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成长,是否有着季节的更迭?20岁的青葱岁月,30岁的绚烂年华,40岁的成熟丰韵,50岁的淳厚绵长。
人生的风景,仿佛已被社会规律约定俗成,女人的成长,也被人为地定义了内涵。可有谁规定30岁的女人不可以拥有20岁女人的美貌、心境、情态?40岁的女人不可以把年龄和心灵都停留在30岁?打破年龄的阻梗,做反季节的女人!
反季节女人的9大标签
卡通作伴
说起小丸子、加菲猫、小新……好像在说兄弟姊妹;对于嘉年华来中国赚钱这回事比他们老板都兴奋;如果开车,Mini-Cooper、甲壳虫、QQ这样隔3条街便执拗地映入眼帘的卡通型彩车是首选;当然,车内毛绒玩具越多越好。
时尚杂志爱好者
那是这个时代女人的指路明灯,桃花源--上面说了:35岁以前,若给BB叫阿姨而不是“解杰”,就是人生至大失败。
Spa会馆常客
事实上,这是反季节女人的立身之本--健身、保养,否则怎么将淑女屋专卖当成自家衣橱,如何混迹在一群十几二十岁的孩子们中间连蹦好几个小时的迪?要知道,遮瑕膏最多只盖得住一点浅斑,几丝细纹。
热衷一切可以变美的尝试
为了青春,必要时,乐于接受整容手术。假如美丽是我趋向幸福的利器之一,假如我可以性价比适合而安全地得到它,为什么不呢?
不断地“上课”
我不在教室,就在去教室的路上。英语以外的一门外语,更高一级的学位,韩国料理烹饪、潜水、古筝、插花……经常性地学习,思考,是手脑都青春的最佳捷径。
爱上小男生
即使已婚多年,仍挣扎着作热恋状--恋爱是女人保持美丽的秘方嘛。既拥有青春美丽的外表,又拥有善解人意从容心的女人,起码有一次被小男生追求经历,那是对反季节女人的最大恭维。
小女人词汇挂嘴边
反季节女人,会很自然说出新新人类嘴里的时髦词语,18岁小女生的常用词会时时蹦出,甚至不时带点“哗--好××好××耶!”的港台腔最佳。发嗲又何妨?
周杰伦或言承旭的“粉丝”
据说,想要确定一个人的心理年龄,只消看他的偶像是谁——梁朝伟?刘德华?还是留给徐娘们怀旧吧。人家更喜欢--Jay(周杰伦之洋名)多一点。
一提少女装就两眼放光
泡泡袖、小塔裙、蕾丝花边、刺绣、粉嫩色系、斜挎包……之于反季节女人,就如刀剑之于将军,笔墨之于骚客,化缘钵之于和尚,门牙之于大伙,须臾不可或缺;如果女儿已达12岁以上,自然要与她混穿衣裳;有人说,黑色乃反季节女人大忌——也不一定,在欧美,黑色是青春的Logo色,老女人才穿红着绿,所以,在那里浸润经年的女人,十之八九黑不离身。
反季节言论:
男人眼中女人的反季节
反过了头会成为“恐龙” 戴军 知名主持人、歌手
女人有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小东西可以理解,太过就不好了,我曾经认识一个服装杂志的形象顾问,三十多岁的人,疯狂迷恋Hello Kitty,整间屋子布置成粉红色的,到处都是Hello Kitty的玩具,像一个童话世界一样——她是因为没有男朋友,长期一个人生活,所以把这些东西作为自己的情感寄托吧,但时间长了言行就变得很古怪,很不可理喻,最后我们都不和她来往了。适当的有一些“小女人”情结是可以的,但过分了就太恐怖了。
媒体是“扮嫩偶像”的炮制者 李东田 著名化妆师
媒体不断推出女性“扮嫩”的偶像,无疑表明这样的形象就是最美、最时尚的,所以,媒体在引领女人的反季节。
女人反季节,原因很多,一方面是女人追逐这种很青春的穿着打扮;另一方面是社会的压力较大,扮嫩会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机会;再有就是家庭因素,比如一个四五十岁的女人还留着一头披肩长发,从后面看上去还以为是年轻姑娘——这很可能是因为她的丈夫喜欢女性留长发。
越年轻,越小,越好 张元 著名导演
我周围很多反季节的女人,喜欢年轻偶像的,喜欢开小跑车的,喜欢看卡通片的,喜欢穿小女生式的衣服的……倒不是样样俱全,很多都是占了其中的一项或某几项,每一个女人心底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这方面的情结。我觉得这太自然太正常了,根本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每个人的喜好追求都不一样,觉得什么好就去扮演什么嘛,总会有人去扮演成熟一点的角色,有人扮演年轻一点的角色,所有的人都应该把心态放轻松,如果自己喜欢年轻化的生活状态,那就朝着那个方向去做,越年轻,越小,就越好。
反季节是彼得-潘效应 骆新 东方卫视主持人
这种现象在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就已经普遍出现,有学者将其称为彼得?潘效应,在内心上对实际年龄的不认同,在外在表现上对眼下流行趋势的模仿。
我妻子就是这样的人。我认为这种现象的成因有四种:第一,女人都希望永葆青春。第二,这种现象多见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知识水平比较高、职业稳定且职场压力大的人群中。因此,也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职场上的伪装,一种变相的减压。第三,生存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化,女性更希望自己能有所改变,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方式去生活,甚至同一时间变换不同的角色去生活。第四,我想女人最重要的压力还是来自于婚姻。而内心与外表永葆青春也就成为女人们应对男人的最佳方法。
“后青春期”的延长 石康 作家
这种现象就是所谓“后青春期”的延长,也可以说是生存条件改变的产物。比如像我那个时代的女性,没有卡通也没有偶像,她们想追求这种东西也不过是无源之水,是不可能实现的。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商品社会,只要有这种商品,有这样的宣传,就会有人去选择。所以我认为这种所谓的“反季节成长”就像我们平时修指甲一样,都是很正常的,没有什么深究的必要。
执行/张三 题图摄影/吴强 模特/龙雷 化妆/小书
责任编辑:Yumiko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新浪伊人风采 新浪男性 欢迎 网友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