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出国通途 >出国通途 > 新闻报道
 

秘鲁:华人移民150年

管彦忠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1月12日 17:33 出国通途

  秘鲁是拉丁美洲华人最多的国家。150年前,充满辛酸的华人移民史是从挖鸟粪开始的。

  今年10月,是中国侨民抵达南美洲的秘鲁150周年。旅居秘鲁的华侨和华裔举行了大规模纪念活动,隆重庆祝秘 鲁华人历史上这一重要的日子。秘鲁两个主要的华侨团体"中华通惠总局"和"秘华协会"为举办庆祝活动成立了筹备委员会 ,于10月8日至17日在利马举行"华人移民秘鲁150周年庆祝大会"。

  买来华工做苦力"死亡航线"生意好

  1820年,秘鲁摆脱了西班牙300年的殖民统治,宣布独立。在战火中诞生的共和国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 大批劳动力。而到1850年,面积上百万平方公里的秘鲁人口只有200万人。政府想从欧洲移民,但因为欧洲移民的要价 很高,秘鲁满足不了,于是便把目光转向亚洲的中国。

  秘鲁国会于1849年11月17日通过一项《移民法》,规定引入移民促进本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因为这项法律以 华工为主要对象,因此被当时反对党议员称为《华人法》。这项法律规定,凡是将50名10岁至50岁外国移民引入国内的 ,每引进一人可以从国库得到300比索的"奖金"。

  1849年10月,也就是鸦片战争发生后的第九年,第一批"契约华工"75人背井离乡,乘丹麦船"费德里科·吉 耶尔莫号",经过120天的艰难航行,抵达秘鲁太平洋岸的卡亚俄港,拉开了中国人移民太平洋彼岸秘鲁的序幕。此后的2 5年,是中国人移居秘鲁的高峰期,约有10万名华人漂洋过海前往秘鲁。

  早期到达秘鲁的华工,几乎都是从广东沿海各地招的。这些农民被带到香港(后来这里禁止华工交易)或澳门,住在 又挤又脏的房间里,等待外国"买主"。中间商向"买主"收取"介绍费"。当一名华工苦力被"买主"选定之后,双方签署 一份合同,开始阶段合同的期限为5年,后来增加到8年,但实际上许多合同被无理延期或根本不履行。这种合同如同卖身契 一样,华工成了"买主"的财产,在合同期内可以被转卖,而且次数不限。

  华工乘坐的轮船从澳门出发,到达秘鲁的港口,要在海上漂泊4个月之久。在长时间航行中,船上的卫生条件很差, 气候变化无常,加上老板只给华工一点大米和咸肉充饥,吃不到水果蔬菜,缺乏营养,导致传染病流行,许多华工生病得不到 医治,只能葬身鱼腹。一些华工不堪忍受背井离乡的痛苦,受不了船主的欺凌,群起反抗,多次酿成令国内外舆论震惊的暴动 事件。1874年,秘鲁外交部长阿圭罗在给议会的备忘录中承认,澳门至卡亚俄之间的苦力贸易是野蛮的,是对中国的蔑视 。

  挖鸟粪修铁路种甘蔗华工像奴隶一样工作

  最早到达秘鲁的华工被送到沿海的岛上,开发鸟粪资源。鸟粪作为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是当时秘鲁主要的出口产品 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岛上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环境都很差,处于亚热带的海岛炎热潮湿,鸟粪发出恶臭令人作呕。华工们用 铁铲挖鸟粪,然后装上船,劳动十分繁重。

  1853年,为庄园主埃利亚斯挖鸟粪的华工有600多人,还有200名以犯人和逃兵为主的秘鲁人和智利人,以 及50名奴隶。他们每天至少要挖4吨岛粪。根据当时的岛粪出口价格,每个工人每天为老板创造6个比索的收入,而给工人 的报酬只是1/8比索,其中的2/3还要扣下作为伙食费。一些华工被活活累死或病死,有的人对生活绝望,在监工不备时 跳崖自杀。

  修筑铁路是早期到达秘鲁的华工从事的另外一项繁重劳动。他们参加了秘鲁中部和南部几条铁路的建设,吃苦耐功的 华工干的是最危险和最重的活。

  还有相当一部分华工被安置在沿海各地的庄园里干活,以种甘蔗和棉花为主,也有一些人种水稻和蔬菜。在一个庄园 里多则有上千华工,少则几十人,他们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以上。

  勤劳的华工为秘鲁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871年利马的一家报纸承人,"秘鲁的大片庄园特别是沿海 地区,目前都是中国人在那里开恳种植"。诗人阿罗纳在他的诗中写道,"在秘鲁没有一个地方你找不到中国人,没有一项工 作他们不能胜任"。

  结婚靠"运气"子孙多混血儿

  早期到达秘鲁的华工几乎都是男性。据有关资料统计,在1849年之后的25年当中,总共只有150名中国妇女 到达秘鲁,绝大多数华工只能在当地择偶成家。由于种族、信仰和生活习惯不同,加上初期语言不通,华工要和当地妇女结婚 非常困难。一些华工同当地的妇女主要是印第安女子和黑人妇女同居,生儿育女。也有一部分人与这些女子正式结为夫妻,建 立新的混血家庭。他们结合后出生的后代,成了秘鲁社会居民的一部分。

