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数例骨髓移植的双方,这些年相互越长越像了。究竟是“巧”还是“像”?在上海几对“ 越长越像”的骨髓移植供患者中,恽楠与周海燕是年龄相差最小的同性,因而“相貌”最具可比性。
三年前,29岁的周海燕被确诊为白血病,在与父母、哥哥骨髓配型失败之后,竟然与仅十万分之一概率的陌生人恽楠配型成功了。骨髓移植后,海燕病愈了,却越长越像恽楠,以前的长脸也变成了恽楠的圆脸。恽楠妈妈扳着手指说:“到后来,连海燕的爱人都说她跟楠楠越长越像了,我跟楠楠爸也私下嘀咕,这海燕,怎么连口味爱好都‘ 楠楠化’,爱吃水果青菜,豆制品不碰;爱看电视里谈话类节目;都喜欢红黄等鲜艳的颜色……”
对此,专家各抒己见,形成了截然相反的观点。
赵寿元(复旦大学遗传学教授)
相貌移植?绝无可能。什么基因导致什么变化,相貌与骨髓移植,风马牛不相及嘛。虽然说人的相貌具体由遗传基因决定的,遗传学还未完全弄清楚,但可以肯定相貌受遗传背景控制,涉及到皮肤、骨骼、毛发等上百种细胞类型及其空间结构,是个相当复杂的多基因性状。而骨髓移植,主要为了将造血干细胞输给患者,以重建造血功能,这些都只能在血液中表达,怎么可能改变相貌呢?实在难以想象这个信道怎么建立。
仇志根(著名干细胞专家、血液学博士)
也许有可能。确实,传统观念认为,不同组织种类的干细胞,就是“世袭终身制”,不可逆转,就好像印度电影《流浪者》里那句名言:“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贼的儿子永远是贼”。然而在1999年,美国科学家首先证明人体干细胞具有“ 横向分化”的功能,比如造血干细胞可能转化为肌肉细胞、神经细胞、成骨细胞等等,反之亦然。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立即轰动世界,当年,美国《科学》将它评为“最令人振奋的科学突破”;两年后,《科学》杂志评出“21世纪最重要的科学领域”,干细胞又列十项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