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出国通途 >新东方学校出国咨询处 > 新闻报道
 

地球的女儿-----民间环保女杰廖晓义(上)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3月13日 14:05 新东方学校出国咨询处

  1970年4月22日,在美国爆发了以美国斯坦福法律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为首的有2000万人参加的公民环 保运动。其旨在督促政府对"噩梦般的环境问题做出改善的承诺---还我碧水蓝天"。随之环保问题委员会挂牌,接着有了" 清洁空气法"、"清洁水法"、"濒危动物保护法"。为庆祝这些法律诞生,美国人把4月22日命名为地球日。日月更替, 100多个国家陆续响应。2000年地球日,将有169个国家感恩地球母亲。民间环保人士、地球村创始人廖晓义两度飞 往美国,邀请被《时代周刊》提名"地球英雄"的丹尼斯参加中国地球日,丹尼斯点头:"没有哪一个国家比中国更重要。"

  2月29日,2000年地球日---中国行动启动仪式在北京环保宣教中心举行。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主任曲 格平与丹尼斯共进午餐。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对丹尼斯说:"中国民间环保组织与政府目标一致,他们不是压力集团,而是 环保伙伴。"

  丹尼斯寄语中国人:"以2000年地球日为契机,建立一种对环境更负责任的生活方式,共创更加美好的世界。" 为这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廖晓义努力了10年。10年中,她自费在电视台播放《环保时刻》,搞垃圾分类试点,培训环保人 士,写书宣传环保,到各城市讲演环保……这个为地球奔忙的女人被人称为"地球的女儿"。

  美国不缺博士 中国缺环保人  1986年,廖晓义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1990年,她在中国 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做研究工作。该年,她的朋友在写关于生态环境的报告,写作中,对廖晓义说:"我对人类未来非常悲观, 人类活不到下个世纪,因为人类会被自己所制造的各种灾难毁灭……我们就要完蛋了。造福子孙,虚妄的承诺。"廖晓义辩解 :"人类有强大的技术力量,可以解决环境问题。""怎么解决?论据呢,拿出来。"一张绝望的脸,"知道吗?长江就要变 成黄河了。有一天,它们的对话将是这样的,'长江长江,我是黄河','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廖晓义说他杞人忧天 :"你等着,我会说服你的。"朋友苦笑:"我等不到那一天。"自此,廖晓义遍查社科院资料,竟没有一本关于环保的书。 寻找中,他读到了《伐木者醒来》、《江河并非万古流》的环保文学,字字警示众人---再这样糟践地球,我们将成为无家 的人。事实如针戳心扎肺,廖晓义反省:"对地球,我也是不肖子孙,如今我要浪子回头。"

  回头浪子做的第一件事显出书生本色---撰文《中国的工业化与环境的代价》。该文发表在《管理世界》上,但洋 洋万言无人看。受电视媒介的启发,廖晓义决定写电视片《绿色文明与中国》,让环保成为大众的共识和行为。至于呐喊能否 叫响荧屏,周围人一百个怀疑,廖晓义却一百个肯定。"环保是大家伙的事,怎么会漠不关心呢?!"脚本"出生"了,但迟 迟无"脚"走路。廖晓义怀抱脚本,四处求援,"把它拍成吧,眼下地球在流血,这部片子会使政府完善法规,观众会纠正非 环保行为……"书生被冷漠拒绝,撞在南墙上的廖晓义不解,"环保是大家伙的事,怎么就我着急上火?"1992年,廖晓 义带女赴美与夫团聚和圆博士梦。该年,朋友来信,"搞到了一点钱,'绿色'的梦是否实现,就看你能否回来一趟,大约耽 搁3个月。"一些具体的事,廖晓义在心里掂了掂:女儿,签证,路费,住房等。然后,她跟丈夫借钱,丈夫说她"不可理喻" ,周围人笑她"神经有毛病"。3月,她带着借款回国,许诺3个月就回到他们身边。一下飞机,她哭,"同是一个地球,凭 什么人家的空气就好。"她因呼吸不畅而感屈辱。回来后才发现,"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梦。"搞到的这一点钱,只够请人摄 像、租机房,编导、主持、剪辑等只有自己担了。她从拿话筒学起。还是因为这一点钱,脚本中的山川林海没了,她骑自行车 采访三十几位生态专家,后制成60分钟的《绿色访谈录》。其中艰难,廖晓义手一摆:"俱往矣!"刻在心上的痛是怕见女 儿的明信片:"妈妈回来了,太阳就出来了。"还有怕吃煎饼果子,煎饼,她吃了100多天。当生活开支难以为继的时候, 廖晓义借钱为生,《管理世界》让她填支出理由,她写了"生存"。60分钟的节目耽搁她1年2个月,《绿色访谈录》没有 电视台播放。1993年5月,廖晓义带着"一个破碎的梦"回到女儿身边。

