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消息:随着个人投资热的兴起,都市小白领中渐渐出现了“新新打工族”这一群体。
所谓“新新打工族”,就是在正常工作之外的兼职,但与以往利用业余时间翻译手稿、撰写文稿、设计创意等个体性的劳动不同的是,“新新打工族”有着自己的特点和特色。
首先,它不再是一个人的“单挑”,而是群体性的劳动,内部有职务有分工,甚至带有较强的股份公司性质。譬如,小强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外资公司做翻译。对外交往多了,不少客户邀请他翻译稿件。他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但又不想让放在嘴边的肥肉跑掉,左思右想之下,小强约了几个大学同学,开办了一家翻译、印刷公司。小强做了总经理兼业务经理,专门接业务,其他几个同学,有的专事翻译,有的监督质量,有的跑印刷厂,有的负责送货,流水线似地操作,非但提高了工效,对小强的正常工作也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其次,这种群体化的劳动,形成了较强的合力。譬如,在某家房地产公司做平面设计的S这几年看到房地产“久烧不退”,也想杀进去分一杯羹,便与几个朋友合伙组建了一个咨询公司,但这个咨询公司主业除了给客户设计、创意、中介外,还吃进了平面媒体的广告,从而形成了产业链。而从广告、设计到制作,以往的单打独斗根本不可能做成。
群体投入,群体得益,也是“新新打工族”的一大特点。
再次,与传统的公司“朝九晚五”上下班概念不同的是,这些“新新打工族”开办的公司,一般只聘一个坐班人员接听电话,处理琐事,其他人员白天忙正常工作,晚上或休息日才聚在一起做兼职。而平时的业务联系、接待客户,都是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和工作餐时间完成的,最多忙时请个事假。而他们做兼职工作时,并没有严格的上下班时间概念,一切都视工作情况而定。
“新新打工族”一般年纪不大,大多是二十多岁大学毕业工作不久的小青年,也有一些三十多岁的“老江湖”。他们思维活跃,敢想敢做,社会人脉关系较好,彼此之间知根知底,都是些学识相当、阅历相差不大的“大学上下铺知己”。同时,他们的兴趣、爱好也大多相同,共同语言较多,而他们的这种自由的灵活的组合,也使他们在社会竞争中有了一席之地。
可以预见的是,若干年后,这些“新新打工族”中必然会蹦出几匹超级黑马,而他们的这种操作模式也会得到社会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