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伊人风采 > 正文
憨厚小伙对一个疯女的爱情拯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2日12:02 《爱情 婚姻 家庭》

  相思,相思,妙龄女郎成了“桃花癫”

    1979年6月25日,周小华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市社港镇保兴村一个普通农家。小华从小聪明伶俐,又懂礼貌又会读书。在家里,只要能帮上父母干的活她就帮;在村里,不管遇上谁,她都甜甜地叫上一声;在学校,她样样功课很优秀,老师特别喜欢她。人们都说,小华将来长大了,肯定有出息。

    1996年春节过后,17岁的小华突然对父母说,她不想读书了。父母都感到莫名其妙,问她为什么。她说:“现在弟弟妹妹读书都要钱,家里这么苦,我想帮你们做点事,让弟弟妹妹把书读下去。”听小华这么一说,父母开始是惊讶,然后想想也有道理,就默认了。

    1996年2月,周小华来到社港镇一家缝纫店里学缝纫。小华人长得漂亮,说话和和气气,又谦虚好学,店里的师傅和师姐师妹师兄师弟都很喜欢她,街上的居民见缝纫店里来了这么个美丽温柔的女学徒,都愿意把生意送到店里来,而那些年轻小伙子更是有事无事地往缝纫店里钻,借口来看小华。

    小华在缝纫店里很开心,手艺也长进得很快,可一到夜晚,她就想家,想父母为弟弟妹妹筹措学费的艰难。浏阳是全国的花炮之乡,全市到处都有花炮厂,离缝纫店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家,小华想:晚上没事做,何不到花炮厂去打打零工,再多赚几个钱呢?

    第二天,小华就来到那家花炮厂去问情况。走进厂里,遇上了一个叫江平的小伙子,很帅很帅的,是厂里的技术员。江平一看到小华,听明她的来意,就领着她去找厂长,并殷勤地帮着她说话,厂长爽快地答应了。

    就这样,小华白天在缝纫店里上班,晚上在花炮厂上班,人虽然辛苦,但她很快活,因为她可以为解决家里的困难多做点贡献,为弟弟妹妹的读书多赚点学费。而且,小华进厂后,江平一直待他很好,时不时过来为她“开小灶”,细心地教她技术,高兴地跟她开玩笑,深夜下班后还经常送她回缝纫店。

    渐渐地,小华爱上了江平,可小华从来不表露,总是一副天真无邪的样子,因为她感到,江平是外地人,又是厂里请来的技术员,况且,厂里好多靓妹都向他抛绣球,“帅哥帅哥”地围着他转,她认为江平只是关心她这个“小妹妹”,并不会真的爱她。有一天晚上下班后,天下起了大雨,小华说要回家里去,江平撑着雨伞送她。一路黑灯瞎火,江平一路搂着小华的肩膀,却喘着粗气不敢轻举妄动。走到家门口,小华不让江平进家门,江平终于忍不住了,把伞落在屋檐下,双手搂过小华,热热地吻过去,说:“小华,我爱你……”小华像是失去了知觉,许久才松开嘴,说:“你回厂里吧……”这一夜,小华没睡着觉,只是想着那初吻,火辣辣的。

    第二天,小华回到缝纫店,一夜没睡,可精神特别好,一天都在哼着流行歌曲。傍晚的时候,小华要到花炮厂去上班,想不到江平竟然提前来到缝纫店接她。一夜之间,“美女”小华和“帅哥”江平恋爱的消息传遍了小镇。从此,小华和江平形影相随,成了小镇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甜蜜的爱情来得这么快,小华总觉得有些不踏实。小华是个很清醒很现实的女孩子,家里很困难,她靠当学徒和打零工赚不了多少钱;江平是厂里的技术员厂里的“帅哥”,那些“姐姐”们全然不顾他与自己在谈恋爱,仍有意无意地跟他亲热。思来想去,小华决定好好地“考验考验”江平。

    1998年春节一过,已经成了熟练缝纫工的小华要到深圳一家制衣公司去打工,江平挽留不住,只好泪眼婆娑地送她上火车:“小华,你到了深圳不要忘了我,要给我写信,我等你回来……”上车后,小华就后悔了。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小华一路泪水洒到了深圳。

    到了深圳,小华好想江平;而在浏阳,江平也好想小华。下班以后,他们两人又是电话又是书信,话越谈越多,信越写越长,时间用去了不少,工资花费了不少,可那个相思苦啊,还是排遣不尽,每天晚上小华常失眠,常想象着春节回家与江平相聚的情景。

