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用户注册 | 将新浪设为首页 | 帮助信息 | ||||||||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出国通途 >新浪生活 > 新闻报道 |
  |
新浪网网友 Askynz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7月27日 15:39 新浪生活
知识经济在中国书报刊物上风起云涌时,美国的知识经济已“润 物细无声”,可感可知可行,具有很强的现实感。 金领阶层 刚从美国探亲归来,接深圳朋友问候电话:“孩子毕业了吗”? “已工作两年了。”“那一定是白领了。”“ 白领?”稍顿,“有人 说是金领,不过不是正宗的。”我笑说。“金领?”友人不解。 金领之说指的是美国250个职业中排名第一的,电脑软件工程 师一族。 金领阶层的出现是知识经济必然产物。以信息科学为首的高新技 术的发展使美国经济正从工业化时代向知识经 济时代加速迈进,创造 了美国经济连续7年持续增长的奇迹。 知识经济的缔造者在生产知识过程中,生产率大大超过体力劳动 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远远高于一般脑力劳动者 。在市场经济的价值规 律作用下,从白领阶层中脱颖而出,形成了高工资、高收入的所谓金 领阶层。 支撑着这些当代英雄的是千百万年轻的高科技精英,其中不乏中 国大陆的留学生。他们以年龄的优势,电脑、 通讯、网络知识的优势, 才华与能力的优势,充满自信与活力,独创与拼搏,以高含金量的创 造性智力成果与市场需求相 结合,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宠儿。 他们工资起点高,增长快。一般硕士起薪每年4~5万美元,博 士6~7万。如果是按时计酬,短期签约的临 时工工资更高。美国通 货膨胀率约3%,运作正常的公司员工工资涨幅为5%,紧缺的技术 人员通过升职,跳槽,工资可 增长20%以上,几年内工资就可翻番。 被称做“金手指”的美国第一高科技工业园区硅谷从业人员,年 薪平均为4 6万美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 0%。华盛顿特区周围 集中了不少高科技公司,三年前这里看不到什么建筑工地,现在随处 可见。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房 价、房租猛涨。房地产开发商、保险公 司、旅游公司盯上了这批新贵,将电脑工程师与律师、医生、会计师 并列。 电脑从业人员工资水平之高,令其他专业留学生难望其项背,大 有后生可“羡”之感。 80年代出国的留学生大部分是基础学科。不少曾是中国国内、 美国名牌大学高材生,因专业、年龄限制,人 才市场供过于求,无奈 至今还在做年薪3万左右的博士后,为什么他们拥有的智力资本得不 到应有的价值体现?商品社会 总是青睐那些善于选择、调整、适应社 会的识时务者。 笔者曾参加华人旅行社去纽约旅游,想不到开车的蓝领司机竟是 英国文学硕士,一位30多岁的中国大陆留学 生。他说他的专业, “不是不好找工作,而是根本找不到工作。”返程时车子出了故障, 他吓得对游客说:“你们可要在 老板面前替我作证,这车不是我弄坏 的。”生怕被当过香港警察的老板炒掉,那副紧张、惶恐的神情真让 人难受。面对黄 金海岸的狂风巨浪,回首已茫茫。难道注定要飘泊流 浪,难道只有美国才是梦中天堂? 一位20多岁在大公司做计时工的电脑工程师,其父是中国国内 的院士。有次打电话给他同学:“今天我跟老 板吵架,把老板气哭了。” 他老板是个白人白领丽人。第二天过了上班时间,老板打电话到他住 处,好言相劝,请他上班 。如此天之骄子,并非可取。他凭什么有恃 无恐?是谁把他宠坏了?是智慧女神的钟情,是他半道改行的热门专 业。 21世纪信息社会经济竞争,人才是焦点,世界各国科技人才严 重短缺。据测,到2006年,美国将缺少6 7 5万科学家和工程 师。 各公司人才争夺战日趋激烈,不惜重金招天下之才。人以稀为贵, 信息专业的毕业生成了抢手货,名牌大学的 更是奇货可居。有的公司 为转来的工程师支付10000多美金的搬家费;有的公司因机构工 资制度所限,对新来技术人 员实行一次性至少1000美元以上奖励。 一位中国国内少年班的22岁毕业于美国名校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系的硕士,应聘美国生产最先进军用飞机和空 间卫星的航空航天公司。 部门经理一再请求也无法改变该公司员工必须是美国公民的规定,而 痛失良才。为这次面试,公 司用于她乘坐飞机头等舱往返,高级轿车 接送,豪华酒店食宿花费颇多。当时还没走出校门的她过了一回贵族 瘾,新奇不 已,马上打电话回国,问她当教授的父亲,“爸爸,你坐 过飞机的头等舱吗?你知道世界上最先进的轿车是什么样子吗?… …” 对求职中惟一的这次失败毫无挫折感。 之后,她面试一家大的通讯公司,当场就被告之,“你正是我们 所需要的人!”