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主妇名片
姓名:娜琳
年龄:26岁
国籍:伊拉克
学历:大学
职业:家庭主妇
家庭状况:先生雅尔斯,在读博士
居留中国时间:一年
大学毕业——贤妻良母的起点
听说中国过去有女人结婚就如同找到了“长期饭票”的说法,我不禁笑起来——在我们伊拉克,如今大部分女性婚后的经济来源还都是丈夫。可我们觉得,这只是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而已。女孩子们的订婚大都发生在大学期间,一般毕业后就结婚了,也就是二十一二岁的样子。因为未婚夫在中国读博士,我毕业3年后才结婚,已经算晚婚了。如果说过去伊拉克女孩选择夫婿最看重的是学历,现在情况则跟中国一样,男方的经济基础也正上升为重要条件之一。但我们家仍然遵循传统,更看重学历这一点,我个人的标准是对方应该至少大学毕业,心地善良,这两点我丈夫完全具备。
在伊拉克的大学里,女生比例比许多国家都高,大约要占40%以上。但女大学生就业率也往往吓人一跳:只有不到10%的女性会参加工作,这工作还一定得是具备一定“私密”性质的,比如教师、医生、某些行业的Office lady等,当然,医生也都是专为女性看病的那种。像饭馆侍者这类“抛头露面”的工作是不可能有女性参与的,电影院这类公众场所也绝无女性涉足,所以当我来到中国时,看见有女性开公共汽车,感觉十分新奇。没有合适的工作是很多女性读了大学,婚后又都回到家中相夫教子的原因之一,不过传统上伊拉克男人也偏向于他们的妻子待在里。女孩上大学是嫁到一个好丈夫所必需的——还要学会理家的一切本领。听上去,如此优秀的女人回家的确有浪费人才之虞,但这为伊拉克人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础。或者说,这是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
我丈夫有5个姐妹,4个是大学毕业,其中两位结婚后放弃了工作,但另外两位一直在坚持着。至于我本人,为心爱的人相夫教子是我的理想之一,这种想法既来源于我们的传统和宗教,也与我个人的性格有关。其实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状况,对于女性本身来说更有利,不是吗?大多数时候,我们感到和男人是平等的。
青梅竹马——甜蜜婚姻的渊源
结婚典礼在伊拉克很受重视,几乎没有“素婚”这一说。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在大饭店举行婚礼,所需费用由男方承担,如果新郎没钱自然就得靠他的家人——我丈夫很自豪他自己承担了全部费用。婚前男方通常会与女方沟通,看她需要多少黄金做聘礼,聘金大都开在相当一千美元右。
常会碰见中国朋友,特别是女性朋友问我,阿拉伯国家的男人可以娶4个太太,会有安全感吗?我们是这样解决这个问题的:男人婚前都要签署一系列的文件,一旦将来离婚,法律会强制他们执行这份旨在保证妇女利益的协议,换句话说,他必须付出一大笔钱,所以男人们都会慎重考虑离婚。再者,我们伊拉克女性对丈夫的景仰爱护都是深切真挚、无微不至的,只要没有不能生育这样的大问题,一般情况下很少会出现离婚这样的事儿。
我丈夫是我姑姑的儿子——我知道这在中国很难想像,但这是我们的习俗,因为了解根底,很多伊拉克男人会从自己的家族中寻找中意的女孩。我们两家关系很好,经常走动,所以我和丈夫可以说青梅竹马,他说他从小就喜欢我娴静的性格。
婚后当然更是惊喜连连啦:首先我煮的饭菜非常合他的口味——在伊拉克,厨艺是一个女人确定家庭地位的基础,我用洋葱、茄子、西红柿、牛肉等材料先煎后炖做的汤菜,他一口气能吃好几碗,因为中国做这些菜的原料不太全,口味还差了些呢。我还有一个“绝招”,就是总能在他感到饿的时候,“碰巧”端上热腾腾的饭菜。他觉得这有些不可思议,我又不是他肚里的蛔虫——我想那只能解释为爱吧。
伊拉克家庭以前一般都有七八个甚至十个孩子,但现在最多也就四个。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生男孩是件重要的事儿,但对我们来说,男孩女孩却没什么分别。我丈夫好像还更“重女轻男”一些,他连女儿的名字都想好了,叫萨丽,所以朋友们经常开玩笑,叫他“萨丽的爸爸”。
上网——我在中国的主业
在伊拉克,一天的工作结束后,看电视、探亲访友、聊天聚会是人们的主要娱乐方式。说起来有些单调,可其实和家人、好朋友在一起,乐趣多着呢。不过有一点我觉得有些遗憾,就是伊拉克电脑还不够普及。我在中国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学会了熟练使用电脑,我丈夫一学期内要做的五篇很长的论文,都是我用电脑帮他打出来的。作为几大阿拉伯语网站的常客,每天我都要在其中逗留很久,它带给我的好处除了开阔眼界,最重要的是,回国后我会因此找到更好的作。
可惜我的汉语不够好,走在街上常有中国人热情地和我打招呼,可是我多半都听不懂。不过我的生活没什么问题,中国人都很乐于助人,有一回我去超市挑了一大堆东西,可是忘带钱包了,收银小姐虽然听不懂我在说什么,但仍然用微笑安慰我。听说中国主妇自己动手做饭的越来越少了,忙起来时全家就在外面吃。有中国朋友开玩笑说,还是伊拉克男人幸福啊,比起来中国女人好像少了一点女人味儿。我不认为不做饭就是缺少女人味儿,职业女性自有其魅力。
明年夏天我丈夫就要博士毕业了,这本该是件令人高兴的事,但我们却觉得有些惆怅,因为那时我们大概就得离开中国了。采访手记:选定娜琳作为我们这一期“洋主妇在中国”栏目的嘉宾,不排除有一些国籍因素——我想读者和我们一样想要知道,这个曾经战火连绵国家出来的年轻人,对生活、事业、感情、未来的态度与追求。娜琳的照相簿里有许多色彩艳丽的婚礼和家族聚会照片,可惜因为像片里的她没戴头巾,露着美丽光滑的长发,按照阿拉伯风俗是不可以给外人看的,我们只得忍痛放弃。于是有了第二次上门拍片。娜琳打扮得非常漂亮,还特地穿上了民族盛装,不大的家更是被她收拾得一尘不染。雅尔斯的英语、汉语都说得不错,一直耐心地为太太做着翻译。为了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这对夫妇的照片不是很丰富,但他们眼中粘合的眼神,默契得让人不禁心生艳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