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企,有三分之一员工是想着当跳板出国的,像阿蓉;也有人不热衷此道,比如克勤。克勤不是北京人,中科院研究生毕业后,他就是北京人了,在摩托罗拉工作了四年,妻子也变成了北京人———外企居然还能解决家属户口!每当克勤抱着六个月大的儿子时,眼角的笑抹都抹不掉:宝贝,你赶上好时候了,生下来就是北京人,不像你爸爸,刻苦奋战了那么多年。
克勤在亚运村以北买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像城市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每月付2500元给银行,还买了一辆捷达。外企月薪一万元左右,加上各式各样福利、出差津贴,克勤小家庭日子算是小康了。还记得1998年我来北京时,克勤住在杂乱不堪的中科院学生宿舍里,穿衣也极朴素,随便找一家便宜的小饭馆吃了一次饭,女朋友也没有。
没想到几年后,马上西装革履、像模像样起来。问他桌上佳能数码相机多少钱,克勤特随意地说,我到美国培训时买的,340美元。我能看出那掩饰不住的得意。的确,一年拿十四个月的薪水,是够令人羡慕的。难怪克勤说,他的男同事找对象很挑剔,许多北京女孩子找老公就找外企的,他们有大把的选择机会。
不过,克勤妻子小艺可没那么自恋,也许女人天生悲观。她悄悄对我说,其实克勤常常觉得压力挺大,做技术行业是吃青春饭,技术变化实在太快了,但比技术变化还要快的,是一拨拨朝气蓬勃、刚从学校毕业、做足准备打天下的新鲜人。克勤和他的同学们常常有紧迫感。小艺怜惜地看着怀里淘气的孩子,叹道,要是克勤失业了,房子可怎么供呀,还有这孩子……
街头立着一个大大的广告牌,“有房有车更有爱”,在许多现代人的解释里,应该是“有房有车才有爱”才对吧。这就是我们的爱情,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可是,有一样东西,却存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那就是对未来的惶恐。
“今天天气真好,我要去打篮球。”星期六,克勤抱着篮球愉快地出门了。既然,我们的未来是不确定的,那就好好地活在当下吧。(文/周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