  博士梦放弃了,环保梦在继续。美国人问:"为什么?"廖晓义答:"美国不缺博士,但中国缺环保人。"她参加美 国环保组织,接受环保理念,研究环保法规在中国的可操作性,捡拾垃圾,垃圾分类。在某垃圾处理厂,她见妇女包头戴手套 分拣垃圾,问:"从哪儿学来的这方法?""中国呀,你们现在不分了?"廖晓义没掩饰:"我们现在不分了,全堆起来,然 后填埋。"美国人瞪大眼睛:"这么好的传统,怎么放弃了?"

  第四届世妇会前夕,非政府论坛环保会议隔三差五举行。廖晓义发现,环保人士中女性占绝对比例,她们是民间环保 组织,她们监督执法,其力度影响国会。看着这些指点江山的女子,廖晓义有做片子的冲动,"采访环保女杰,在世妇会上放 映,让在中国有影响力的女人投身环保,多好。"为这一冲动,廖晓义奔了纽约。在联合国所在地,她听到发达国家的,发展 中国家如巴西、肯尼亚、印度、菲律宾代表的声音,她寻找中国人,没有。就在那一刻,她突然悟到在人类的哲学思想中,中 国人是最早讲究天地人合一、天地人共生的。  廖晓义遗憾中国的沉默。

  她请一联合国官员、不会中文的华侨帮助拍片,"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廖晓义未及答话,先红了眼圈:"我爱那块 地方。"她倾打工所有,以高薪聘请专业摄像师。3个月里,她采访了40多名环保女杰,有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署主任微 尔、《寂静的春天》作者卡逊的朋友等,廖晓义给该片取名《地球的女儿》。

  1995年5月,廖晓义带自己的女儿和《地球的女儿》回国。没有房子,栖身在朋友一7平米的房间,母女俩和带 孩子的表妹横卧一张床,六条腿蜷曲了一年半。一个雨天。廖晓义留宿别处,一觉醒来,她流露出幸福感:"腿伸直了睡真舒 服呀。"依然是拍片,初衷没变,"用直观的画面教育观众参与环保"。她用国际上申请到的一点钱拍《环保时刻》。至于谁 要、何时播这样的未知数,廖晓义的说法是:"哪能明确了谁带孩子才敢生孩子。"此时的她已是成熟的制片人,特别懂得怎 样省钱,但她要花钱租机房。一年多,自行车后座上驮着带子往返于市郊,常常于疲惫蹬车的夜半,呼机响起:"妈妈,你在 哪里?"。

  在为《环保时刻》生存难保的时候,一家国际咨询公司看中她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和中英文的综合能力, 许以优厚薪酬。"快答应了吧,先生存后发展",朋友兴奋。廖晓义摇头:"我有我自己的事。"1996年3月,挪威前首 相布兰特伦夫人访华,"老环保"接受了廖晓义的采访,为此《地球的女儿》圆满杀青。另一梦想圆满的事也圆了---农业 大学国际环境中心的李小云无偿提供了一间房,说是"不忍看英雄落难"。有了安放理想的栖息地,廖晓义注册了中国第一家 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第三件好事接踵而至,1996年4月22日地球日这天,中央电视台第7套 节目18∶50首播《环保时刻》。曲格平与廖晓义共同主持。以后每周五的同一时间,廖晓义的声音传给千家万户---人 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村庄---地球,保护环境是每个地球村民的责任。第四件喜事,廖晓义结束了孤胆英雄的时代,她有了 同志。?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出国通途 >新东方学校出国咨询处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