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贼”在北京话里,就是特别能算计,特别抠门的意思。
至于为什么这种行为被称作“鸡贼”,我还真不知道,难道是说偷鸡的贼没什么出息吗?相比常吃的那些肉类,鸡还算比较好偷吧?不看偷的大小,只看偷的过程和手段,重要的在于掺和。
鸡贼跟有钱没钱无关,那是一种骨子里的习惯,娘胎里带出来的。我们在憧憬理想对象时常说:“光有钱没有用,有钱不给你花,还不如他没钱看着省心呢。”就是说很有钱的人,也很有可能鸡贼,尤其是当他出身贫寒,钱是一分一分的攒的那种人,把钱看得比什么都大,那还是一穷人。
我出身贫寒,而且没钱,就更理直气壮地鸡贼了。
朋友最烦跟我去超市,买衣服还好,因为式样质地不尽相同,没什么可比性,看着喜欢又不算太贵就买下了。我的标准是,一般薄一点的衣服,超过二百块钱绝不买;厚一点的超过四百块钱绝不买;最厚的那种超过八百块钱绝不买,而且一旦花了八百块钱,同一类的衣服两年之内绝不买。
但逛超市就不一样了。里面同类产品都放在一处,常见我紧锁眉头咬着指甲在那里发呆,没干嘛,心算呢。比如买盒纸巾,有的80抽,有的100抽,还有的200抽,纸这个东西,一压缩,从外观看大小差不多,这时当然不能被假象迷惑了,有些纸巾的盒子大,但里面空虚,那没有用,骗谁呢?这时我就会不停地心算,把价钱除以纸巾抽数,算出每一抽合多少钱,还有很多纸巾会买三送一,就要除以实际抽数,不能冤枉一个好人。最后要记住所有牌子纸巾的单价,比较后得出结论,买最便宜的那种。
别看我记性坏,但临时记忆还是相当不错的,而且这是关系到钱,多重要啊!搅尽脑汁也要记住,记不住就重来,我不嫌累。
往往最便宜那种,会被人扒拉得比较脏和破,我只好把浮面上的那些全扒拉到别处,抽取最后和最下面的,就跟在垃圾堆里捡点值钱的废铜烂铁似的,很多人看着奇怪。因此我逛超市,要花出比旁人多两到三倍的时间,朋友常常不耐烦等,又多少觉得我给他们丢脸,往往是同来而不同去。
鸡贼是我最引以为荣的优点,最听不得别人跟我比这个。一次,有小女孩沾沾自喜地说:“我今天买了大降价的洗头水,才10块钱,1000毫升呢。”我不屑地说:“那算什么,我现在用的才五块钱,跟你那个一样多,最后一瓶,下礼拜过期。”女孩自叹不如,连声说:“得嘞,你行,还是你行。”
当然我行,咱养成这习惯后,连谈恋爱都全面撒网重点培养,只要看着性能价格比差不多的就都先记下,然后试着分头发展一下,看看哪个优势更明显,再确定一款最合适的。咱妈很支持这种行为,说了:“这叫‘一家女百家求’。”她也不管这其实是一妇女。
(文/赵赵)
本文章版权归新浪网与文章作者共同拥有。如需转载,请与新浪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