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部属怀孕了。我虽然很为她高兴,但是我不知道该如何与她沟通。
我该如何分配产假期间的工作,才不会让团队的人觉得不公平?我该如何的表达关心,才不会让她觉得我把她看成不同的人?我该如何交办工作,才不会让大家觉得我让孕妇压力太大?
部属提出产假申请后,主管应该如何安排工作,才能确保团队运作顺畅、不受影响?
虽然产假长达两个月,但是其实有很充分的时间可以做团队心理与工作分配的准备,因为怀孕时间长达9个月后才会请假,不是两天或一个星期之后就要请长假。
在安排工作上,我一知道员工怀孕,就会先与她一起检视她所有的工作内容,并把工作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绝对不可以或缺的,就是在两个月中如果没有人做这工作,会影响整体运作;另一类就是可以等两个月假期结束再继续的工作。这样的分类可以先把处理的困难缩小,只要再将不可或缺的工作分配给其它同事就好。
在分配工作时,应该考量那些因素?如何避免让其它部属觉得不公平?
主管大概知道每个部属的工作内容、工作量,也知道每样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在我与部属沟通工作分配之前,其实我已经差不多决定好了。
如果请产假的不是直属部属,我会先与她的主管讨论,请主管用能力而不是用时间来建议工作的分配,因为产假是两个月,应该不用考虑工作淡、旺季节因素。我会请主管先提出一位在能力上最适合的人与一位次佳人选,然后再考量最佳人选最近是否在进行特别项目或是工作量特别大,如果没有这些情况,再与他沟通分担工作。
我规划人力有个重要原则,就是尽可能不要让某件工作只有某个人知道怎么做,即使是非常复杂的工作,也尽可能安排让另一位同事了解,也许不是由他来负责做。这就像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如果有工作是只有一个人会做,我碰到请假时的解决方法就很少。
外商企业员工的工作量都蛮紧的,如果把请产假的员工不可或缺的工作完全移转到其它人身上,一定会出现工作过重的情况。所以,我会将非常技术性、例行性的、不需要了解事业内容的工作外包或是请临时聘雇来做。
在运用临时聘雇时,也可以有不同的期望。我曾经碰过正考虑下半年要部门扩编时有部属请产假,我就把请临时聘雇当作是提前招募新人。如果临时聘雇在两个月中表现不错,就把她纳入成为正式员工,如果做得不好,就当作是试用失败。
所以,其实在与员工沟通工作分配之前,我已经规划出雏形,更重要的是如何与员工沟通。
该如何与员工沟通?
我沟通工作分配时,除了会与要分担工作的人沟通,我还会做宣布。不用非常正式的宣布,可能就是在某个会议中顺带提到:我们有一件喜事发生,大家也要准备好迎接这个喜讯,恭喜某位同事怀孕,她将在几个月后请产假,原有的工作未来即将要分配给谁,我非常的感谢那位同事这样的帮助我。
这样的宣布是要传达给大家很重要的讯息:我们是一个团队,今天有位同事生产,她需要有人帮忙,所以我们帮助她。每个人在一生里面都会发生不一样的事情,你可能不是生产而是别的事情,也会需要有人帮忙,大家是彼此帮助的。
另一个传达的重点是,被分配分担工作的人,不可以觉得自己是被惩罚的,不是因为他的工作比较闲,所以要多分担工作。我要让大家都知道,分担工作的同事他愿意做额外的工作帮助我、帮助大家、帮助公司,让生产的同事没有后顾之忧。这样那位同事才不会觉得“为什么是我?”“我接受额外的工作得到什么好处?绩效表现不会比较好,也没有加薪。”
其实,有个简单的方法就可以知道工作分配公不公平,或是沟通好不好。只要看到请完产假的新妈妈回到办公室之后与大家相处都很好,工作分配就应该没有问题。如果有人觉得不爽,请假的人回来后的人际关系一定会改变。
是应该一公开怀孕的消息就分配工作,还是等到接近产假的时候再分配?
绝对不是等到产假前再分配。我们很多的紧张都是因为事情突如其来,来不及应变。所以,如果能够提早让大家知道有什么事情会发生、什么时候将接手什么工作,接工作的人一方面能够在心理上准备好,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同事请产假前,尽可能跟他交接,就不会慌乱,交接期间碰到任何情况,同事都还在身边可以随时解答,也就可以减少未来产假两个月中的问题。
其实,产假造成工作混乱,很多时候是大家不愿意面对事实、不想做准备,一直等到同事真的请假去生产了,大家就开始慌张不知道该怎么办,工作丢出来也没有人愿意接。就算要外包或是找临时聘雇,也没有时间找个好的人选。
虽然怀孕9个月听起来有很长的准备时间,但是孕妇有时会有突发状况,该如何应变?
