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爱炫耀?谁很低调?谁在福布斯杂志永久注册?谁让慈善成为不会跳水的无形资产?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钱, 是不是也能撬起世界?当一个人拥有巨大的财富时,无论他用这笔钱做什么,本身都会带着耀眼的光芒。所以,有钱人的一举一动自然会吸引大众的目光,更何况,它本身想达到的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效果。
美国经济学者凡勃伦在1899年出版的《有闲阶级论》中提出“炫耀性消费”概念时,
这个概念所表达的含义远远小于今天的奢侈品购买者所认定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那就是借消费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在商业发达、资讯泛滥的时代,这种显示与众不同的消费形态渐渐成为一种普遍追求、一种植入大脑中主管未来区域的生存意志。
1.奢去
谁算是真正的富豪,手里有100万美元活钱,不知道该干点什么的人?还是岁入3000万美元以上被叫做“大亨”的那种?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前者大概有几百万,数不清。
后者少说也有5万人,名单太长。而像默多克那种类型的,基本都蹲在福布斯榜上。你一眼就能把他们认出来,他们有特征。
他们应该就是待在D-C迈巴赫、奔驰SLR和新劳斯莱斯里闭目养神的人,此时此刻,请你抬起高贵的头颅瞧一眼街上,也许他们正在你待着的那个城市里转悠,每时每刻总有这么一些人一定会在某个城市里转悠,马耳他、东京、旧金山、伯明翰、巴西利亚、上海、多哈、莫斯科、巴黎,所以光凭那些吓人的车型你也知道他们是谁。想想看,每一辆都是30万欧元以上的车,幸好他们不是全部出现在同一座城市里,否则一定会引发革命。
奢就是奢。花5000元在什么皇什么府里吃一顿,还是在会员俱乐部里掏出小金笔用英文名签单,这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阶层,后者是阶级。
还在打高尔夫?还是已经把所有的奥运会项目全玩儿了一遍?这倒没有本质不同,只有体力的不同。往1981年的玛哥堡红酒里兑一大勺雪碧?这种事已经绝迹了。同样,吸雪茄也成为某种固定场合的附带项目。不过仅仅在5年前,还有人学香港电视剧里老大的派头,一开车门,先伸出一支雪茄来。后来香港有人专门写了一首歌,叫“不做大哥好多年”,意思就是拜托,香港人早就不这样了。
奢就是不奢。当奢成为共识以后,何妨以不奢奢之。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不动声色,这是一个进步。而当不动声色成为习惯,优雅这事儿也就成了可能。优雅、低调、外交官式的微笑,闭着嘴打呵欠,诸如此类,其实当奢时还得奢,只不过没人嚷嚷了,以不奢之名行奢,言下之意无非是,这不算什么,这很平常,让你受惊了,对不起。
2.创意去
2004年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总额20亿美元,上升幅度是全球之首。
消费是一种更换欲在作怪。“他们不停地想找到什么,然后又嫌弃每件找到的东西”。不过从手机到金银首饰,从最贵的内衣到名牌皮鞋,这些已经是富豪们玩剩下的东西了。如果你在和女友约会的时候偶然发现餐厅里有10个人穿着和你一样的手工限量西装,那就说明该让它在衣柜呆着了。
据说每个中国游客到法国的消费额在3000美元左右,而一般的欧美游客到法国的消费额仅仅是1000多美元。雷达表、路易维登皮包、古奇手袋,一般法国人如果要买这些东西,不是中了彩票就是出门被钱包绊了一跤,而人均GDP1000美元的中国人拿着响当当的银子买的全是真货。
去香港“自由行”的内地游客则是最爱金银首饰,其次是高档成衣,再次是摄影器材。什么摄影器材,说穿了就是数码相机加DV。许多城市家庭都拥有相当价值的这种商品。除了买这种东西不知道干吗使,他们还十分乐意为香港带来各种附加性的饮食,娱乐类消费。
要想知道什么是中产阶级的派头,看看英国贵族学校里的中国学生就知道。租着带花园的房子,开奔驰SLR级跑车或宝马7系列上学,连真正的英国大款买这种车也要咬碎钢牙,而小贵族们只是轻轻眨一下眼睛。
旧的不去,新的也还要来。但总有那么几种创意是他人无法模仿的,因为那不但需要钱,而且需要很多的钱。
3.慈善去
