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风采
新浪首页 > 伊人风采 > 美容 > 2006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 正文
龙亚秋抗艾研究突破:先导化合物和药效团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22:35 新浪伊人风采

  要开发全新的抗艾滋病药物,就必须找到攻击HIV病毒的新靶标。龙亚秋找到了两个这样的新标靶,她正在同时开发针对这两种新靶标的两种抗艾新药。现在,她还说不准其中的哪个“兄弟”会先出世。

  9月2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从中国科协副主席韦钰院士手中接过首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奖状时,龙亚秋就好像回到了10多年前的学生阶段。

  “韦钰是我从小就崇拜的女科学家。当我有时真的想放弃的时候,是她的事迹在一直鼓励我。”80年代初,当海外留学生大多一去不返时,韦钰在德国攻读完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她是中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后来成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龙亚秋,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研究员,正走着偶像韦钰走过的道路:国内求学,国外深造,最后回到国内担当学科带头人。不久的将来,中国自己的抗

艾滋病药物可能就诞生在她的手中,而且说不准还是个“双生儿”。

  赛跑中的两兄弟

  龙亚秋获此殊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她为发展高效特异的抗艾药物提供了富有前景的先导化合物和药效团模式,而这使她正在开发的抗艾滋病新药将拥有中国自己的

知识产权

  要说清楚龙亚秋的研究,就必须从HIV

病毒的运作机理说起。艾滋病毒HIV侵入人体后寄生在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宿主细胞(T细胞)内,并与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DNA整合一体进行复制。HIV病毒随宿主细胞的DNA复制而复制,从而破坏和毁灭免疫细胞,并释放出更多的病毒粒子感染更多的人体细胞。就这样,病毒一代代地繁殖,免疫细胞不断受到破坏,最终导致全身免疫能力的完全丧失,感染各种病毒并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

  HIV病毒要突破人体的免疫防线而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素就是HIV自身产生的三种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逆转录酶、蛋白酶和整合酶。现有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主要是其中两种酶的“克星”,也就是针对逆转录酶和蛋白酶的抑制剂,但是目前的这些药物不仅毒性大、引发的并发症多,而且患者体内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因此,对艾滋病药物研究者们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发现新靶标,也就是药物向病毒进攻的新的“致命环节”。

  龙亚秋为她的抗艾药物研究找到了两个新靶标。

  靶标之一是整合酶。整合酶是HIV病毒和宿主细胞整合的三种必需物之一,如果能够开发出整合酶抑制剂来破坏整合酶的功能,也就是说让合成的化合物与整合酶结合使得整合酶失去活性,那HIV病毒的复制链条将就此断裂。

  经过回国后三年多的努力,龙亚秋已经找到了一批具有强烈的分子水平整合酶抑制活性和细胞内抗病毒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并揭示了整合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另一个靶标是宿主细胞表面的跨膜受体CCR5(受体就是有功能的蛋白质)。这个靶标的意义是,与其趁HIV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后再进行治疗,不如“御敌于城门之外”,不让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HIV病毒进入细胞有三步:病毒首先要抓住一个叫CD4(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的门把手,然后抓住另一个叫CCR5(宿主细胞膜上的辅受体)的门把手,然后才能开门进屋。

  龙亚秋希望能开发出“进入抑制剂”,抢先将CCR5这个门把手抓住,那病毒也就找不到进入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和繁殖的门了。而且这种抑制剂可以用于预防HIV感染。

  目前龙亚秋已经找到了这个化合物,并完成了分子和细胞水平的活性测试。她以后要做的就是进行动物体内的抗病毒活性测试,并考察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体内代谢、毒理、药效等,最后再进入临床,在人身上进行试验。

  就好像怀胎多月的两个“宝宝”,还未出世他们已经在赛跑,针对这两种新靶标的两种新药,龙亚秋正在同时开发,她还说不准哪个“宝宝”会先出世呢。

  夫唱妇随

  说到龙亚秋,不得不提起她背后的他--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姚祝军。

  1990年,她和他同时进入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读研究生。

  那是龙亚秋感觉“人生压力最大”的阶段。“当时的学习生活非常辛苦,早上8点钟进实验室,常常一直做到晚上11点,一日三餐都在所里。”但也是在这里,龙亚秋接受了中国最好的有机化学教育和训练。

