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教授林三仁硕士李渊
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在我国已成为各类肿瘤中的“头号杀手”。但是在临床上,目前诊断胃癌的主要方法,仍然是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由于这两种检查方法必须要求具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专门的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费用较贵,而且下胃镜又令病人很痛苦,结果使不少患者望而却步,也很难用于大规模的人群普查。
我们课题组针对胃癌普查中存在的这一问题,决心要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实用、患者易于接受的筛查胃癌的新路子。经过10余年的潜心研究,终于获得突破性进展。即采用检测胃液的莹光光谱来诊断胃癌,其诊断准确率高,操作简便易行,适合临床推广。
为什么应用莹光技术就能诊断肿瘤呢?与我们常见的可见光不同,荧光的产生需要外源光的激发,当紫外光照射到某些物质的时候,这些物质会发射出各种颜色和不同强度的可见光,而当紫外光停止照射的时候,这种光线也随之消失,这种光线被称为荧光,荧光的波长覆盖了近紫外光区至可见光区的广阔的范围。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人体固有莹光存在于人的血清、胃液和正常组织液中,在发生胃癌恶变时,这种莹光检测显示其胃液莹光的改变明显不同于胃内良性病变,特异性也很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对1000多名各种胃内疾患病人的检测发现,胃癌患者与胃内良性病变患者的胃液的固有荧光光谱存在显著的差异,统计学也证实了存在这种差异的显著性。并且胃液固有莹光光谱的检测诊断胃癌技术有很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胃癌患者荧光强度比胃内良性病变患者明显增强。采用荧光诊断技术,只需将常规药用胶囊式的“胃液采集器”让病人服下,几分钟后,再经引线将采集器提出,就可采到胃液,检测只需10微升即可。然后检测其荧光光谱,即能做出癌与非癌的判断。该方法用于胃癌诊断的敏感度达82.5%,特异度91.1%,准确度90.4%,显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而且该方法的突出优点在于病人的痛苦小,费用低廉,患者易于接受。此项技术在国内外尚未见到类似的报道,属我国首创。
这种荧光检测诊断胃癌技术,不仅具有临床使用价值,其临床意义还在于通过对胃液中该荧光物质的成分进一步研究分析,将能确定它的分子量及其结构,还有可能发现新的肿瘤标志物,并最终揭示胃癌的发生机理,从而达到诊治胃癌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