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
|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8月27日 11:17 光明日报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12月版 复旦大学 王运熙 顾易生 主编 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全书分为七卷,包括《先秦两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金元卷 》、《明代卷》、《清代卷》和《近代卷》,共380万字。全书以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发展为基本线路,采用以批评家、批 评论著为纲,辅以分类文体理论批评的编写体例。在此统一的要求下,各卷还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形成自己的特点 。 本书鲜明地贯穿着“以实求真”的学术思想。作者把研究对象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加以严密、辩证的 考察与论证,尽可能准确、全面、真实地揭示文学批评的历史面貌。为此,作者在发掘新的材料,证明前人的不当结论,结合 古人的文学创作实际以确定文学批评理论的范畴、概念、术语的具体涵义等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作者对文学批评史的研究 又非仅仅以恢复历史原貌为满足,而是在“以实求真”的基础上,进而从现代思想文化的高度,对研究对象作出美和善的价值 判断,总结其经验和教训,为中国现代文艺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反映出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新的学 术精神和形成的社会本质。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体大虑周,浑涵汪茫,代表了本世纪以来在对中国文学批评史整体系统把握方面的长足进 步。以往批评史研究中的空白,大都得到填补;研究中的弱点和缺陷,也多得到改进。如过去研究批评史,对朝代更迭时期, 如唐末五代、金元时期、明清转变阶段等等,往往只取其个别侧面而失却整体观照,或对一些重大问题语焉不详,而本书则对 此均有系统详尽的阐述。又如对学术界未经注意或注意不够,而实际上在文学批评发展史的“链条”上有其不可低估的作用的 一些批评家,本书首次对他们作了集中的披露和评价。在将传统的诗文批评研究推向深入的同时,《通史》还扩大了文体批评 研究的范围,明显加大了对戏曲、小说、民歌、时调、笑话乃至小品文、八股文等文体理论批评的研究力度,使各体文学批评 理论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反映,真正展示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丰富多彩和灿烂成就。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在科学分析纷纭杂沓的文学批评现象、正确评价批评家论著的贡献和局限、准确阐释文学 批评理论的蕴涵意义诸方面,表现出很强的理论创造力。儒道两家文艺观、《文心雕龙》、《沧浪诗话》、叶燮《原诗》等等 批评史上的“里程碑”,学术界对之已有相当研究。而本书在详尽掌握资料和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之作出比较客观和公 允的评价,扬抑得当,避免了片面性和随意性,同时,也使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在严谨的阐论中得以鲜明的凸显。在分析 道家文学思想、常州派词学批评等内容时,该书借鉴了西方语言哲学和接受美学理论,使对象的本质得到新颖的说明。诸如此 类的例子使该书透露出一股现代气息,反映了作者在批评史研究中沟通古今的努力。该书的创新还表现在扩大研究对象的资料 来源和对已有资料进行翔实考订辨伪方面。前者如训诂类著作,一向并未受到批评史研究者的充分注意,本书对《文选》李善 注、五臣注中的文学批评内容专门作了探讨、总结,以此揭示初盛唐之际出现的文学批评倾向,令人耳目一新。这种资料开掘 对今后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富有启发意义。后者如对《三国演义》毛评本作者、《桃花扇》评语作者的考辨,皆有助于对问题的 说明,有益于学术界对之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
|||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