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空间首页 | 娱乐 | 饮食 | 旅游 | 时尚 | 交通汽车 | 购物 | 出国通途 | 文化艺术 | 健康 | 家庭 | 摄影 | 育儿 | 



  此栏目页面所有权归北京凯之琦体育咨询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同意,其他媒体不得转载。该栏目所有经营活动已授权由长城国际广告有限公司业务发展总部瑞奇网络部进行,请有关单位核实,谨防假冒。


  



十三陵

前门、崇文门、东大桥、展览路每日有旅游车直达


明十三陵位于京北昌平县境内,是我国明代自成祖朱棣以后13位皇帝及其皇后的陵墓所在地。它以陵域环境优美秀丽,陵园建制体系完整,规模宏伟壮观,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建筑艺术精湛而著称于世,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精华和瑰宝。

明十三陵依燕山余脉——天寿山而建。南距京都紫禁城约50公里。在绿树浓荫之中,一座座隐约可见的红墙黄瓦包容石兽.jpg (18718 字节)着的陵园建筑,分布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整个陵域面积达120多平方公里。明成祖墓——长陵位居其中,其余12座陵墓分列左右。整体布局在严和谐,帝位分明。陵园及其周围古树参天,树茂蘸浓,在数万株苍松翠柏等古树掩映下,显得格外肃穆幽雅壮观。
明十三陵历史悠久,在我国历代王陵建筑中保存得比较完整,有很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目前有长陵、定陵、昭陵、神道4处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每年有数百万中外游人参观游览。这座具有中华民族古老历史文化的明代皇家陵园,就像一颗摧操的明珠,镶嵌在首都北面的燕山脚下。

神道是明十三陵祖陵——长陵的前导部分,全长73公里。南起石牌坊,沿途有大宫门、神功圣德碑亭(俗称碑楼)、石象生、极星门(又称龙凤门)等墓仪建筑组成。

石牌坊:位于长陵神道的起点,建于嘉靖十九年(154年),仿木结构,五门六柱十一楼全部以白石雕刻而成。东、西阔28.86米,高11.88米,门楼顶部造型秀丽,石柱、额机阴刻彩画,柔美流畅。夹柱石四面浮雕尤为精美,外二柱雕“双狮滚绣球”,内四柱雕龙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为古代石坊建筑中的精品,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座石牌坊。

大宫门:在石牌坊以北0.5公里处,是十三陵的门户。建在龙、虎山之间。单檐鹿殿顶、红壁黄瓦、石刻冰盘檐、下辟三券门。中门与天寿山主峰相对,初建时两侧有红墙直通东西两山。门前两侧矗立着“下马碑”,各高5.32米,正反两面均刻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八个大字。

长陵神功圣德碑:在大宫门以北,碑亭始建于正统元年(1436年),正统三年完工。为重檐歇山顶,底座为正方形,台基边宽23.1米,亭高25.14米,四面各辟券门。亭内为穹崖顶,正中立长陵神功圣德碑,白石雕成,通高7.91米。正面顶部篆额“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下刻明仁宗朱高炽为其父成祖撰写的碑文;背面刻清高宗乾隆五十年(1785年)撰写的《袁明陵三十韵》;左侧刻乾隆五十二年御制诗;右侧刻嘉庆九年(1804年)御制碑文。在碑亭四隅各树一座白石华表,顶盘上各刻有一个立异兽——望天观。

石象生:陵前设置石象生,用以表饰坟城,象征着死者生前仪卫,又有“保护”陵园的意义。明长陵石象生与碑亭同期设置;沿用孝陵制度,又增置四勋臣。最前面是两根石望柱各立左右。在长约800米的神路两侧共有石象生 18对,其规模之大在国内现存石象生中居于首位。从南向北:有石狮两对,獬豸两对,石象两对,麒麟徽两对,石马两对,骆驼两对,均为前坐后立。石兽后有文臣、武臣、勋臣各四,象征文武百官。

棂星门:又称龙凤门。位于石象生北端,形制为三门六枝。三门之间由短垣相连,六根石柱形似华表,顶端有龙状异兽,额桥中心有宝珠火焰。故根星门有“火焰牌坊”之称。此门意为天门,进此就称升天了。

穿过极星门,再过新建七孔桥北行l.5公里,就是十三陵之首——长陵。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成祖朱禄和仁孝徐皇后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地面建筑保存最为完好,是十三陵的祖陵。

  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庙号文宗,后改为成祖。在位22年,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病故,十二月十九日葬于长陵。长陵兴建自永乐七年(1409年)五月动工至宣德二年(1427年)告竣,历时18年。陵宫占地约10公顷,总体布局前方后圆。地上主体建筑依次有棱思门、棱恩殿、内红门、龙凤门、明楼。明楼后便是宝城地下立宫,前面方城共为三进院落。

