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弗洛伊德
抛开弗洛伊德所谓的“梦的解析”。少女杜拉的困惑不是完全出于俄狄普斯情结。这个为男权文化社会辩护的男人虽然思想深刻,但始终无法真正了解女人的心理。不要带着他上路。
一种姐妹情谊
英语中的“Sisterhood”,在中国人看来就是女性间的相濡以沫。男性与外界造成的伤痛在上路的过程中永远伴随,可以疗伤的圣药,就是一份女性间永远不变的真挚友情。
两种女性主义思想
西方女权的思想潮起潮落,女性上路可以用来为自己的打气的,现在至少有两种。生态主义的女性主义思想——人类对大地做了什么,男人就会对女人做什么。剥夺是人类的劣根性,只有从根子上改变,才能够改变女性的处境。
或者是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这是一种非常理想主义的女性主义,有许多和乌托邦相似的理论,但是对不断追求精神自由的女性,这是个可以增加勇气的源泉。
三本书
《第二阶梯》:美国女权运动领袖贝蒂·弗里丹的晚年著作。她年轻时候写的《女性的奥秘》与《第二性》、《女太监》和《性的政治》并列为“女权运动四大圣经。”但是她晚年的这部作品更为贴切现在的女性。经过长期的女权运动的洗礼和深刻思考,她抛去了激进的运动主张,提出了很多可以操作的方法和理论支持。例如每个年龄都有每个年龄的爱的方法。
《海蒂性学报告》:不破不立。70%以上的女性的性高潮来自阴蒂,决不是男性神话中的阴道。强有力的数据证明了弗洛伊德的错误。别在迷信女性在性生活中的被动,性不过是一场探戈舞。看起来时男性在带动女性,其实有些时候男性已经放手,女性还是稳稳地在那里漂亮地打转。
《性的政治》:虽然凯特·米勒特写书的时候是20世纪60年代末,而且它本人属于激进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常常发出令人震惊的议论,例如取消家庭开办女性公社之类的。但是这篇她的博士论文还是值得一看的。至今仍然是破除文字男权的首要作品。《茶花女》或者《北回归线》,都有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价值。但是如果不鉴别出其中的男性意识,那就会对自己的生活造成误导。女性在文学作品中,不是天使化,就是妖魔化。学会思想的女性无意中收到的荼毒,可以试试看吃一剂《性的政治》,把那些误导统统排到抽水马桶中去。
四部电影
《迟早飞起你》(Stand-by)上飞机前,丈夫对妻子说,我们分开吧。把一无所有的妻子留在了机场。她开始了不知所措的日子。戴上墨镜,她成为了机场的应召女郎。渐渐发现了过往的生活她太过粗糙,对自己太不好。这是一个女性成长的历程,是否每一个有过艰难时刻的女性,都会有过这样的时刻?
《时时刻刻》(Hours)或许只有女性才能够理解这部电影的细腻之处。岁月变迁,但是女性的那些困惑却由同一本书带出。拜科技所赐,90年代的女性可以选择拥有自己的孩子,但是那些伤痛,那些铭心刻骨的与人的伤痛,那些只有深夜才会隐隐约约出现的彷徨,并不是科技可以帮助的。带着这部电影上路,你会知道,自己的困惑不是孤独的。
《白色夹竹桃》(White Oleander)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女性之间当然也有力的相互。可以互相扶持,也有互相伤害。只是那种伤害是可以体谅和理解的,母女之间也是同样。米雪儿·菲菲与芮妮·茨威格的加盟,使这部影片增添了色彩。本来,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
《性与城市》(Sex and the city)所有女性可以经历的尴尬都在这部电视剧中得到体现,但是,没有解答。它只是说,这些问题,我们都有,不是我们的错。它只是安慰我们,全世界最受气的其实就是单身的美丽的女子。我们不依赖男人,我们不是夏娃,我们需要爱情,我们不是铜墙铁壁,我们是在路上痛着爱着互相扶持的女人。
作者:沈奇岚         沈奇岚专栏 进入>>
本文章版权归新浪网与文章作者共同拥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