比尔•盖茨会为了12美元停车费喊贵。但是他给非洲人10亿美元治病不会眨一下眼皮。他自称是个守财奴:我只是这笔钱的看管人。所以他在遗嘱中宣布98%的财产都会捐出来,而不是留给儿女。美国世纪公司创始人斯托尔斯很同意他的做法:“如果孩子们有很多钱,以至于不需要去工作,那我们就害了他们。”这位先生做得更绝,他将为一个医疗中心捐出他现有财产的271%,所以他现在是个负债的慈善家。尽管他只有5.57亿美元财产,但恐怕余生都要为自己的承诺打工了。
散尽家财的还是少数,大多数富人的慈善行为只是拿出与自己的财产相比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做做好事,但要是相信他们自己也认为这没什么可夸耀的,就大错特错了。
公益可以带来私益,慈善行为必然会改善品牌形象,这谁都清楚。如果将慈善也算作一种经营成本,那么它可能是所有投入中回报最大的一项。当然很难说长江实业的李嘉诚的某一种捐助为他带来了多少收益,没有人会这样算,但在客观上这样做的美誉度远远超过了任何让利促销,就因为在表面看来,无论甲方、乙方或是旁观者,都认为做好事是不要回报的。不计回报而偏偏会有回报,行事低调反而引起关注。
4.藏起来
这个游戏中流动着形形色色的顶级玩家:掮客、拍卖专家、博物馆的馆长,他们为收藏家们提供虚虚实实的信息。而精明的收藏家总是能从中判断出对自己有用的部分。然后,他们就开始谈论别的,赛马、丑闻或者圈内朋友的小秘密。而在内心里,他们始终没有离开过他们想得到的那件东西。因为收藏是一种上瘾行为。
正是由于收藏家的低调,许多东西一直在静悄悄地增值,比如现代派画家杰克森•波拉克1947年的作品《吕西弗》。在旧金山的一位富豪家中,一直痴迷于收集波拉克作品的娱乐大亨大卫•格芬为这幅画开价500万美元,但主人礼貌地回绝了。第一,他不想卖;第二,他不想卖给眼前这个人;第三,他认为自己的调子还不够低,以至于这幅画还没有上升到他心目中的那个价位。他应该马上关它的禁闭,这样当它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的时间足够长的时候,一定会让人再吃一惊。这就是所有低调行为能达到的最佳效果。
5.睡去
建豪宅是一个人有钱之后百分之一万的必然举动。每个人最少需要一张床,然后还要有墙,最好再有房顶,有条件的话开一扇窗,再挂个窗帘,那已经算装修了。当然,这只是最基本的生态。
比尔•盖茨在西雅图华盛顿湖附近的豪宅造价7500万美元,占地6万多平方英尺。根据不同的功能分为12个区,通道出口处都装有机关:来访者通过出口,就会产生其个人信息,包括他的指纹等,这些信息会被作为来访资料储存到电脑中。地板也不仅是起装饰作用,它是一个巨大的传感器:当有人走进房间时,地板会根据阳光的强度来调节房间内的灯光亮度以及空气温度、湿度。
斯皮尔伯格住在价值800万美元的大房子里。超级豪华的家庭电影院,9辆大汽车,来客纷纷,交通繁忙,车马喧扰,斯皮尔伯格竟在家中设置红绿灯交通信号。
贝克汉姆热衷于购买豪宅。除了在英国拥有贝金汉宫,法国拥有度假别墅,近来小贝又在波斯湾的一座人造岛屿上购买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豪华度假屋。该岛是从阿拉伯海湾中挖出的沙石和泥土堆筑起来的,形状就像一棵躺着的棕榈树,因此就命名为“棕榈岛”。
贡院6号这栋豪宅外表看来平淡无奇,却是北京最昂贵的住宅。里头的装潢极尽奢华,如金银箔墙身,百年榆木地板,整张马驹皮缝制而成的茶几以及用“66张牛皮”贴上的墙面,因为每块牛皮只能用中间的一小块,所以这面墙一共镶上了66张牛皮。
6.简单生活
简单生活有时是一种世界观。40年前,沃尔玛还只是美国堪萨斯州一个小镇上的夫妻店,专卖5到10美分的东西。发迹后的萨姆还是那身打扮,一套自己商店出售的廉价服装,开着一辆破旧不堪的小货运卡车上下班,车后还安装着关猎犬的狗笼子,戴着一顶折价的棒球帽。他的孩子刚成年就考取了驾驶执照,帮父亲在夜间向各个零售点运送商品,跪在商店地上擦地板,修补漏雨的房顶,夜间帮助卸车。而父亲则付给他们工钱。
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反其道而行之的炫耀也会暗示身份特征。在波士顿财团的发家地,穿行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衣着朴素的人群中从不缺少百万富翁。而在华尔街,那些衣着光鲜的大多是上班族,穿着随便无所事事的才是持有股票的老板。名牌服装并不意味着穿着者拥有更高的地位和财富,这与亚洲的普遍状况刚好相反。在消费习惯上,普通欧美人也很少有亚洲人“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信条,他们并不认可金银首饰的吸引力,对他们来说,结婚戒指的意义大于最昂贵的饰品。
责任编辑:yumi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