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网络原创文学 >新浪生活 > 新闻报道
 

台湾地下音乐档案

新浪网网友 小倩妹妹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9月7日 17:34 新浪生活

  一:前言(勿爱问阮的名)

  1、由中国大陆地下摇滚想到的:

  在98-99年短短一年来,大陆的地下摇滚乐队频频出现在各类摇滚刊物 和报纸的大副标题下,地下摇滚乐已完 全替代了数年前的“另类”风潮, 成了目前大陆摇滚的时尚。但让我困惑的是,如果此次始作蛹者为台湾 的“直接流行” 唱片公司和乐评方无行所推荐发行的苍蝇首张同名专辑 的话,那正是同一个人,台湾乐评方无行两年前,以“方可行”笔名 写 的日记格式的“泥石流本记”一书里,充满的不是对大陆底层摇滚的赞 颂,反而是对大陆底层摇滚乐手的“Sex、D rug”种种细节的详尽描述 和鞭笞。为何在短短两年来在对大陆底层摇滚在态度上来个大转折?也 许是因为这两年来, 中国大陆的底层摇滚乐手的素质发生了质的飞跃? 或是翻天覆地成了新中国的主人?

  2:由地下一词想到的:

  由地下牵引的另一个疑问是:何为“地下”?如何划定“地上”和“地下” 的界限?

  “在西方的脉络里,“地下音乐”跟“地下电影”、“地下报刊” (underground press)几个 名词都是在五○年代以后陆续出现的。 由其指涉物可知,所谓的“地下”在这里指的不是非法的,可是它 也不是一般民众 或人民的,反倒是指那些具有实验色彩,欣赏者以 知识份子为主的文化产物。一九九四年吴正忠在《非古典》音乐杂志 上 翻译乐评人Tom Hibbert所编撰之《Rock Speaks: The Dictionary of Roc k Terms》 上面对“地下”的解释:“Underground 是一种属于年轻人的反动文化 (Counter Culture),它以音乐或艺术形式为着眼点,藉以表达他们对 既存文化形式与商业价值的抗拒与排斥。Underg round 最常出现的时代, 是60 年代末期嬉皮运动最兴盛的时候,它被拿来形容音乐,以及音乐所 具有的‘另一 种’(Alternative)沟通方式。”(吴正忠,1994b:118) 算是目前台湾文献上对这个字词最精确的 解释。”

  --张育章《望花补夜——台湾地下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

  “在西方社会里,所谓「地下」(Underground)、「另类」(Alternative), 经常是交 替使用,用以表示同一个事物在不同时代里的消长变化,难以确切 定义。美国乐评人Tom Hibbert解释「地下」 一词最早出现在六○年代,是 属於年轻人的一种反动文化,以音乐或艺术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对既存文化 形式与商业价值 的抗拒。六○年代末嬉痞运动最兴盛的时候,「地下」一词 常被用来形容音乐和音乐所具有的另一种沟通方式。 ”

  --李珊《情歌落难 个性当道——台湾流行音乐新时代》

  “地下音乐……其创作精神和主流音乐颇有一段距离,清新质朴,强烈大胆 是它的特质,是英美大学校园中的宠物 。”(Wax Club,1986a),而在 《80摇滚之声--新音乐百科全书》上头,Irene Rotten (何颖怡的另一笔名) 写道:“地下音乐(underground music)一词,来自地下艺术的概念, 是指音 乐结构、创作手法都和主流音乐有一段距离的音乐。”(Wax,Group,1989:19)

  --何颖怡《望花补夜——台湾地下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摘录

  几个台湾乐评虽然对“地下”的定义不尽统一,不过也是大同小异,如果 把摇滚视为舶来品的话,要追根嗍源地寻 “地下”,自然只能从西方流行 音乐史上找出处了,如果对照西方流行音乐的“主流”音乐而言,70年代 的朋克,80 年代的重金属,90年代的另类,现在的电子舞曲,都是排行榜 上的热门金曲,能称之为“地下音乐”吗?但对照台湾的“ 主流音乐”而言, 重金属风格的刺客,Sex Pistols风范的Double X,女子流行朋克的瓢虫…… 都是 不折不扣的台湾“地下音乐”,所谓的“地下音乐”因地域、文化、时间 等等因素的限制,只能是相对而言,没有绝对的“ 地下”,也没有永远的“地下”, “地下”更多是指其创作音乐的精神和手法的独立性和相对当时商业音乐的先锋姿态。 “地上”与“地下”的区别只是一个流行音乐里的“乐评概念”,这与音乐好坏、高低、品位扯不上多大关系,“地下”与“ 地上”更多是我们对浩瀚的流行唱片一个自我的爱好、选择。聆听“地下音乐”不是用来对“地上音乐”的攻击和成为标榜、 炫耀自己的一个招牌和幌子。所谓音乐的好坏、高低只能是一个个人的标准,没有一个统一的划分或简单的界定,如果仅仅把 “地上”和“地下”视为音乐好坏的唯一标准,这就完全忽略了自己的耳朵,Nirvana的音乐是靠CD上的SUB P OP标识来划分高下吗?伍佰的音乐就比吴俊霖的音乐差很多吗?