  许多华工建立的混血家庭是因为生活的相互需要而结合在一起的,并没有感情基础。史料中记载着这样一事例:一名 中国承包人到山里去为要求结婚的华工找来同样数量的当地女子,她们也愿意与中国工人结婚。承包人因此得到一笔佣金。他 让从山区来的妇女到一个屋子里,面壁而立。然后让那些华工进屋,站在面对,面对另一面墙。然后承包人击掌。"新郎"和" 新娘"同时转过身来,相对的两人从此结为夫妇。这虽然是靠"运气"成婚,但不许反悔。夫妻只能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受压迫忍无可忍"黄脸"也敢闹暴动

  华工在履行合同期间没有人身自由,受到庄园主的残酷剥削,他们是不称为奴隶的奴隶。白天他们在工头的监视之下 干活,晚上被锁在工棚里过夜。秘鲁历史学家萨加拉曾经这样描写当时华工的悲惨处境:"对于中国人来说,新的一天开始仅 仅意味着劳动。他每天都在想他的劳动对自己毫无益处。夜幕重重地压在他们的恶梦之下。继之而来的又是同样的一天。生病 时没有慈母的关照。不敢指望死后别人为他祈祷,更不敢想亲人的眼泪流在他们的棺木上。

  对于奴隶般的劳动和受到欺凌,多数华工默默忍受,但在压迫忍无可忍时,华工们就进行反抗。在秘鲁影响最大的华 工起义发生在1870年9月4日。这一天,在利马北部200公里处帕蒂维尔卡镇的一个庄园,华工们聚众反抗,很快波及 到其他的庄园,总计有1200名华工参加暴动。他们愤怒地杀死管家,捣毁庄园。当局从首都派出300名警察赶到起义的 地点。几个小时之后,这次被称为"黄脸暴动"的华工起被镇压下去了,但是这次大规模的华工起义震动了当时的秘鲁社会。

  "劳工贸易"名声太坏"友好通商"保护华桥

  1856年,秘鲁在澳门设立了领事馆,专门向政府报告在当地招募华工的情况。1874年,秘鲁政府派海军上校 加西亚前往中国,想和清政府签署通商条约。当时任全权钦差大臣的李鸿章听说华工在秘鲁受虐待,不愿意见秘鲁特使。后来 经美英驻华使节从中调解,加西亚又提交了秘鲁政府通过的改善华工待遇的文件,两人才见面。同年6月26日,中秘之间历 史上第一个双边条约"中秘友好通商条约"正式签署。至今,人们在利马中华通惠总局的门厅里,还可以看到清钦差大臣赠送 的金字匾。

  这项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中秘两国人民之间贸易往来、旅游、雇工或居留均得自由;严禁在澳门或其他地方诱骗华工 到秘鲁;两国互设使领馆;在秘鲁的华侨享受平等互利的权利,并受到法律保护;秘鲁侨民在华犯法者归秘鲁官员审判;秘鲁 政府废除以前一切对华工的苛刻规定。此后华工在秘鲁的处境有所改善。

  今日华裔人数多地位也逐渐提高

  旅居秘鲁的华工与当地女子通婚后生的第二代华裔当中,有些人与后来到秘鲁的中国人结婚,一些人与当地人结婚。 到第三代、第四代以至现今的第五代和第六代,混血的情况就更为复杂。目前一般华人家庭有3至8个子女。有中国血统的华 裔在秘鲁到底有多少,有各种说法。以华裔为主体的秘中文化中心估计约100万人,这可能是一个比较保守的数字。也有人 估计秘鲁华裔有25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10。不管怎么说,秘鲁是拉丁美洲华人最多的国家。

  经过几代华人的艰苦奋斗,他们在秘鲁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上至部长会议主席(即总理 )、政府部长、国会议员,下至超级市场总裁、餐馆老板、小商小贩和打工族,还有教授、工程师、律师、医生等,都有华人 ,总之华人已介入秘鲁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且事业有成,成为本行业的专家,受人尊重。由于华人勤劳纯朴,与人为善,跟当 地人和睦相处,已经深深地融入秘鲁社会的大家庭。

  提起秘鲁的华人,人们不能不说利马市到处可见的中餐馆。它的一个明显的标志是"CHIFA"。据说这是当年华 人按照"吃饭"的广东方言翻译过来的。利马的中国餐馆各种档次都有,很受当地居民的欢迎。利马市的食品和杂货生意据说 有40%是中国商人做的。黄炳辉先生在利马开6家大超市,远近闻名,生意很红火。当地侨团还出版两份中文报纸。

  最近秘鲁部长会议主席许会宣布辞职,准备参加明年4月举行的议会选举。他是一位在当地出生的华裔,上了大学。 后来当过秘鲁政府的工业和旅游部长、国会副议长和议长,为推动秘中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做了很多工作。这次秘鲁华人 庆祝中国侨民到达秘鲁150周年成立了筹备委员会,许会担任名誉主席。他表示,我们纪念第一批华工抵达秘鲁,不仅仅是 要让人们记住那段历史,更重要的是把华人勤劳朴实、团结奋进的优良传发扬光大。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出国通途 >出国通途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