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模特的重要指标在很大程度上是先天条件,不仅身材、体形是父母给的,对时装的领悟力、对音乐的感受力也多由天赋而来,所以少数人一直对模特有“花瓶”之讥,认为她们念书太少。不能说这种指责一点道理都没有,很多模特读书确实有限,因为学习时间少,读书、学文化与从事模特表演一直是尖锐的矛盾。在排练间歇,有位选手一直捧着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阅读,和她关于学习的讨论就是由这本书开始的。
由于繁忙、漂泊的职业特征,模特们读的书多半是文化快餐和时装杂志之类,读厚本书的不多,所以,读一本欧洲小说、并对书籍和作者都形成自己的看法,也算是难得的异数了。这个很爱读书的小姑娘自我介绍是职业高中模特表演专业的学生。当初之所以上职高,是想有一点特长;而现在职高快毕业了,她又想学文化,很想考大学。如果再读几年模特专业,念完了也到了转行的年龄,因此不想考,而文化课又比不过普通高中的学生,她一直在两个目标之间徘徊,在分析自己的实力以后,她觉得明年报考艺术类院校比较好,把握大些,可以多学些技能,所以她平时也要找一些书看,以提高文化素养,因此茨威格就爱不释手了。在回答比赛、演出繁忙,时间和精力是否够用的问题时?她的回答是:“你不去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我总要试一试。而且我想,鱼与熊掌是可以得兼的。”
文化学习与演出的矛盾大概是模特业的哥德巴赫猜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得不出答案的。一方面,模特低龄化是世界的潮流和趋势,中国也不能例外,尽管中国模特业的有关机构和很多人都很重视她们的文化课学习,但频繁的演出毕竟不能让她们专心致志。如果等她读几年书、取得一定技能后再去当模特,由于年龄的原因,恐怕入行之日就是退役之时。让一个很好的苗子因此湮没,无论对模特本人还是整个时装业来说都是一种损失。
所以,才有了鱼与熊掌是否可以得兼的困惑,少数名模走红后去深造只是特例,是无法推广的,对大多数人来说,要想在做模特的同时学习文化,只能靠自己高度的自制力和刻苦的钻研精神,不然学习就只能是一场梦,是一个美丽的肥皂泡而已。
不过,中国历来有读“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的区别,所谓“无字之书”就是实践,是阅历。应当说,这是模特们的优势,是她们明显高于同龄人的地方,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弥补了课堂知识的不足,对人生的感悟也会增进她们对书本的理解。国际象棋的女子世界冠军谢军说过:我经历了这样多的成功和失败,经历了无数心理和情感的波峰、波谷。不谈获奖,单就生活体验而言,我的人生很丰富,我拥有一笔巨大的财富。年轻的模特们当然无法和世界冠军比拟,但从十几岁起,她们就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当中闯荡,在一次次的比赛和面试中磨练,在短暂的职业生涯中寻求突破和归宿,阅读的“无字之书”不可谓不多,这也将成为她们的财富,而这笔财富会让她们享用终身。
文/刘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