另一家著名的网络公司出了1 0道考题,她9道都不 会,可她说:“这些题其实不难,只要找到一本书,15分钟之内我 就可全部做出来。”竟然也被 相信,录用。 有人把知识分为四种:知道是什么(know-what),知 道为什么(know-why),知道怎么做 (know-how), 知道谁知道(know-who),公司注重的是更具竞争力的后两 种。 两年后,她想换公司,闺中待嫁,各公司纷纷抢登住宅电话答录 机留言,大有“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 一定要嫁给我”之势。 选定一家公司后,因无绿卡,需请律师,报劳工部、移民局审批, 整整用了三个多月。公司也一直空位以待。 探亲的母亲担心会失去这 个位置,女儿从容度日,坦然劝道,“那是不可能的”。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预言:控制与掌握电脑网络的人就是人类未 来命运的主宰!当今世界,盛衰兴亡,谁主沉 浮,金领大军,时代的 弄潮儿。人们翘盼着新世纪中国金领从东方升起。 学电脑热 知识经济的兴起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它对社会成员的生存状态、 生活质量产生着深刻影响。 人才市场的供不应求,财富和地位的诱惑,使电脑专业成为最热 门的专业,年轻人的首选。 留学生都知道大学里竞争最激烈、最难得到的是电子工程系(俗 称DoubleE系)的资助。不少其他专业 的在读生,宁可放弃高 额奖学金或快到手的学位,毅然加入打工族,自付学费转学电脑。 那些陪读的留学生太太要想不去做BabySitter(照看 小孩),餐馆,超市打工,有个较高的就业起 点,几乎一律地就读收 费低廉的社区学院计算机。 去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旅游团里有母子两人。儿子上高中颇有绘画 才能,父母都是国内中央美院毕业,因“画画 挣不到钱”,忍痛割爱, 不再报考美术专业。 知识劳动者是知识经济社会劳动力的主体,美国近80%的工作 岗位都是脑力劳动者。信息技术产业和部门提 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人们不断调整自身知识结构,学电脑成为谋生的手段。 邻居中有北京来的两口子,一个是学生物的,一个学农,都近不 惑之年,为改变就业方向,边工作边用晚上和 双休日,自费学习计算 机,日以继夜,盼望能早日拿到计算机文凭。 另有一家,先生是杭州人,在市政府工作,已40多岁,工作之 余开车1个多小时也去学电脑,因为“公务员 工资太低”。 最令我吃惊的是原在国内的朋友,北大物理系毕业,早已过了 “知天命”“万事休”之年,可她56岁,也去 拿计算机学分,不但 通过了全部课程考试,每学期还被评为优秀学生。她说:“原来还以 为我是班上年纪最大的,没想到 比我年长的还不止一个。大家还学得 蛮有兴趣。”她的学习毅力与热情让人感动。这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的老年大 学开设的都是什么舞蹈、绘画、保健之类课程。人才是 环境造就的。 知识经济社会是个学习的社会,为需要学习的社会成员提供了各 种学习机会。教育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不再限于学龄时期和单 一的学校教育机构。终身教育、非正规环境下的学习与培训是更普遍 的形式。 知识更新和产品换代速度加快,生产新知识和新设备的企业为了 将最新的科研开发成果尽快转化为商品,直接 进入用户市场,在内部 设置培训部,作为常设机构,配备专职教师,招收来自世界各地的学 员。 世界上64%的财富依赖于人力资本。企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取 决于知识创新。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率高于对 物力的投资。企业把更 多的资金投向了人力资源开发。教育不再是消费性投资,而是生产性 投资,扩大化再生产。 公司每年都要拿出相当数量资金投资于现有人员深造,轮训。公 司支付昂贵学费送内部专门人才去名牌大学深 造不为鲜见。除规范化 的继续教育外,脱产培训更为普遍,有的规定现有技术人员每年至少 培训一周,每周培训费不低于 1000美元。有的培训次数与时间更 多。至于员工的办公现代化装备,软件、图书资料购置,更是出手大 方,从不吝惜 。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当知识经济在中国“随风潜入夜”之 时,你能成为幸运者吗? |
|||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出国通途 >新浪生活 > 新闻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