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测,郑明明最喜欢的颜色是紫色,因为她经常一身紫色套装面对公众,而她最喜欢的自己的油画肖像也是穿紫色的,紫色的温柔和灿烂,很衬她那种非常雍容的性感。记得她多年前曾推出“紫色修颜液”,让很多人的脸色重新焕发健康的光泽。
她的女儿都已成年,但她美丽依旧。美丽的面容能够仰赖美容科技的发达而得以保全,而她最吸引人的地方全然与外力无关。温文尔雅的谈吐,使听者有如沐春风之感;在谈话的时候,她的眼波会在所有倾听者之间流转,让每一个人都感觉到自己被重视,那样的仪态,是我见过的最热情诚恳的妩媚。
家,对我来说,是荒漠甘泉
在香港的商界和郑明明所熟悉的娱乐圈,像郑明明和陈树德先生这样的恩爱夫妻是不多的,像他们家那么温馨和睦的家族企业也是很难得的。在他们的银婚纪念日,香港的媒体广泛进行了报道。
从年轻的时候开厂创业,到一路上摸爬滚打互相扶持,他们在彼此心目中的位置无人可取代。陈先生是个实干家,从厂房、办公室的设计、联络方方面面到产品研发,许多琐碎和艰难的过程他都能井井有条地处理,而郑明明负责市场推广和教学。“他做好子弹,而我拿那个子弹去打仗。”说起先生的时候,落落大方的郑明明会显出少女的爱娇神情。
“美满的家庭对于我来说是荒漠甘泉,不断给我滋润与安慰。”这就是郑明明的婚姻寄语。而先生的说法则是:“最重要的还是懂得欣赏对方。”年近古稀的陈先生看起来像个老顽童,他站到从前与副总理李岚清的合影前,指着照片上的自己问我们:“看看我现在的脸!”现在的脸斑点看不到了,肤色也亮了,那也是他负责研发的杰作“基因”的威力。郑明明笑他:“他呀,越来越爱漂亮啦!”看到已经度过银婚纪念的他俩,仍然在客人面前亲亲热热地开玩笑,旁观者不由会相信,人生最美好的东西——爱和责任,是真实的。
“婚姻会有问题吗?当然会有!但有问题你要沟通、妥协,而不能破坏、放弃呀!”郑明明说,照顾不了家庭的成功,她宁可不要。工作再忙,回到家里,她还是要给孩子洗澡,给她们讲故事;在出国之前,她总不会忘记给女儿们剪头发,修指甲。尽管先生很开通,但她从没让先生做过家务,因为她要让他知道,她爱他们,愿意为他们付出。
爱,给别人安慰,给自己成长
给予是一种快乐,不仅在处理与家人的关系上,在对待朋友、对社会公益的态度上,这也是郑明明的信仰。1982年她发明了文眉、文唇、文眼线,缘起于不忍目睹友人毁容后的痛苦;她很后悔,在好友翁美玲轻生前,没有察觉并给予开导,于是她发起纯公益的“艺人之家”,让艺员们能够通过倾诉和交流,摆脱辉煌人生背后的阴影。在解救别人困境的同时,她也体验到了事业的进步与心灵的解脱和愉悦。
陈家全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坚信“基督给了我们机遇和成功,回报是我们的责任。”郑明明是香港知名的慈善家,在许多慈善组织担任重要职务。在大陆,陈氏夫妇也经常慷慨解囊,捐助教育和慈善事业。爱世人,不是一种姿态,是对弱者从心里怜惜。有一次,郑明明给路边要钱的孩子钱,女儿提醒她:“他们是骗人的。”做母亲的回答:“我知道。但孩子要到钱,回去就不会吃大人的苦头了。”一次在老人院做义工,郑明明发现老人们的个人卫生状况很差,口气很难闻。她没有敷衍完任务就走,而是向院方提出,她要给老人们上一次如何清理眼鼻和口腔的课。
在父母的影响下,一对女儿也养成了关心社会,怜弱惜贫的个性。大女儿维蕊曾把祖母的遗赠捐作“蒙妮坦”美容美发职业教育大赛的基金,而小女儿在环游世界的旅途中,从来不忘记去照顾那些受着穷苦和疾病折磨的人。
美好的内涵,需要外在的点染
作为“美容教母”,郑明明自己也是一个非常重视个人形象的人。