陵门内为第一进院落,院内原来东面有神厨,西面有神库各5间(已毁)。院东有重檐歇山式碑亭一座,建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亭内石碑,明仁宗一直未撰写碑文,直到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碑阳用满汉两种文字刻了清世祖颁布的保护明十三陵的浙旨;碑阴刻乾隆五十年(1785年)写的《谒明陵八韵》诗;碑立刻嘉庆九年(1804年)写的《谒明陵八韵》诗。

院北正中是棱恩门,门内便是第二进院落。院中气势宏伟的重檐大虎顶式建筑,是供奉帝后牌位和举行祭祖的棱思殿,落成于永乐十四年(1416年)三月,仿照明代金銮殿修建。东西面阔9间(66 56米),南北进深5间(29.12米),总面积1938平方米,正脊至台基高25米,整个殿宇坐落在通高3.11米,上下有3层白石栏围绕须弥座式台基上,殿内有60根整材金丝桶木大柱,支撑着全部殿顶重量,不饰油漆,朴实无华,至今完好如初。其中明间4报金柱最大,底径达1.124米,二人合抱不能交手,实属世间奇材佳木,为国内所罕见。现在,殿内常年举办“明定陵出土文物陈列”和“明代丝织品陈列”展览。

在棱思殿后入明陵.jpg (12749 字节)内红门便是第二进院落,院内建有两柱极星门和石供案。案上摆放5个象征性的石雕器祭,中间为三足圆鼎式香炉,两侧是烛台和花瓶。方院后面是圆形的宝城,宝城的前部有方城和明楼。入中间券门,东西两侧各有通道可登明楼,楼内树“圣号碑”,篆额“大明”,下刻“成祖文皇帝之陵”。碑面曾涂朱砂,俗称“采石碑”。

明楼后是圆丘式宝城,周长1公里,沿宝城内沿是跑边,宽1.9米,宝城下面是埋葬帝后的玄宫。


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穆宗朱载里及其孝懿李皇后、孝安陈皇后、孝定李皇后的合葬陵寝。朱载里为世宗第三子,在位6年,隆庆六年病故,九月十九日葬于昭陵。

昭陵始建于隆庆六年(1572年),仅一年时间就全部完工。陵制与诸陵类同,但宝城的封上形式、排水系统和琉璃影壁有独到之处。其封上几乎与宝城城墙高度相同,正中筑有上小下大的柱形夯土墓家,封上前部有弧形砖墙拦挡封土,并与方城两侧的宝城内壁相接,形成封闭月牙形院落,俗称“哑巴院”。宝城排水系统十分讲究,宝城前低后高,封土中高外低,内侧设砖慢凹形槽,左右两侧稍前设方井,盖有漏水蓖子,井下暗沟与哑巴院排水孔边相通,排水十分畅通,使玄宫上封土保持干燥。方城后的琉璃影壁也有别于泰、康等陵,不是依墙而走,而将其后半部嵌入墙体。

1987年4月,十三陵特区按照原建制动工修复昭陵,先后修复了明楼、棱恩门、棱恩殿、两点配殿、神功圣德碑亭等陵园建筑。陵制完整,建筑宏伟,金碧辉煌,是十三陵中第一座复原修茸的陵园,1989年10月正式对游人开放。在棱恩殿和左右配殿内常年举办“明昭陵秋祭复原陈列”、“明昭陵帝后史料陈列”和“明代皇族墓葬史料陈列”展览。

明定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神宗朱翊钧以及孝端王皇后、孝靖王皇后的合葬陵寝。明神宗朱翊钧,10岁登基,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

定陵始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一月初六,万历十八年竣工,历时6年,耗银800万两,占地18公顷。195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发掘明长陵。为慎重起见首先选择定陵于1956年5月进行试掘。经过一年多的勘察分析研究,终于在宝城前部地下27米处找到了地下宫殿的人口——“金刚墙”门,由此打开了定陵地宫的神秘之门。这是建国后首次大规模发掘的一座皇陵。定陵玄宫由前、中、后、左、右5座高大宽阔的殿堂联结组成,全部石条起券,总面积1195平方米,前殿纵深20米,宽6米,顶高7 2米;中殿纵深32米,宽、高同前殿;后殿宽30.1米,进深9.1米,顶高9.5米;左右配殿各宽26米,进深7米,顶高7 4米。前殿和左右配殿没有陈列物品,中殿陈设万历皇帝和两皇后的汉白玉石宝座,宝座前各有一套琉璃五供(香炉一、烛台二、花瓶二)和一口嘉靖年制的青花云龙大瓷缸,口径0.7米,缸内原来装满香油,油面上有铜制圆瓢儿,内放灯心,棺律安放好后点燃,名为“长明灯”或“万年灯”。后殿是帝后棺淳安放之所,称“皇堂”。没白石镶边棺床,棺床上铺砌花斑石,正中有金井。金井之上停放万历皇帝棺停,左右分别为孝端和孝靖皇后格停,棺停上放木制仪仗、铭旌等随葬物,周围放玉料。26只装满随葬品的木箱和孝靖皇后的圹志,分别放在棺停两端。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