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机保养:不能吃的就不要搽上皮肤(组图)(3)各国有机标准
各国有机标准 各国标准不同:以英国分得最仔细周详,美国以一刀切方式最直接了当,法国最诱人也最含糊,日本重新审批最勤快,澳洲有机产品最琳琅满目,但仅出囗的“有机”产品才由官方介入。 英国的UKROFS建议品牌标示有机成分的确切含量,而有资格以“有机护肤品”命名的(如Organic Lotion),总容量中最起码含95%的有机成份,但是写“含有机成分”(如Lotion made with Organic Ingredients),则以含70%有机成分,为最低标准。 美国官方食品药物署USDA的有机认证,堪称“老字号”,从1973年就由California Certified Organic Farmers对有机农作物开始实施。USDA并不理会品牌如何玩弄文字游戏,只要产品名字一旦冠上”有机”(Organic),总容量最低限度必需含70%有机成分,同时还要清楚标示出真正的有机成分含量,如75%、95%等。但因鉴定”有机”成品时,多数无从考证,完全杜绝化学成分也不现实,近年,USDA考虑放宽尺度,允许31种化学成分。目前尚在研究中。 法国的有机品牌,常常会出现“100%有机”或“全天然”的字眼,十分诱人。因为,法国在认准“有机”时,只要所列明的“有机成分”本身之有机含量在91%以上,就可以获得核准,不需要特别标示总容量中所含的有机成分多寡。他们认为,消费者应该已经了解护肤品中的添加物(如矿物盐等化学成份)是不可避免的。 日本的有机标签JAS从2001年才开始实施,但在2005年已经再度审批。 被称为”世界最后一片净土”的澳洲,有机产品最多。国内所售的有机品牌,均含当地的AQIS认证,但并不受国家法律监督,唯出口的有机品牌,才由澳洲政府官方审核。 国际上,一直在推动统一的”有机”标签,为促进世界贸易。标记倒是有了,Quality Assurance International Certified Organic。问题是,并没有统一的审核机构,而是都分散地由国际间现有的有机审核机构执行。比如,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IFOAM)与ECOCERT。似乎是官僚主义的多此一举。 “环保美容”的卖点
“环保美容”的卖点: 1 尽量使用来自核准的有机农场出产之花花草草为原料。 2 为保证品质的持久性及品牌公德心,从有指定的农场收购,并要求农场不大肆砍伐。 3 避免使用濒临绝种的品种,比如印度的檀香木价位近年爆涨,引发犯罪集团走私、农场主被绑架撕票的惨案,如今不少地区已经限量砍伐,并要求买主每砍一棵檀香树,就要种植一棵,帮助繁衍。 4 避免使用危害生态平衡的成分,比如联合国报告指出,棕榈油需求逐年猛增,造成东南亚地区雨林灭绝的重要原因,LVMH的目标是未来不用棕榈油,Lush则以葵花籽油代替。 5 将善待环境的“有机”理念,贯彻到包装,比如Origins、Juice Beauty均启用环保包装,并要求供应商也同样执行,Juice Beauty甚至连包装上所用的印刷油墨,都提炼自大豆。Cargo的Planetlove唇膏,植物配方,虽非真正的“有机”,却采用了再生花纸包装,更压了花籽,只需泡水就能养植。 6 有赖认证机构,对“有机”标准的严格及慎重(单纯的“天然”产品,是不受特别监督的),提高消费者信心。 7 从关心自己的美丽,逐步发展到关心自己的健康、周遭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