    半年以后,小华突然感到江平的信变得稀疏起来,话语也没先前那样亲热了,打电话给他,没说上几句,江平就借口有事关上了手机。又过了两个月,信也没了,电话也打不通了。小华心里乱乱的:江平到底怎么了?小华左猜右想,心里不是滋味,做起事来也没头没脑的。好不容易熬到春节前回家,到花炮厂一问,人家告诉她:“江平早已离厂,带着一个妹妹回老家了……”

    小华一听,一下愣在了那里,半天没缓过神来,可泪水流了一脸。

    回到家里,小华什么也不说,倒头便睡,这一睡便睡了四天四夜。小华的父母也听说了变故,只是不知道如何劝慰女儿。

    第五天早上,小华爬起来,穿上从深圳买回来的新衣,又对着镜子把自己精心打扮了一番,对父母说要到镇医院去看病。母亲见女儿身体和心情都不好,有些不放心,便陪着她一起去。到了医院,小华突然把双手搭在那位男医生的肩上,说:“你看我漂亮吗?”医生大吃一惊,忙拉着她往椅子上坐。小华先是一阵大笑,后是一阵大哭,然后又唱又跳,满医院里乱跑。医生告诉她母亲:“你的女儿精神失常了……”

    “唉!多好的女孩啊,怎么疯了呢?”村民们都在为小华叹息和惋惜。有的村民为周家出主意:“小华这是想男人想疯的,是‘桃花癫’。像这样的‘桃花癫’,只要嫁个男人就会好的……”

    小华不但管不住自己,还在家里乱吵乱闹,一时兴起又跑出家门,当着大人小孩的面脱衣脱裤、拉屎拉尿,有时还追着人打。这样一个疯女孩,谁还敢娶?从此,村里村外的人一见到小华,就喊:“桃花癫”来了!“桃花癫”来了!吓得人们到处跑到处躲。

  憨厚哥哥,疯女孩“真的好想你”

    

    保兴村的邻村是花桥村,花桥村有个很憨厚的小伙子叫寻林春。林春和小华曾在一个中学念过书,林春比小华高两届,只知道小华长得很漂亮,上学放学也一起搭过车同过路,可从来没有搭过话。林春家里跟小华家一样,也不富裕。1999年,林春的姐夫因车祸而死,姐姐外出打工,林春便把两个小外甥接到家里让父母带着,他自己一边忙农活,一边到临近的浏阳、长沙去打工。

    2000年农历正月18日,林春吃过早饭,骑着单车往浏阳市的一处建筑工地赶,刚走上106国道,就发现有个女孩坐在路边。林春走近一看,这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女孩正是前一段时间大家在议论的“桃花癫”小华。林春试探着问她到哪儿去,小华只是摇头,并怔怔地望着他,像认识又叫不上名字似的,随后两行清泪汩汩地往外冒。林春的心一下子酸了,他跑到附近的小街上买来几个热面包塞给小华,叫她趁热吃了,然后骑上单车一边往工地赶,一边想着怎样帮小华一把。

    到了工地,小华那无助无奈的可怜模样一直在林春脑海里浮现。他把路遇小华的情况说给同事们听,并向他们打听像小华这样的病到哪里可以治疗。同事们告诉他:“湘潭精神病医院的寻教授就是你们保兴村的,他是专门治小华那种病的,只是周小华家没钱治。”林春听后心里有了底,他决定收养小华,把她的病治好。当天中午,他就向包工头请了假,回家路上,小华竟然还坐在原地,像是等着他似的。林春把小华扶上单车,驮着她回到家里,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父亲一听,简直不敢相信儿子竟有如此荒唐的举动。林春则耐心地对父母说:“大家都知道,小华原来是个聪明懂事的好姑娘,现在变成了这样,好可怜的。其实她的病能够治好,只是周家眼下无能为力,如果再没有人管管她,她的一生可能就毁了。都是乡里乡亲的,妈妈现在正照料着两个外甥,有点空闲,再帮着照看照看小华,就当是自己多了个女儿,也算是做件好事,给周家帮了个忙吧……”寻家本是善良之家,林春这么一说,父母叹口气,就答应了下来。并通知了小华家,小华的父母好感激呵。

    第二天,林春直奔湘潭去请寻教授。听明来意,寻教授为这个小老乡的义举感动,当天赶回老家,为小华义诊。林春把寻教授的医嘱一条一条记下,又到湘潭去买回大包小包的药品,全家从此正式开始了对小华的全面呵护与治疗。