如果身体不适的状况比较严重,当然要让她休养,我会把她的情形告知她同部门的同事,然后与人力资源部门讨论是否可以用留职停薪的方式处理,再把她的工作分配出去。因为我已经从她一告知怀孕就开始准备分配工作,临时发生状况问题也不会太大,就是加速原本要接手她工作的人上手,只是把原来9个月的交接准备,缩到可能只有2、3个月。如果要接手工作的人因为时间缩短而慌张,我就会找临时雇员或是兼职人员分担或备用,一方面是让孕妇安心静养,另一方面也让临时要接工作的人知道公司愿意提供资源协助他。
对管理者而言,不论是找临时聘雇或是外包来处理这临时状况,当然都是额外的支出,但是我觉得这是应该的花费,因为维持资产本来就是要投资。除非员工的表现原本就不好、甚至原来就不想慰留,只要觉得这员工还是公司的资产,就值得花钱维持。就像汽车也需要保养、一般员工也需要教育训练,这样短时间的投资,可以让组织安定、持续运作。
其实,所有同事都会看着主管如何处理,如果主管没有处理好、造成工作混乱,下次如果有同样事情发生,要再请同事帮忙,大家就不愿意参与了,大家都会记得上一次那个人的下场如何。
而且老实说,这样的花费不会很大,其它地方省一下就有了,但是员工却是要长长久久相处的。
生产是很大的改变,甚至会改变人的生活重心或优先级。有些员工会迟疑告诉主管怀孕的消息,担心会影响自己的工作机会。有些主管也觉得难开口问部属产后是否有不同的生涯考量,好象歧视她们。双方应该沟通这样的问题吗?如何沟通比较好?
我觉得重点在主管,要看主管平时的态度。如果部属对主管的印象是不论碰到任何问题或困难,都可以诚实的与主管讲,而且相信主管会用公平的态度予以重视,他们就会主动表达。
我甚至有一位部属,是在面试的时候,主动告诉我她怀孕了,但是非常紧张我的反应。其实,这样反而让我有很好的印象,显示她不会隐瞒事情的性格,这在财务与会计工作上是很重要的特质。或许有些主管或组织不重视,让人因为诚实而离开,但是也许下一次就会碰到欣赏诚实的主管。
主管当然要了解部属的生活优先级,但是重点是什么时候问。主管绝对不是在一知道部属怀孕的时候、或是部属刚请完产假回来的时候,询问是否需要调整工作。我的经验是主管要先观察一段时间,观察员工每日的工作、绩效表现有什么变化、行为举止有什么不一样,是不是出现工作到期应该交的却经常交不出来,或是经常看到她不再开心,就是发觉她不再是过去那样的人,再找机会询问。
我过去有个部属生产回来后,就变得经常匆匆忙忙的跑来跑去、下班就像逃难一样拎了皮包就走、讲话时也像心有旁骛。我观察到她的改变后,就找个机会进一步了解她的生活。我问她:你的小孩子怎样?然后就把问题谈开来了。她告诉我她的小孩子体重下降,让她非常痛苦,不知道生小孩后回来工作是不是正确的决定,但是她又喜欢这份工作,可是上班就无法回家喂奶,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我谈这个问题是先站在分析事实的角度,我先了解她的生活、小孩状况,然后我再以女性的角度,告诉她小孩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就没有第二次,工作永远可以再找。同时,我也很明白的说,公司不是慈善事业,需要员工有所贡献。但是,第一次我就谈到这里。我告诉那位部属:我们先就此打住,彼此都回去考虑一下。我这样说是因为我先起了个头,但是不希望她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被迫立刻要做出留或不留的决定,让她回去想一想。最后我们想出了调整的方式。
曾经有主管反应,碰过部属在产假期间提出生活优先级改变要在假期结束后离职,让主管有被占便宜的感觉。主管需要先预防这个情况,以免措手不及吗?
我不把产假当作特例。其实这样的例子也可能发生在其它情况下,例如有人虽然签了到职信,但是在上任前一天才通知改变决定要放弃这个工作,或是有人休了长假之后,就决定要离职。企业应对这样问题的处理方式,同样也适用在产假的问题上,我不会事先询问部属产假之后的规划。
我不先问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这样表示不信任。如果部属会有这样的行为,应该是团队彼此的互信很低,一般的部属都会避免给主管找麻烦。我相信互信的工作关系是一步步建立起来的,我平时公平的对待部属,他们应该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我。如果真的发生那样的状况,也就认了。
主管面对怀孕的部属在沟通上或是交办工作上,需要有不同的考量吗?
我还是把怀孕的部属当一般员工,尤其是负责静态工作的员工。虽然大家都知道怀孕的人身体状况不同,要小心,但是没有人说她们不能工作,我不会特别说“你为什么还在加班?”。
我这样做的原因是主管应该公平,而且我不愿意凸显怀孕,一凸显它就变成问题。以后其它人怀孕,他就会觉得自己有了主管非常在意的问题,可能使得她不愿意说出来。
如果怀孕的人负责的是经常要跑来跑去的工作,我还是会有一点担心,我会先询问她是否可以做得到,再适时的表达关心,这是人性。
怀孕的员工该如何与主管沟通,让主管有最好的准备?
部属在沟通上最重要的就是一知道怀孕就立刻告诉主管,说明何时是预产期。如果过去有过怀孕生产的经验,最好也要告诉主管之前的怀孕经验中有什么身体不适的状况。第一次怀孕的人要在怀孕期间让主管知道身体与精神的状况,是否会影响工作。
从主管的角度来看,主管不希望碰到的就是危机,如果凡事能够早一点知道情况,就可以早做准备。
在工作的沟通上,则是因部属的层级而有不同的沟通重点。一般的员工应该与主管一起检视目前手边的工作,除了一般例行的事务性工作,有什么特别的项目、是否有项目会卡在生产期间。如果层级较高,工作沟通中就要再加上要如何把工作分配给适任职务代理人的建议。
不论什么层级,都应该诚实沟通,这是为自己留下好的信誉。(文/吴韵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