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邮件 搜索 新闻 短信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男人女人 > 正文
我所知道的同性爱(四)
http://living.sina.com.cn 2001年04月05日15:23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老狐狸4979

  七、同性爱权利运动

  “仇恨犯罪”(hate crime),也是近年才流行起来的一个词,专指针对不同的性指向、种族、性别等而实施的侵犯行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在自己的反歧视人权法案中,明确将性指向包括在内,与种族、性别、年龄、残疾等并列,以法律形式规定不得歧视。

  美国的人权运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重心。六十年代是黑人民权运动(黑人兄弟有投票权啦),七十年代是妇女解放(诞生了性骚扰概念,麻烦了吧),八十年代是残疾人(今天的任何公共建筑要是不能作到“无障碍”,就等着吃官司吧),九十年代则是同性爱权利,此运动至今如火如荼,用的词动不动就是要开展什么战役(campaign),看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毕竟,美国在允许同性结婚方面,已经落在了好些欧洲国家的后面。可是,据说左撇子们已经在后面等不及了,要成为下一波人权运动的中心。这个社会,太歧视左撇子了!所有的工业品,如汽车,设计时都不考虑左撇子!左兄弟们左姐妹们……

  在美国这样彻底商业化的社会,管你什么运动,经济因素都是最有力的武器。最早是白领阶层的同志,他们有文化,又敢于表现自我,因而活动能力及社会影响也较大;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较好的工作及收入,偏偏又没有家庭负担。意识到这些人的消费结构和购买力,商界好象突然间发现了一个大金矿,忙不迭地向这个昔日的弱势群体送秋波。同志社区敏感到自己原来还有一个强大武器,可以争取强大盟友,于是各种同志媒体纷纷给各大公司打分,航空公司、酒店、商场,是否是对同志友善的(gay friendly)。这一下,不仅是同志,还有他们的家人,甚至朋友,出门旅行、住宿酒店,都要先看一下那航空公司和酒店的名字后面是否注明“gay friendly”。各大公司便相应地开始了自己的形象工程,记得九十年代中期冲在最前面的大概是美洲航空公司,它是最早宣布在公司福利方面,同性爱雇员的伴侣与异性爱雇员的配偶一视同仁的美国大公司之一。而迪斯尼公司在这方面也毫不逊色,在“讨好”同志方面甚至走得更远,终于招致了1997年势力强大的“南方浸礼教会”(Southern Baptist Church)公开号召信徒抵制迪斯尼。该教派是美国最大教派,信众号称占美国人口一半以上。然而,这次的抵制行动却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是信徒窝里反不支持不响应,还是迪斯尼认为同志们的经济价值更大因而不理睬?我估计多半是前者。此次事件,应该是美国同志权利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说起美国的同权运动,不能不提到克林顿。老克是美国同志权利的积极支持者,第一次竞选时就发誓要铲除军队里的反同“恶习”。当了总统后,在政治现实面前,又不得不与保守势力妥协,提出了美国军队不伦不类的同性爱政策:我不问,你也不要说(Don’t ask. Don’t tell),成为全世界的幽默素材。因为以前美国军队不准同性爱者入伍,克林顿政策的意思是,军方不再主动询问军人的性指向,但你也不要故意挑战,非要来告诉我你是同志。这样,我好你好大家好。

  八年以后,又是今非昔比了。2000年大选,连保守的共和党,也抬出了副总统候选人切尼的同性爱女儿助阵,以证明他们并非反同。

  这或许还只是观念改变的一种象征。今天的美国,稍有文化的人都至少在口头上不会承认自己恐同。但现实中的恐同仍然存在,其中有些还表现为激烈的行为,如暴力攻击。每年都会发生一些同性爱者遭恐同者杀害的案例。

  八、在同志文化中感悟爱的真谛

  同性爱者受到暴力侵犯,是现如今美国仇恨犯罪中的突出问题。九三年夏天刚到美国,就从报纸上看到新闻,一名男子用冲锋枪扫射一家同性爱酒吧。

  老师曾布置我们去看过一个网站,比尔的故事。他是个十来岁的中学生,在受到恐同分子殴打后自杀了。“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是这样的。我也没有招惹你们。为什么这么对我”?才十五岁的无辜少年的呐喊,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比尔死后,他母亲在许多热心人的帮助下,建立了这个网站。为写此文,我又去看了一次。屈指算来,网站已坚持五年了。不管你是怎样的人,很少能在看了那个网站后不热泪盈眶。为了死去的儿子,这位母亲成了不屈不挠的反仇恨犯罪的勇士。

  前年又发生了著名的谢泼德事件。这位同性爱大学生被绑在树丛里活活冻死,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反仇恨犯罪浪潮。近看新闻,他母亲和州长一起,设立了以他命名的基金,专门帮助大学里的同志学生。

  许多人局外人可能正是从这些角度来观察同性爱文化的吧。许多同性爱者的父母、兄弟、姐妹,他们其实并不能理解和接受同性爱,但当他们明白自己的亲人的性指向不可能改变,他/她将终生这样生活时,便义无返顾地投入到争取同性爱权利的运动中。既然自己的亲人将这样生活,那就力所能及地为他们争取尽可能好的生活环境。而当自己的孩子不在了,他们甚至更加倍努力,以为了更多的孩子。

  当发现这一点时,我觉得特别幸运选了这门课。什么是爱?我们以前是如何爱别人的?我们这样无条件的爱过吗?

  再次观看同性爱自豪大游行时,我便特别关注那些“亲友团”。当他们对着电视镜头说“真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我在心理深深地祝福他们。

  声明:本文提交者发言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关闭本页




相关链接
我所知道的同性爱(三)(2001/04/05/ 15:23)
希望她能原谅我当初的绝情(2001/04/04/ 14:09)
我所知道的同性爱(二)(2001/04/04/ 14:05)
我所知道的同性爱(一)(2001/04/04/ 14:00)
同性恋的是与非专题
新浪推荐
新浪网隆重推出手机短信顶级新闻服务
幽默、美图、FLASH…动漫频道正式推出!
聚首新浪放飞爱情梦想-新婚专题五月登场!
来星座频道解读命运密码 把握爱情脉搏!
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2001高考专栏全新推出 600所高校一网打尽!
中国队第7次冲击世界杯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新闻搜索






您对本栏目有何建议,请向主编信箱发信。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