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娱乐_评论专区 >广州日报 > 新闻报道
广州日报


评论:充斥暴力的美国电影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2月10日 15:18 广州日报

  美国暴力电影每一部都经过包装和修饰,依照故事性塑造出人物,发展出残暴的杀人行为。一般可见,银幕上暴徒杀 手不是“英雄”便是“偶像”,起码设计得“有型有款”。美国人从小就开始进行此类“课程”的教育。他们从来不承认“暴 力电影”导致人的邪恶影响,他们有各种“理论”为自己狡脱。但是,枪械泛滥、严重危害美国人的社会治安,人身安全没有 保障却是不争的事实。

  暴力罪案剧升

  美国人口2.6亿,私人拥有枪械将近二亿支,三分之二美国家庭拥有武器,是当今世上私人拥有枪械最多的国家。 有说在新世纪来临之前,美国若要总结世纪末最突出、影响最广泛的社会问题,暴力罪案的数字剧升,该是这一国家显著的一 大“成就”。奥利华-史东几年前导演的《天生杀人狂》,就嘲讽地提出一个问题:如今美国已成了“杀人游戏的乐园”。杀 人而成了一种“游戏”,可见这种活动在美国是多么寻常而具有吸引力;大致也可显示这个标榜“人权”的国家,果然“自由 ”得紧,“杀人权”和“被杀权”似乎都那么“平等”和无拘无束。纽约时代广场那座楼高三层的“死亡时钟”,由联帮部门 每天提供美国遭枪杀的死亡人数,每隔五秒钟,指针便跳动一次,显示出被枪杀的最新数字。单是儿童和青少年被杀,据说平 均每两小时便有一人丢了性命。

  “防止”暴力只是空话

  美国暴力文化的无孔不入,首当其冲的是青少年,今年来发生的“校园血案”之频密,死的人数之多该是历年之最, 引起美国举国震惊。年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和白宫政要,曾召集近八百名教育和执法官员,商议打击“校园暴力”方法,半年 之后,他承认成效不大。社会人士都明白,美国的暴力电影、电视对青少年的荼毒,无时无刻地潜移默化、渗进了血管,然而 这类文化意识,依然继续大量生产、批发远播,不少制作产品甚至变本加厉。

  校园危机普遍

  根据美国的“媒体监督”的研究发现,美国电视在黄金时段播映的节目,占六成以上带有暴力成分;美国电影又如何 呢?照他们发行海外的影片来看,暴力电影是美国电影主要的类型,数量不低于六成,而且多有突出的主题,夸张暴力行为和 手段,无论思想还是残暴画面,都努力去迎合追求刺激的青少年。

  今年四月的《夺命高校》,把一家美国中学描写成异形入侵,师生中邪之后互相残杀,血腥残暴,刚好跟科罗拉多州 的“校园血案”同时上演。

  美国暴力电影每一部都经过包装和修饰,依照故事性塑造出人物,发展出残暴的杀人行为,一般可见,银幕上暴徒杀 手不是“英雄”便是“偶像”,起码也设计得“有型有款”。美国人从小就开始进行此类“课程”的教育。

  童星麦哥里-高坚在《宝贝智多星》系列,便人细鬼大地采用诡计,把几位贼佬玩得焦头烂额,死去活来;而在《宝 贝小煞星》,他演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不但杀狗,而且杀人,妹妹死在他手中,后来还要杀妈妈,小孩没有童真,只有险恶 ,看到银幕上这种神气的“小煞星”,你可能会觉得现实中11岁小童拿枪杀人,原来已不太小。

  用人性包装暴力

  美国电影从来不承认“暴力电影”导致人的邪恶影响,他们有各种“理论”为自己狡脱。大卫-芬查的《搏击会》所 宣扬的无政府主义,也有整套的“死亡哲学”作依据:人生来等死,何惧残暴?于是人生总是与人为敌,胡作非为,无所畏惧 ,反正大家都难逃一死,悲观颓废贯彻了人生观。

  别的国家当然也有“暴力电影”,但没有像美国这样产量繁多,全面地从思想、行为,以及顾及不同年龄的对象,极 具教化作用,把暴行渲染为常规,培植出大批视杀人为乐事的杀手。这种教育工程不是短期造成的,但美国的社会制度使这一 工程得以“锲而不舍”的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如果把暴力事件看作社会的毒瘤,“暴力电影”显然是这毒瘤最亲密的病毒,请别担心,这国家极富“黑色幽默”, 说不定他们视毒瘤的溃烂,也是一种灿烂和欢欣……。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娱乐_评论专区 >广州日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