  3、台湾地下音乐的历史:

  台湾的地下音乐开始于何时,这个问题几乎不是一个人或是几篇文章所能回答得了的, 它的形成、发展乃至最后的 破茧而出的过程,应该是一个非常漫长的阶段, 在这个潜伏的阶段里,只有一些零星的非音乐刊物的文字介绍,一些业已停 刊 的摇滚刊物,一些唱片的文字宣传中收集和整理,但正如台湾乐评Jeph所言 “那一家图书馆里能找到《爱乐之友》 、《滚石》、《摇滚生活》、《摇滚客》 和《新音乐百科全书》”,所以这个台湾地下音乐的历史,“牵涉到大量的 ‘人 民资料’,只能由乐迷合力编写,方能拼凑出完整的历史脉络”。

  按照几个乐评对“地下音乐”的解释来看,要了解“地下音乐”的起源, 必须首先了解当时既存的主流音乐,台湾 的流行音乐在60年代之前,基 本以台湾民谣和30年代上海滩模式的情歌为主,热门情歌的出现往往是 靠几个电台节目 带动的,最早的电台播放流行音乐节目于50年代中期既 出现,那时便出现了组乐团和开演唱会的风潮,当时就出现的彗星 、 洛克、三兄弟、巨人、海韵等现场演唱团体。在60年代中期,美国全面 介入越战,美军驻台期间,凭借为美军开设的 俱乐部和夜总会为据点, 大大带动了乐团的发展,如60年代的电星、雷鸟、雷蒙、石器时代、 MJD,70年代的阳光 、时光、爱克逊、水晶、鹅妈妈等。此时的热门音乐 实际上已逐步成成热门摇滚乐团演奏曲目的代称,这些乐团的出现和带 来 的西洋流行音乐曲风:rock、pop、folk、disco……初步形成了台湾 地下音乐的雏形,从台湾主流音 乐的发展来看,台湾地下音乐过程实际 上主要是指把西洋流行音乐移植到台湾流行音乐的过程,一些带有60年 代欧美摇 滚风格的乐队如:2001、时光、Rock City Band……所带动的 正是台湾摇滚乐,他们的现场演唱与当时 美国60年代的兴起的Folk Movement情景颇为类似,“热门音乐的乐迷对当时的异类(民谣)报以 嘘声,开 汽水瓶”,这些举动与Bob Dylan在新港音乐节上推出自己的摇 滚民谣时,遭遇的情形何等类似。“而一些乐迷在 听到兴奋时,更有放鞭 炮、吸大麻、割破坐椅等举动,乃至主办单位不得不请来警察来维持秩序, 70年代一些热门乐团 如:2001、时光等,甚至被形容为[最容易制造观众 暴动的乐团]”,这与60年代的Rolling Stone的 现场又是何等相似。 这些台湾的60-70年代的乐团出现,并不意味着台湾地下音乐的起步, 实际上这类带有西洋流行 音乐影子的乐团,更多是为台湾本地被上海滩情歌 和台湾民谣所垄断的流行乐坛带来了新鲜的乐风,这类乐团基本上靠翻唱 美 国的Billboard、Cashbox等Pop排行榜上的畅销歌曲为主,他们的翻唱音乐 被统称为“热门音乐” ,这种单纯靠翻唱欧美pop作品的音乐态度与地下音乐 所倡导的DIY精神相离甚远,反而反作用地带动了本地民歌创作 活动—— “唱自己的歌”,在70年代后期,风行台湾流行乐坛上的民歌运动更是将音乐 直接带进了各大校园,而所谓的 先锋、前卫音乐往往是首先在大学校园里孕育 和发展壮大起来的,而在1977年开始举办的金韵民歌大赛更极大推动了青 年学生 的创作热情和投入程度。许多日后成为台湾地下音乐的开拓者,而今成为台湾 唱片界里地下音乐的维护者和支持者 ,当时正是深受这次民歌运动的鼓舞,开始 了组建乐团进行自我创作的。 台湾的摇滚乐团真正能将“唱自己的歌”发扬广 大的,有两支乐团: 红蚂蚁、青年。金韵民歌大赛,多为个人参赛,而摇滚乐团参赛的音乐节名为 “热门音乐大赛”,而 在60、70成为台湾年青人所喜爱热门音乐由于受到了 民歌运动冲击,风光不再,加之其“翻唱”习惯一直未变,也显示 了其极大 的局限性,“只有先翻唱欧美摇滚作品,直到把自己技术练娴熟了,才可以 创作”成了当时不少乐团的共识,直 到红蚂蚁、青年两支乐团的出现,才 改变乐团以翻唱为时髦的风尚。而在红蚂蚁的几位成员沈光远、罗弘武, 青年里的贾 敏述不但对台湾地下音乐身体力行,而且在日后纷纷在各自唱片 公司(友善的狗,魔岩)对新晋摇滚乐团的支持更是极大地 推动了台湾地下 音乐的发展。但台湾地下音乐的发展仅靠两支乐团的校园巡回演唱还太过 零散,未能成为一股可持续,可 坚持,可壮大的力量。没有了流行音乐最 关键的商业物质支撑,仅靠年轻的热情和激情,只可一时难以持久。在80 年代 伴随摇滚乐团的纷纷兴起,摇滚刊物,一些本土小型唱片公司的加入, 成为了日后台湾地下音乐发展的基石。当时唱片公司 除了滚石、飞碟、 喜玛拉雅、金声取得了国际五大唱片公司在台湾的代理权外,其他一些 小型本土化的唱片公司以建立自 我品牌和风格为主,纷纷推出了一系列 民歌歌手和摇滚乐团,除致力推动民歌运动前行的新格和海山外,诺雅 致力于推动 本土摇滚乐团的发展,红蚂蚁、青年两乐队的专辑正是在其 旗下推出。而由诺雅筹办、发行的音乐刊物《摇滚生活》除大量 介绍欧 美摇滚乐队外,更是对本地摇滚乐团进行了许多宣传和报道。但在80年代 后期,随着诺雅唱片公司的倒闭,《摇 滚生活》的停刊,这股地下音乐 浪潮因商业上的失败,偃旗息鼓。但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和开拓, 才为日后的台湾地下音 乐发展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生存空间。