美丽的前提是护肤,在护肤方面,她真是做到“一丝不苟”,因为她认为,由于地心吸引力的关系,女人的皮肤每天都会面对挑战,稍不注意,问题就在日积月累中恶化,而“衣服能换,皮肤不能换”。她很重视洗脸的环节,在她卫生间里,总放一瓶矿泉水,洗脸时用。无论走到哪里,郑明明都会自备自己专门的洁肤用品。例如普通的洁肤用品都是强调深层清洁,而忽视了护肤。而她会用一种含有胶原蛋白的卸装乳液,让她在清洁皮肤的同时可以修护皮肤。
每次洗完脸后,她都是第一时间涂眼霜。她现在用的眼霜,是一种既含维他命E,又兼有从深海鱼中提取黏液物质的微粒分子。据说,这种成分的细胞结构与人体眼部的细胞结构很相似,所以特别容易被吸收。
说起生活习惯,她很少吃肉,比较喜欢鱼和蔬菜。每个礼拜她都要游两次泳,而游泳前后的护肤程序差不多要半个小时。她每天一定要睡7个小时,早起会喝上一大杯水。有时候胃不好,还会吃一些生的大蒜。晚上会自己做做水果面膜,这样皮肤就容易上粉底。
总是穿着得体套装、在镜头前浅笑盈盈的她,在着装上很有自己的心得。郑明明喜欢那些十足女人味的温婉端庄的设计,喜欢粉红色、紫色等温柔暖调的颜色。
在品牌上,她最喜欢一个以手工做鞋出名的意大利牌子FERREGAMO,这个牌子没有太多样式和色彩的变化,但她就是喜欢它经典和传统的女人味十足。因为没有太多时间去刻意想怎样设计、配搭自己的服装,她成为几个固定品牌的忠实顾客。她有一个帮她设计衣服的设计师,经常去欧洲帮她购买衣服和配饰,很适合她的整体风格。
每个礼拜天的上午是属于内心的,郑明明会去教堂,而在礼拜天下午,她一般都会找个目标去购物,但是在去之前会打电话到那个店里问问是否有适合自己的衣服。这样逛街就很快了,一个小时就能把需要的衣服都买好。有时候她甚至不用试穿。如果没有去逛街,下午她就会把下一周要穿的衣服和鞋子拿出来,一套一套摆在地板上。摆弄好了就成套放好,到了早上直接穿上就可以,这样平时就不会耽误太多时间去考虑穿衣服的问题。
作为备受媒体注意的名流,郑明明的穿衣有术也是被苛刻的香港媒体挑剔出来的。见报后的衣服就不能再穿着让记者拍照,这在香港已经是名人们的一个习惯。所以每次要参加宴会,她都会仔细想想:自己的哪些衣服是见过报的。
“老”字不在我的字典里
“我不认老,也不想退休。我想做的事太多,‘老’字不在我的字典里!”郑明明这样说是有道理的,驻颜有术让她看上去远不到退休的年龄,更重要的是,她的精神面貌就像一个二三十岁的人,跟她接触,你会觉得这位长者身上充满活力和创造性,使她永远活在生命的春天里。
到底是做教育出身,郑明明很善于总结她的生活哲学。关于晚年生活,她有一个“四老”理论,只有“四老”齐全,才能得到满意的生活质素。一是“老健”,要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享受奋斗带来的好日子。二是“老本”,要善于理财,积累养老之资,不累儿女,不依赖社会,才能老得有尊严,有快乐。三是“老伴”,夫妻和睦,白首相偕,有情爱的滋润,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许多人对伴侣太挑剔,但老伴离开了,或先去了,生活该多么孤独、痛苦呀!四是“老友”,好朋友是要从年轻时代开始培养的,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少不了友谊的支持。真等到年老孤独了,再想到朋友,那就太晚了。郑明明的朋友即使远隔重洋,也一定会每个月保持联络。
“年过三四十,仍然有着含苞的美态,就是因为修养好,腹中的气度渗透全身……也与心境有关,孜孜不倦、不断研磨,脸上自有动人神采。”这是郑明明总结的女性美,更是她自己切身的生活体悟。
文/洛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