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雅君
每次度假回来,都有后遗症。尤其是从地中海的艳阳下乍回到铅灰天空的北京,倒时差更多是倒时间感差——地中海时间仿佛是悠扬的慢板,而北京时间更像饶舌的说唱——恨不得同时有N个声音在要求N件事要做,与地中海单纯的线性生活相比,简直不像在同一时代。
这一年一度的Joy FM,成为两种生活的分水岭。一边是疾步如飞,另一边是疾“快”如仇——恨不得哪儿也不去,就在海边晒着太阳睡上7天。带着咬牙切齿的报复式心态。
这也是我们和他们最不同的地方。他们不见得更富有,生活更舒适,但论心理舒适度,我们落后的不是十年、二十年。都说那里是上帝留给自己的后花园,看过地中海人民脸上祥和自足的表情你就知道,他们确实更像上帝的子民——如果上帝在中国一定会很焦虑,因为他会发现他的子民都很焦虑,对生活尚有太多欲求太多不满,太多咬牙切齿。
每次回来会对大家也是对自己说,工作和生活,都该张驰有道,度假之后,请调频至紧张状态。不然,你看,我们怎么比他们发展快那么多?现代那么多?
这话说给人听是蛮堂皇的,心里的不甘只有自己知道。因为看过了人家的生活,就觉得自己简直不是在生活,而更像一具机器,被这个发足狂奔的环境裹挟着高速运转——
一切速度至上,效益至上,功能至上。这一原则已经不止横行于职场,而是广泛入侵到生活的所有领域:从快餐,到8分钟约会,社会配置好了以速度为核心诉求的一切,衣食住行,爱,甚至做爱。没时间等待,没时间咂摸,哪怕一口饭一杯饮的味道,都常常被应酬的社交功能而冲淡。
虽则也是为人为己,但得到总难平衡失去。就像是说,当你终于可以不用再为包包瘪瘪而只能做Window Shopping的时候,你发现你竟然没有了Shopping的时间!
即使这样算作一种成功的话,这样的生活质地对女人而言,至少是打了对折。
难道只能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选择了这一种,便势必与另一种绝缘?
有没有可能,让两种生活兼容,而我们可以不用以牺牲生活为代价?
就像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是不是可以不必糟蹋了再收拾?错过了再回头?因为人生,是回不了头的。奋斗完了再享受人生,就像攒够了钱才买房子,那已是老式人的做法。现代人已经普遍接受了贷款买房,预支生活品质,一边享受,一边奋斗。
其实不妨将这一思路推而广之,想想看,我们理想的品质生活是怎样的?然后,一边奋斗,一边享受。于是有《慢生活,大快感》——
“安静地享受美味正是反对愚蠢的快餐生活的惟一方法。
投入地爱,投入地做爱正是反对爱情偷工减料的惟一方法。扎进一个陌生地方沉淀自我正是反对走马观花15日8国游的惟一方法……”由此开始我们真正的品质生活,一边打造,一边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