  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这段时间,台湾地下音乐的发展并未止步不前, 相反由于台湾戒严令和文化审查制 度对台湾流行音乐的辖制和制约,更激发 了年青一代对体制的反抗和对摇滚身体力行的实践,纷纷成立音乐工作室 和摇滚 俱乐部,以文字介绍为切入点,辅之以举办现场演唱。缩短了台湾 地下音乐破茧而出的过程。这其中,在1986年,三个 在唱片公司工作的 年轻人与一个联合报/民生报的乐评(何颖怡、任将达、程港辉与王明辉) 对当时各大唱片公司商业挂 帅的音乐环境不满,而自发成立的 Wax Club; 同年由红蚂蚁乐团两位核心成员沈光远、罗弘武也在滚石唱片公司 成立 友善的狗音乐制作室。这几个年轻人成了日后台湾地下音乐最有力的 支持者和实践者。

  注1:抄袭文章:张育章《望花补夜——台湾地下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 李珊《情歌落难 个性当道——台湾流行 音乐新时代》 张钊维《谁在那边唱自己的歌》 《MIT(Metal In Taiwan)——兼谈台湾摇滚论述的发 展》(作者不详)

  注2:文章标题借用台湾友善的狗1995年出版唱片《台湾地下音乐档案I、II、III、IV》,前言副题为 陈明章一张专辑名。

  附: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歌迷,根本无力对台湾地下音乐进行一个撒网式 的总结,仅仅是因为对台湾地下音乐的喜爱 和想在网上能找到同好的驱使, 东拼西凑而成。只愿能通过这篇文章找到喜爱台湾、香港一些乐手、乐队 的同好,因为他 们出版的一些早期唱片非常难找甚至绝版,如果能互相翻录, 交换,则是最大的心愿。如果你也喜欢我主页里提到的乐手( 队)、唱片公司, 并愿意提供互相翻录交换的唱片名单。

  请和我伊妹儿联系:xiaoqian.chengdu@263.net

  也可看我的主页“摇滚动物园”:rockzoo.126.com里提到的一些乐队、乐手和唱片公司。 “宝岛 自主音乐图鉴”(罗大佑、陈升(新宝岛康)、黄舒骏、张洪量……) “香港豁达独立音乐一瞥”(夏韶声、达明一派、R aidas、黄秋生……) “有骨气——香港地下音乐档案” (待补充)

  也可在我的流言版上流言:xiaoqianmeimei.abc.yesite.com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网络原创文学 >新浪生活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