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洁
职称曾经是代表一个人资历、学问、才能的重要依据,能不能评上职称,评到了什么职称是一个人事业发展中的大事,然而对众多想评职称的民企、私企的员工来说,评职称的门槛又是一道难越的障碍,虽然深受其害,你还不能一笑了之。
关于职称的爱恨情仇
●据新华社消息,1995年以来,我国共有150多万人参加了各类执业资格考试,其中36多万人取得了各类资格,14个专业开始实施注册管理。
●据市人事局消息,今年我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将于8月开始。
●据市考试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度报名参加全国职称外语考试的考生数量为9000多名,报名参加2003年度职称外语考试的考生人数已过万。
●据新华网消息,我国将在5年内建成执业资格体系,淡化职称概念。人事部有关负责人还表示,我国将依据世贸组织关于服务贸易总协议的相关条款,积极推进执业资格的国际间互认工作。
●据悉,香港各个会计团体正积极向内地有关部门争取,让两地会计师尽快达成专业资格互认,并可豁免香港会计师欲在内地执业需工作满两年的规定。
社会发展到今天,许多20来岁的年轻白领们对“职称”这个词汇越来越陌生,那么,职称到底还有没有作用,你还会参加评职称吗?
相比前些年来全国各地兴起文凭职称风,急红眼的人担心失业拼命进修,虽然出现了很多假冒伪劣产品,但应认识到这与以前论关系、出身、路线决定一切相比是一个进步。这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在改革的前沿深圳,职称渐行渐淡,却并没有淡出我们的生活,职称到底重不重要,有没有必要去评,能不能评得上,也成了许多白领的心病。
憋气型
拿它当个事就是事
(刘小姐出版社编辑)
以前觉得有没有职称都无所谓,但现在,职称却成了我一块心病。
5年前刘小姐从珠海跳槽来深圳,放弃了自己的人事档案等一系列传统意义上的标识,就凭着一双手到深圳打天下,在一家出版社担任编辑。打工三年一样挣钱拿工资,身边同龄的同事陆续都评上了中级职称,刘小姐却懒得去筹划这方面的事。有职称没职称一样干活一样拿钱,自己似乎没吃什么亏,职称与工资待遇并没有必然关联,为什么还要费事去评呢。
跨过三十的门槛,渐渐收起什么都不当回事的洒脱,一直游离于体制之外的刘小姐渐渐觉得,现在的自己已不复当年有梦想就可以代替一切的年少轻狂,户口、档案、职称……这些早年只觉是枷锁的附件,现在都有了定心丸的作用。
但是刘小姐的人事关系全在珠海的旧单位搁着,单位说没有调入人员不用评职称。这事逐渐成了刘小姐的一桩心病,职称什么的事小,这种长期打游击的打工滋味确是不好受。虽说现在工资是不与职称挂钩了,但与自己同时进单位的同事一个个都相继提拔,简历上写着是什么什么职称,看起来就有底气得多。原来不拿它当回事还好,现在一想这些刘小姐就觉得挺憋气。
无为型
评职称是耍花枪?
(曹先生公司秘书)
现在,评定职称所需的资料我全有,但我觉得职称只是个形式
大学毕业过一年,人事部门拿过一张表让小曹填,说是自动转正为助理工程师,把姓名年月日一填上交就算完事了。小曹的专业是工民建,工作一年后就转为助理工程师,其实小曹干的是秘书,与建筑工程师不沾边。倒是有专业的秘书职称,但小曹的专业与其又风马牛不相及。小曹也只能把这样的职称看成是一个虚衔,但是没有也不行,这个形式还是要走。
工作五年后小曹报考了职称英语考试B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为报中级职称而努力。英语计算机不在话下,还要求在评估委员会认可的期刊上发两篇论文,小曹走了点旁门左道,找同学帮忙发了两篇文章。小曹在施工单位工作的同学就不用这么麻烦,大型施工单位有资质内部评职称,许多人都轻松评上了中级职称。
现在谈起职称来小曹挺不以为然,职称高不代表水平高,在工地上工作时大家一口一个称呼工程师还算有道理,在办公室做文员搞行政,仍挂着工程师的头衔,更多是证明一种身份、资历,与工作本身相去甚远。照道理小曹应该评一个秘书行业的职称才对。
羡慕型
职称离我有多远?
(徐先生贸易公司业务员)
虽然现在职称不能决定一切,但毕竟是一项国家认可的硬指标,所以我很羡慕那些在事业单位或大企业工作的同学
同样是大学毕业,在一家私人小公司打工的徐先生就没有这么顺利。从事食品贸易的公司一共四五个人,进进出出一揽子活都得涉及,徐先生学的是工科,现在从事的是商业贸易,算不上对口,档案在人才市场放着,不知道职称该怎么个评法。直接找人事局,人事局要单位报批,没有人事权的小单位或没有单位的散兵游勇就找深圳市总商会报批,然后再上交给人事局审核。小徐对比了一下自身条件,要跑前跑后准备不少材料,还要考试写论文,难度太大。小徐很羡慕在事业单位或大企业工作的同学,什么都有组织操心着,顺顺当当。
新闻笔录
近日从市人事局传来一个消息,市人事局8月份将举行职称评定工作。今年报名参加2003年度职称考试的考生人数过万。
然而,对大多数工作在民企、私企的打工一族而言,评职称又是心中的痛,因为你不知道如何才能参加职称评定。据报道,华为等大型公司的员工评职称时遇上两难问题,一方面公司为保护商业秘密,不准员工就工作发表论文,而要评职称又必须在认定刊物上发表论文,为此,深圳职称改革委员会进行了专门讨论。
专管民办企业及散兵游勇职称评定的深圳总商会有关人员也宣称,2002年全年也只有70来人申报职称,其中高级职称10来个,中级职称20多个,初级职称40多个,相对在深圳打工的庞大人群,来评职称的人微乎其微,一方面是因为深圳的人才市场上越来越不以职称取人,越来越看重实践能力,各类执业资格认证逐渐取代了职称的地位;二来是因为许多人根本不知道应该去哪里评,怎么评。
不过,这种状况将有所改变。4月全市职称评审工作会议上传来消息,在今年的职称评审工作中,我市将积极探索改变目前单一的“闭门”评审方式,注重业绩评价、能力评价。人事部门负责人介绍,现行的职称制度有两个改革方向,一是一部分转变为执业资格制度,实行行业准入;二是一部分转变为岗位聘任评价。
相关链接
职称评审几大弊病
弊病一:大多数国际同行不承认我国的职称,在国内也存在同职称但水平差异悬殊的现象。个案:燕山大学教授职称不再是终身制燕山大学最近进行了教师岗位聘任,30位教授因教学、科研工作量和论文篇数均未达到岗位规定的指标或者未完成岗位规定的论文篇数被低聘和受到“黄牌”警告。
弊病二:因职称和个人利益紧密挂钩,导致一些人拉关系、走后门,造成个人腐败。个案:青海环保局一干部购买假文凭骗高职称受处分只有中专学历的任某,为了得到高级职称,于2000年年初,通过街头广告,用400元钱从制造假证的不法分子手中购假,“名正言顺”地获得了高级工程师的资格证书。结果东窗事发,受到了严厉的处罚。
弊病三:一些科研单位为提高本单位“整体水平”,想尽办法在评定职称时多提几个人,造成集体腐败。个案:宁夏改革职称评审工作改革只要符合条件就行只要符合硬化评审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都可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不受参评资格数的限制,最大限度避免了单位跑指标的集体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