    按照寻教授的嘱咐,精神病人的治疗和康复,一要坚持用药,二要倍加关爱。小华初到寻家,还是疯劲十足,不洗头不洗脸不洗澡不换衣服,林春和母亲一样一样地细心料理,从不厌弃;小华有时安静下来,林春母亲就为她梳头,跟她拉家常;小华有时要出去,林春在家时,就由林春一路跟着,林春不在家时,就由林春母亲一路陪着;开始服药,小华死活不肯,林春首先强行灌服,可药一到嘴里,小华就吐出来,对林春又打又骂:“你不安好心!喂毒药!”林春不急不躁,后来采取“哄”的办法,买回一些无关紧要的药丸子一边往自己嘴里送,一边劝小华:“你看,我也吃。你吃点看看,吃了病就好了。”一次次耐心地重复,小华终于照做了。为了让小华按时按量服药,有时林春母子要围着小华转个把小时。慢慢地,小华的病情有了好转,这更增添了林春的信心。为了取得更显著的疗效,林春又把小华送到专业医院住院治疗。在林春一家的悉心照料下,小华逐渐迈向了康复之路。

    一年以后,小华基本康复了。寻教授告诉林春,要维持疗效,还得坚持用药,林春坚定地表示:“只要小华能全面康复,哪怕砸锅卖铁,我也在所不惜。”

    为了治好小华的病,林春卖掉了家里的耕牛,还欠下2万多元债务。林春比以前更勤劳了,除了种好责任田,他尽量挤出时间去打工挣钱,同时每天晚上都赶回家照料小华。林春的父母也更节俭了,养猪养牛、养鸡养鸭赚下的钱一个都舍不得用,连鸡鸭下的几个蛋也尽量卖钱。在这一年里,全家人谁也没有添置一件新衣,都只向着一个目标:把小华的病治好!

    家里再苦再难,谁也没有向小华吐露一个字,相反,只要小华有什么想法提什么要求,都尽量满足她。小华天生爱美,林春带着她上街逛服装店,小华看到好看的衣服裙子就想买,林春总是认认真真地跟她讨论颜色讨论式样,只要合适,就毫不吝惜地为她买下;小华吃的菜不能太辣太咸,林春和父母做菜时总是先按小华吃的要求做好舀些出来后再加放辣椒和盐,或者干脆分开做,还经常把好吃的做给她一个人吃;小华爱干净,林春把小华住的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还专门为她购置了新铺盖,在墙上贴上年画图片,漂漂亮亮的;小华有时看着林春和他的父母都在忙活,想插手帮着干点,他们都拦着她:“小华,你好好休息吧,等你的病全好了,再帮我们,好吗?”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6月,小华终于完全康复了,体重从80多斤又恢复到了110多斤,脸庞又变得桃红花色,那个楚楚动人的小华又出现在人们面前。小华开朗活泼,在寻家出出进进,有说有笑,林春一家好不喜欢。林春陪着小华回到周家,周家父母更是喜极而泣。林春对小华父母说:“大叔大婶,小华的病现在好了,我把她送回来还给你们。我们两家今后就做亲戚走吧……”

    可是,过了没几天,小华又回到了寻家。她想他们,她爱他们。为了她的病和她的康复,善良的寻家父母,憨厚的林春哥哥,为她操碎了心,她记得和依稀记得的事情都仿佛历历在目,她在这个家里感到好温暖,她觉得她已经离不开这个家了,她要嫁给林春,她要做寻家的媳妇,她要报答他们一家。于是,小华开始尽心尽力帮寻家做家务干农活,开始为寻家的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开始主动向林春传达爱意。每餐吃饭,她挨着林春坐,往林春碗里夹菜,帮林春添饭;每次林春出去玩,她拉着林春的手一起去,要是打牌,她就坐在林春旁边,帮着林春打“口水”;每天晚上看电视,她和林春坐在一块,故意向林春问这问那,看完电视回房休息了,她还要林春把她送进房间,要林春为她掖掖被窝拉拉蚊帐扯扯衣服,可林春怯怯地不敢碰她,临走时深情地望她一眼,嘱咐一声:“早点睡觉。”依然是大哥哥照顾小妹妹似的。

    林春并不是不知道小华的心思,也并不是看着美丽的小华不动心。他只是感到有些不妥,当初收养救治小华,只是想让小华康复过来成为一个正常人,并没想到要娶她,现在有了这层意思,他觉得小华可能是为了报恩,于是他仍像过去那样,与小华过得非常亲密但从不越轨,而越是这样,小华越是从心底爱他,也越坚定了她要嫁给这个憨厚哥哥的决心。每天夜里,待林春回到自己的房间,小华轻轻地唱上一曲《真的好想你》。歌声传来,林春心里又不安又甜蜜,久而久之,林春也失眠了,每次听到小华的歌声,他也是“我在夜里呼唤黎明”了。

