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伊人风采 > 愚人节享乐计划vs搞怪指南 > 正文
牺牲在“派系”标签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3日18:17 申江服务导报

  在一个公司里呆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滑进“派系”中去,像树那样,很自然地就分出了枝杈。你是谁招收进来的,在谁的手下工作,又或和谁是校友或者老乡,甚至彼此有一两样共同喜好的娱乐,都可以成为你被分门别类、归入某个“派系”的标签———人家才不管你跟领导、师兄师姐或者玩伴是不是真的情投意合呢。

  莫名其妙做了某“派”某“系”的人,倒也算了;最怕“一荣俱荣”时,像坐“云霄飞车”时的感觉一样,心里不踏实;更怕“一损俱损”之时,自己“死”得太冤枉!

  身为总编“仇人”的部下

  余小姐 网站主编

  去年下半年,境外某知名集团在上海筹建网络分站,我如愿以偿地成了其中的L频道的5名员工之一。在频道主编Cissy的带领下,L频道眼看着日长夜大。

  谁也没想到,一场因为值班而引发的争斗悄悄降临……

  那个周末,轮到我们值班。一位同事头天加班,早晨晚到了一会儿;我因为生病,也是下午才过去。不料这些都被“顺带路过”的分站总编看在眼里。第二天,公司里开始盛传“L频道的员工不肯值班”,好在Cissy挺身而出,替我们作了澄清……事情很快平息,但总编和我们的关系从此急转直下。

  元旦后,当别的频道还在建设中时,我们已完成了所有准备。可在例会上,总编却要求我们加班,说是“权当做给上面看,样子卖力点,也好加工资”。Cissy当即反驳:效率出工作,没必要做“秀”嘛。看得出来,总编脸上有点挂不住。

  过了两周,总编总算钻到了“空子”:Cissy怀孕,春节起开始休假——临走前她曾嘱咐:“大家一定要抱成团,别让这个频道被人拆了。”可节后第二天,总编立马就对L频道“收骨头”——每天召开三刻钟会议,一开就是一星期,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反复强调剩下的4个人要对他直接负责,L频道的内容需要全面调整。

  以后,总编的小动作不断:试用期过了,我们的工资额却明增暗减,公司里更在盛传,L频道已经被判了“死刑”。

  愚人节那天,我终于等到了被“愚”的一刻。总编直截了当地说:“公司里要调整职位,你的文笔不错,应该可以找到新的工作。”很快,另外3个人也遭厄运:一个同样被辞,总编找人传个话,就把他打发了。一个调到市场部。最后一个“独木难成林”,请了长病假。人事经理事后悄悄告诉我:“Cissy不在,谁也保不住你们。”

  说“京片儿”的对手

  田小姐 公司职员

  一年前,我在某公司上海办事处工作,职位十分“促狭”———北京总部派驻上海的总裁助理,但在名分上,还要接受上海办事处总经理的领导。我们两人分工相对明确:我抓市场,他管销售。不过,既然我是“大老板”的人,上海“二老板”自然对我又爱又恨,惯用的伎俩便是打一记再撸一记。

  这样的习气也传染给了他手下的“虾兵蟹将”,他们常常在我的人马面前流露出优越感、耍点小聪明,还变着法儿“出奇制胜”。一次,公司花巨资制作的广告宣传母带,在市场部不见了。见我们一时查不出眉目,他们立马大动干戈,强烈要求公司重新制定物资、设备的管理规章,诸如“明确职责、加倍赔偿”之类的字眼,那几天就像“老和尚念经”一样在他们嘴里吞来吐去。结果规章还没制定出来,东西倒找到了,原来是他们的销售员从我们这里拿走了没还!