  结束一年基础课学习的龙亚秋刚进实验室做课题,就接到了一个严峻的任务--研究磷脂类化合物的疏水亲脂作用。“我主要做这个方向的开题,前面没有什么可以参照,一切都要自己设计和思考。”

  遇到“山穷水尽”时,龙亚秋翻阅文献,和同学讨论,和导师商讨,在这里她懂得了搞科研要学会坚持下去。在研究中,她发现磷脂类化合物的双亲性(既有亲水性又有亲脂性)可作为解簇剂,她设计合成的磷脂化合物可以有效地破坏动脉粥样斑块,从而为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

  龙亚秋参与的这个“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课题在2002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该奖项自1997年以来已经连续4年空缺。20多年来,先后有50多人从事该课题的研究,龙亚秋就是其中之一。

  1997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担任助教的龙亚秋申请到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做博士后研究。此时,提前博士生毕业的姚祝军已经在NIH做访问研究员,两年前他俩登记结婚。

  NIH主要以生物和医学研究为主,龙亚秋的导师Peter Roller博士从事的是抗肿瘤的药物化学研究。这和龙亚秋在国内的研究方向--有机化学有所差别。

  龙亚秋说自己最看重的就是NIH的实力和名气,而且去NIH能够接触与以往的研究不同的学科,“做博士后研究就是希望能学到更新的东西,这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合理调整。”

  龙亚秋颇有先见之明。当时NIH成立了针对艾滋病的多学科研究项目,Peter Roller博士也参与了该项目。龙亚秋就是在那里接触到整合酶,当时的龙亚秋主要就是研究整合酶的机制和原理,后来她回到国内做的研究——整合酶抑制剂开发——就是对整合酶机制认识后的再应用。

  龙亚秋和姚祝军可说是夫唱妇随,不仅因为他们在国内是同窗,出国后还在同一个研究所,更关键的是姚祝军对自己人生的设计也改变了龙亚秋的人生。

  “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就是在自己的祖国当教授,搞科研,培养学生。”姚祝军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日后要回国工作,龙亚秋当然也放弃了留在美国发展的机会。

  2000年11月,龙亚秋加入了中国科学院在国内外招聘40岁以下优秀人才的工程--“百人计划”,获得了200万元人民币的启动经费,来到上海药物研究所招兵买马,搞起了抗艾药物研究。而姚祝军也早在1999年就加入这个“百人计划”,回到了母校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当年和龙亚秋一起读研究生的25个同学只有4人回到了国内,其中包括龙亚秋和姚祝军。其他同学都进了美国医药公司,还有1人在日本公司。

  全力以赴

  在这个小家庭中,还有一个“科学家”--龙亚秋5岁的儿子。儿子出生刚3个月,由于在美国没有亲人可以照顾他,龙亚秋只有随身带着他去参加美国化学会年会。“会上大家都笑他是最年轻的化学家。”说这句话的时候,龙亚秋大笑着,一身嫩黄的职业套装,亮丽而又爽朗,但是笑容下掩饰的是她对儿子深深的愧疚,“平时没有时间陪他,他也知道爸爸妈妈很忙,只有自己玩。”于是,每年暑假龙亚秋都会利用7天的高温假期带着儿子出去游山玩水,当作是一种补偿。

  “女性在社会上奋斗,肯定会比男人碰到更多的困难。她还要兼顾母亲、妻子等各种其他社会角色,承受的压力很大,要比别人付出更多。”韦钰曾经这样评价过女性在社会上奋斗时遇到的种种偏见。龙亚秋至少拥有丈夫的理解和支持,“他一直鼓励我有自己的事业。他常说,你付出了那么多不容易,有学位有能力,如果半途而废太可惜了。”

  很多人替龙亚秋叹息,如果去医药公司比现在搞科研会赚得更多,而且还可以有时间相夫教子。“如果要进公司的话,我就留在美国不回来了,回来就是想要有自己的事业,独立而且很快能够上路,还能培养学生。”这样的选择与龙亚秋的理想才没有差距。

  “不论何地,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全力以赴去尽职尽责,生活会对你微笑的!”龙亚秋回国后招的第一个博士生也已毕业去德国深造了,龙亚秋在给她的email中如是写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伊人风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