋里默默流泪等候,第四天,小方回来了,扔给月月一句话:“我爱你,但你别再逼我,否则你会失去我!”月月伤心不已,难道爱情对于男人就止于同室而居?……
故事二:
叶枝不是那种爱一个人就必须要嫁给他的传统女人,更不想太早为人妻母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因此当男友提出同居试婚时,她爽爽气气就答应了。他们租了城郊一套旧公房,收拾收拾就搬了进去。房子很小,也没有装修,但叶枝觉得很满足。她睡了20多年的阁楼,早想逃离父母那个又破又挤的家了。有了这么一个可以“放肆”的地方,叶枝很开心,她隔三岔五地邀请朋友来做客,分享她的自由。开始的时候,朋友们总是呼之即来,她的小窝让她们很是羡慕。可是后来,他们一个接一个地买房、结婚、生孩子,终于很难再聚到叶枝的窝里去了。偶尔大家高兴,也会约在某个人的新居见见面,互相交流交流装潢或者育儿经验,再或者讨论讨论公公长婆婆短。叶枝混在他们中间,心里渐渐地有些不是滋味。她们的话题她一句也插不上嘴,而她们那一家比一家时尚宽绰的住房更令她暗暗眼红。原来生活可以更好的,她想。
回到自己的小窝里,叶枝发现自己的想法变了,她想结婚,想真正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了。她突然觉得,其实有孩子吵吵、婆婆唠叨的生活,要比现在感觉踏实得多。叶枝思前想后,终于决定跟男友提一提婚姻大事。没曾想话刚出口,男友立刻沉默了。过了好久,他才说:“就是要结婚,我们也得有所准备,起码得存够买房的钱吧?”叶枝偏头想了想,按照他们俩的收入水平,恐怕10年也买不了一套房呢!她很沮丧,但又无话可说,没房怎么结婚呢。第二天上班,叶枝忍不住把心里的烦恼说给单位里要好的老大姐听,没想到老大姐一拍大腿说:“傻丫头,咱们单位不是对大龄青年结婚买房有福利补贴嘛!这事儿包在我身上了,不过你得快点把结婚证办出来。”叶枝欣喜若狂地找到男友,说房子不用愁了,什么时候去登记?男友的反应出乎她的意料----他沉吟良久才吞吞吐吐地说:“……先不急吧,我还想做点事业出来……”叶枝愣住了,她这才知道,原来他根本没打算结婚!
人生本来就千姿百态,关于恋爱、婚姻与家庭更是有说不完的欢乐辛酸。婚姻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简单然而也是最复杂的一种,处理不好,往往就会具有极强的杀伤力。种种的原因令今日男女多少有些恐惧婚姻,因此越来越多的成年男女开始以“同居”来逃避。同居状态可以让他们享受性与伴侣的乐趣,却不必为自己也不确信的责任而烦心,听起来似乎不错。可是,再成功的同居生活也抹煞不了男性与女性的心理差异,而这种差异又注定了双方最终的态度分歧。女性对于亲密人际关系的需求要比男性高出许多,随着年岁增长,真心爱着的女人会开始渴望稳定的温情,开始向往家庭的气氛。然而男性在考虑到组建家庭时,下意识里首先体会到的却往往是压力与束缚。假如过惯了便当轻松的同居生活,男性就很容易养成情感方面的惰性,不再愿意为爱承担责任,除非他已成熟到敢于面对婚姻中的种种束缚和自律,成熟到对幸福婚姻充满自信。
同居关系,一般最终不是走向婚姻便是走向分离。造物主分配爱情的时候,总会搭售一些责任,相爱的人“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迟早得照单全收,否则到手的爱情也会失去。第一个故事里,小方之所以搪塞月月,是因为其实他自己还没有完成社会角色的定位。不够成熟的人格让他害怕稳定的关系,害怕静下来去面对细节、面对自我。月月如果不能帮助他完成人格的成长,那么即使有了婚姻,也留不住爱情。第二个故事里,叶枝面对的是一个性格过于敏感的男性。这样的人最终可能成为好丈夫,但是他们经常会对人生以及生活感到不安,充满各种悲观的想象。这种类型的人非但对婚姻,对其他的任何事情也都常常会犹豫不决,而且稍遇挫折就把所有的过错归咎于自己,自我谴责。房子和事业其实都是借口,关键在于他们缺乏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爱上他们的女性要明白,他们需要的是鼓励和疏导、肯定和赞美,而不是“利诱威逼”。
总之,世界上惟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理由”。人们既然可以说够一百个求婚的理由,也当然能够说出一百个不结婚的理由。其实理由是最脆弱的,它只给心灵带来短暂的安慰;给予我们永恒力量的,最终惟有真爱以及对于真爱的信心。这,便是幸福家庭个个相似的谜底,也是结束同居关系、步入婚姻殿堂的强健的基础。
文/林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