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企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对这个判断虽心存疑虑,但根据教育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大学生最想进的50家公司中,美国企业占了将近一半。目前,在上海的外企中,美国公司占了近大半。他们的工作理念、办事效率、注重沟通等方式成了他们的特色。但进入美企的大学生们,是为了这些美企特色,还是另有原由?美企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向往那里的工作氛围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英语专业 小杨
我很早就从报纸书刊、电视网络上了解到美国的企业文化:尊重个人发展、注重团队精神,我自身很向往那种工作环境。首先,我的英语还不错,也希望在以后的工作环境中能一直用上我的专业———英语,而且美国是我一直梦想去的地方。其次,现在自费去美国留学很难实现,所以希望自己毕业后有机会能去美国公司工作。再次,据我所知,多数美国公司的福利、薪资待遇都不错。最后,我喜欢他们那种很casual的工作氛围,以及许多做事的理念和态度。
现在我的目标很明确,先寻找机会进入美国公司,像沃尔玛、思科这样的大公司当然是最好。进去以后如果发展得好,或许还可以获得机会被公司派往美国呢。
因为专业对口
某高校经济学硕士 小赵
每年一到九月,学校里很多毕业班同学就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向许多知名的公司“抛绣球”———投寄简历。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一系列的笔试面试程序,我终于得到了这份令人羡慕不已的Offer。我找到的这家公司是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它属于中外合作性质,不是独资企业。
其实我自己倒是对美资企业并没什么特别的憧憬,我的出发点很单纯:只是因为不想再读下去,继续攻读博士了,不想学习了,所以要找份合适的工作。而这家公司又是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所以很对我的专业。仅此而已。
先找个落脚的地方
某高校传播学硕士 小张
很多和我一起去这家美资公司的大学生基本上有两种打算。一种就是在这里先吃苦受累两三年,到时再看自己有没有升职机会;还有一种就是先在这里干个两三年,然后再跳到别的公司。因为我要进的这家公司在业界声誉很好,起点高,所以今后再找工作时相对要容易得多。而且这家公司的培训机制非常完善,进去的新人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其实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已经很实际了,很多人拼死拼活地要进去,也只是把这里当成了一块跳板。在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也会出一些题目来考察你对公司的忠诚度。可见他们也知道招进去的人流动性很大,所以他们的期望值大概也就要这些年轻人为它工作两三年,然后每年再不断招新人。
和别人不太一样的是,我进现在这家公司主要是为了先找个落脚的地方。我是因为以后可能还想继续读书,所以先找个工作,维持生计。进去以后呢,只要个人认真勤奋,多向同事请教,我想应该没有什么难得了我的。
过来人说话 美企必备条件
某美资企业,Y先生
现在我在一家外资企业上班,今年是第二年了。我的上司是个老外,做HRM。在美企工作我最大的感受是:
1、眼晴要好。现在天天坐在电脑边,眼晴疼得经常流眼泪。
2、英文要好。多年不用,用时才知用英文即时写作的痛苦。
3、胃要好。多花功夫,长时间不挪座,引得我一阵阵胃痛。
说到不同的企业文化,我觉得,每一种企业有各自的优缺点。在美企工作的优点,就是学到了难得的工作经验,眼界也开阔了很多,英文水平提高了,懂得了沟通的重要性,本分工作一定要做好的重要性,还有最主要的就是学会保护自己,要眼观六路。
而缺点呢,可能是老外比较多疑,自以为是;而在国企(我以前所在的单位),学到的就是为人处世,心计的提升,当然这是国企的通病。
所以,就看你进企业前是抱着什么态度去的。对于我来说,我还年轻,主要是抱学习的态度。所以,到任何企业都有我学习的地方。
进美企第一关
某国内公司人力总监,F先生
两年前,我是一家外企人力资源部的一个招聘人员,曾经在一段时间里每天拆信,阅读,然后将选中的资料集中交给上司,其中有不少资料被我放入废纸篓。
当时的感觉是:像个人简历这样的材料,只有通过面试才能够初步了解真相,大多数的书面资料都是不可信的。选择的简历资料说白了,就是在包装自己。不是说包装自己不好,但是大家都在极力地、不遗余力地包装自己,让招聘者无所适从,难辨真伪。
说心里话,还是喜欢原装的,比较本色一些的简历。当然在别人不了解自己时,适当地介绍自己也是明智之举。我主要先看硬件(选择一些指标),然后给一定的试用期,不好,请走人。
美企生存贴士
忧患意识
美国《星岛日报》在采访惠普公司个人电脑系统群首席科技长及副总裁杨耀武时,他说,自己之所以能以华人的身份位居高位,是因为自己“不在同样性质的一份工作上停留超过两年”,每到一个新位置,他就像创办一家新的公司那样全力以赴。
很多中国的学生到了美国的大公司以后,出入的都是上海最高档的写字楼,使用的是最先进的办公设备,就连去参加培训也会住进最豪华的宾馆,这样无疑会使自己满足现状,滋生惰性。杨耀武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一只青蛙如果突然被放进一壶开水里,它一定马上能跳出去逃生,可是要是你慢慢加温把水烧开,它反而不容易重视,直到烫死都还不自知。
相信自己
李开复博士在《给中国大学生的一封信》里写过他自己的一个故事:“我在苹果公司工作的时候,有一天,老板突然问我什么时候可以接替他的工作?我非常吃惊,表示自己缺乏像他那样的管理经验和能力。但是他却说,这些经验是可以培养和积累的,而且他希望我在两年之后就可以做到。有了这样的提示和鼓励,我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自己这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果然,在两年之后我真的接替了他的工作。”
自信可以说也是美国的一种文化,在这样的文化里,只要敢于尝试,就永远不会输,只有那些不相信自己不去尝试的人,才是绝对的失败者。李开复建议中国的学生在工作的时候给自己一些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潜力远远超过了想象中的那样”。(文/周敏 邱之盈 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