  后来,他们又煞费苦心地在打电话上玩起了花样。平常我们接电话,自然是一口南方味十足的普通话,他们却总要来一段拿腔捏调的“京片儿”,前后鼻音不分无所谓,关键在字字“儿化”——据说这是为了表明和总部关系“非同一般”。

  年初,销售部来了位新人,理所当然地投靠了“二老板”。没多久,她就学会了这个“部门文化”。劳动节长假后的第一天,我下午才到公司。那位新人跑过来,阴阴地开了腔:“上午有好多客户要了解市场分析数据呢!”说到这里,她转身打起了电话。听那一口“京片儿”,我马上明白,她是在向北京总部告状!可说着说着,表情似乎又尴尬了起来,挂电话时,分明是句上海腔十足的“再会!”

  晚上,我和北京大老板通了电话。大老板的处理意见直让我“没事偷着乐”——“既然总裁助理不在,那总经理就应该亲自处理。”要知道,此时二老板还在千山万水之外和太太享受着“浪漫之旅”呢!

  还是得找棵“树”靠

  居先生 公司职员

  我所在的大公司,有近千人。树大枝杈就多,刚进公司时,总听大家议论,说这个人和董事长关系密切,那个人跟总经理是哥儿们……我就像迷失在大树里的一只小虫,一时搞不清头绪,索性打定主意:不偏不倚。于是,见到公司里的资深人士,我也只是轻轻颔首一笑,分寸把握在“不卑不亢”的水准;对每位同事,无论男女老少都一视同仁,既团结又批评。

  这样的日子实在不好过。我呆的芝麻大的办公室里,只5个人,居然分成了4派:坐在我对面的两个男人,据说一个是董事长的人,一个是总经理的人,谁都不是“省油的灯”。部门主任对这两个人表面上毕恭毕敬,暗地里处处提防:遇到不愿让上面知道的事,就背着这两个人做;有时被他们发现,通报到了上面,一场暗战就此开始。每当这时,我就成了一粒香果子,两边的人都往我这儿凑,或是发泄心中的不快、或是有意要我出面调停。可一旦人家联起手来,我多半还是凶多吉少。

  有一次,他们联手搞了点外快,不知怎么在公司里上上下下传了个遍,我第一个成了嫌疑对象——谁让我离他们最近呢——这样的日子过得极其艰难。

  结果,在试用期行将结束的时候,我被老板严肃地教育了两个钟头,他警告我:长此以往,没有团队精神,就请另谋高就。

  唉!实在熬不住了,还是找棵“树”靠靠吧。

  跟着“知己者”跳槽

  郭先生 广告公司职员

  大学毕业后,我进了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部。两周过去,拿出了第一个自己独立完成的创意。主任见了,一脸严肃:“你的创意十分浮躁,我很不满意。”一席话说得我忐忑不安。

  但在第二天的碰头会上,副主任陈先生的评价却让我“绝处逢生”:“小郭的创意还可以,比较符合客户商品的定位——年轻、活泼。”会后,他又叮嘱我:“如果你确实适合这份工作,应该继续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我的创意稍加修改后,客户相当满意——总算平安度过了试用期。

  后来,我逐渐发现陈先生和部门其他领导不一样。其他领导是“皇亲国戚”,对年轻人的想法,不懂的都判为“不灵”,而陈先生则尽力争取,避免创意流于呆板。他还努力缓解年轻人与主任之间的紧张关系,和我们打成一片。大概是“惺惺相惜”吧,年轻人都愿意跟他交朋友。

  这种和谐的工作关系却招致了主任的不满。主任是公司经理的老同学,他做广告的招儿很简单,就是喝酒拉关系,他的亲信也大多是酒桌“英雄”。这种工作方式其实早就行不通了,可他们却把自己业绩不佳归罪于年轻人,认为是我们抢了他们的饭碗。陈先生因为在几次会议上委婉地批评过他们“有失公平”,也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

  去年年底,陈先生终于和主任闹僵了,他决定“跳槽”。我们几个年轻人私下一商量:古人是“士为知己者死”,我们就来一次“士为知己者跳”吧——跟他一起走。(文/朱筱菁 李超 王靖)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 美女与“野兽”
* “胸”价最高的名模
* 性感甜蜜的混血美人
>>更多
   
 

伊人风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4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