  天道酬爱,“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林春和小华都在心里爱上了对方,但林春还是不敢直接对小华说“我爱你”,他怕自己说出来小华不好推辞而受委屈,小华于是决定捅开这层窗户纸。

    2001年10月的一天晚上,小华来到林春父母的房间,先是跟他们谈自己的身世,然后依偎在林春母亲的怀里,哽咽着说:“伯父伯母,你们就是我的再生父母,你们一家的恩情,我终身难报,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就让我做你们的儿媳妇吧!”小华说着说着便跪在了林春父母面前:“我这就先叫你们一声爸妈了!”林春母亲赶忙扶起小华,抚摸着小华,两人哭里带着笑。

    第二天早上,林春敲开小华的房门,四目相对,心有灵犀,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幸福的泪水在尽情地流淌着。过了好久,小华松开手,认真地对望着林春:“林春哥哥,你可要想好,我可是得过精神病的……”林春望着小华,含情脉脉:“小华,你这么漂亮能干,我要是不娶你,我才有精神病哩……”两人于是又抱作了一团。

    小华的病好了,小华跟“憨哥”林春谈恋爱了,他们快要结婚了……小华和林春的故事又在社港镇引起了小小的轰动,人们都夸林春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小伙子,都说小华遇上了好人家,有好福气。

    活泼的生命之水,滋润着灿烂的爱情之花。林春带着小华来到湘潭,拜访和感谢寻教授,寻教授深深地为他们祝福。林春又带着小华到长沙、汨罗和南岳去旅游,林春处处关照着小华,小华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2002年1月16日,是林春和小华大喜的日子。林春和小华早早地来到小镇上的美容店,他们要把自己打扮成全镇最潇洒最靓丽的新郎新娘。走到今天,小华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苦难和甜蜜,林春和他的一家也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血和关爱,亲朋戚友都为他们这来之不易的婚姻感到高兴,乡亲父老都为他们这十分难得的结合感到格外欢喜。他们都真诚地前来寻家祝贺道喜,清贫的寻家把婚宴摆了21桌,把婚礼办成这十里八村最热闹的场面之一。林春和小华感到脸上好有光彩。

    结婚以后,林春和小华成了寻家的当家人。他们在结婚的当晚,就商量着怎样偿还为小华治病欠下的几万元债务,怎样把寻家建设成为“小康户”。小华支持林春到长沙去打工,要他没事少回家,多在外面赚钱,她自己则在家里又种又养,还办起了一个豆腐作坊,跟公公婆婆一起在种养之余,每天再制作几箱豆腐,除卖给邻里乡亲,还挑到小镇上去摆个小摊。后来,她怀孕了,就叫公公婆婆上街摆摊,自己在家里里外外地操劳。全家人齐心协力,钱在一点一点地积攒,债在一笔一笔地偿还,生活在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每当林春回家来,小两口谈起今后的打算,两人时常是不约而同地想到一块,路是一条一条的,有时两人兴奋得睡不着觉,感到一身都是劲头,感到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滋有味,感到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阳光。

    2003年7月1日,小华为林春生了个胖儿子,足足有8斤重,全家人欢天喜地,林春更是整天笑得合不拢嘴,在外面打工觉得更有了奔头。他喜爱儿子,怕妻子太累,放心不下家里,便三头两天跑回来。小华虽然满心欢喜,但又觉得这样跑来跑去,既赚不到钱又会把身子累垮,于是建议他以家里的生产和生意为主,有空就到附近的厂矿或工地打点零工,等儿子长到两三岁后,他们再一起到外地去打工赚钱,把家业振兴起来。小华的建议正合林春的心思,林春便打起背包回了家。如今,他们的儿子半岁了,长得白白胖胖,煞是可爱;他们夫妻两人恩恩爱爱,生产搞得好,生意做得活,公公婆婆把小华当亲闺女,小华也把公公婆婆当亲生父母……林春和小华时常对人说:“我们是一对苦命夫妻,我们家现在依然很穷,但我们不怕,我们一定要让我们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因为我们有经历痛苦后获得的珍贵爱情,她始终使我们奋发向上,促使我们向明天进发……”(文/罗满元/唐水友)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新浪伊人风采  新浪男性        欢迎网友投稿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 美女与“野兽”
* “胸”价最高的名模
* 性感甜蜜的混血美人
>>更多
   
 

伊人风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4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