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用户注册 将新浪设为首页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生活电子杂志 >中国旅游 > 新闻报道
 

桂中胜景大瑶山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5月26日 16:45 中国旅游

  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有一座大瑶山,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其 中的旅游区面积500多平方公里。这里丹峰碧水,绿树常青,旅游景点从 东北至西南连成一片,天堂岭、金秀老山、莲花山、罗汉山、圣堂山、五 指山等山峰,海拔高度都在1000~2000米之间,均为丹霞式峰林地貌,给 人雄、险、奇、秀之感。这里气候温和,夏季平均气温24℃,冬季平均气 温12℃,温差不大,舒适宜人。

  从柳州市到金秀县城150公里,每天下午3点以前都有公共汽车发往金 秀。笔者从柳州乘中巴出发,经鹿寨到桐木,再翻山越岭,经过蜿蜒曲折 的山路,大约四小时后到达了大瑶山中部的金秀县城。这里四面环山,早 晚时山峰经常云雾缭绕,清澈的金秀河水缓缓地穿城而过,县城东面的茶 山瑶寨旧居,带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至今仍保存完好。这座小小的山 城,确实叫人耳目一新。

  大瑶山有名的旅游景点罗汉山、莲花山离县城只有十多公里,县城内 有三轮摩托车、小客车随叫随去。笔者去莲花山那天正是9月下旬,天阴 沉沉的,有时下着小雨,下午来到莲花山时,太阳从云缝中挤了出来,那 些石柱、石峰、石笋以及远山近景顿生光辉。一会儿,太阳躲进了云层, 天又阴下来,云雾山中下起了大雨。半小时后雨停了,山下的雾渐渐升腾, 使周围的群峰在云雾的海洋中时隐时现,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美的云海 和群山。

  圣堂山是大瑶山的主峰,也是桂中第一高峰。从金秀县城到圣堂山有 50公里。第二天笔者从金秀乘到罗香乡的公共汽车,经过三小时来到圣堂 山的山脚下(如提前和旅游接待处联系,有专车来山下接送游客),与当 地的旅游接待处联系好上山的吃住已是下午3点。圣堂山主峰海拔1979米, 从接待处到主峰山顶要走13公里,接待处的工作人员说他们最多三小时可 以到达顶峰,我决心在晚7点左右天黑之前爬到山顶。

  开始时,上山的路比较平缓,山路两旁的八角树、翠竹以及其他树木 长得非常茂盛,清澈的溪水发出哗哗的声响,树上的鸟鸣更使人心旷神怡。 远处,圣堂山挺拔的主峰和周围造型奇特的山峰高低错落,在树影间、云 雾中时隐时现。我走了一程又一程,经过弯弯曲曲的山道,来到一个山泉 叮咚的地方,这时已是傍晚5点30分。我身上已被汗水湿透,可低头一看 地图,到达山顶还有一半的路程。这时,后面上来了十多名游客,我和他 们一起又经过三小时的跋涉,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最后摸黑走到山顶, 一看表已是晚上8点30分,山上的接待处已为我们准备好了晚餐和热水… …

  圣堂山的景色丰富多彩。晴朗的日子里,在圣堂山顶能看到壮丽的日 出和日落;春、夏或大雨过后,这里经常出现早霞、晚霞以及气势磅礴的 云海;5月中旬,这里可以观赏到满山遍野的杜鹃花。圣堂山的杜鹃最大 的特点,就是随着时间、光线的变化花色由白变红或由红变白,因此叫变 色杜鹃;此外山上还有珍贵的短叶罗汉松、铁杉、福建柏和五针松。这些 特有的景观,给圣堂山增加了无限的灵气和美感。

  大瑶山不仅有莲花山、圣堂山这样美丽的景色,还是瑶族的摇篮。这 里的瑶族分为盘瑶、茶山瑶、坳瑶、山子瑶、花蓝瑶五个支系,构成了中 国瑶族支系最多的县份,也由此而形成了五彩缤纷的瑶族风情。

  金秀县的六巷乡是瑶族分支最多的乡,全县五个分支这里就有四个, 他们是坳瑶、盘瑶、山子瑶、花蓝瑶。我曾与乡里的干部一起来到上古陈 屯,这里是坳瑶的寨子,道路都是用大大小小的卵石铺就,平台也是用卵 石砌成,房屋都采用干打垒的方式,用黄土打墙,这是瑶寨的建筑特点。 这里人吃的主粮是大米,喝的是自己酿的米酒。

  瑶族妇女的服饰很有特色。坳瑶妇女的竹壳帽、黑底红布白花图案镶 边的衣服、腰带、绑腿,都是手工制作;花蓝瑶、山子瑶、盘瑶,他们的 服饰、头饰、手饰都是银子做的。每到春节、元宵节、盘王节和村里亲朋 好友的婚庆典礼,各个支系的男女特别是妇女都要精心打扮,身着各自的 传统服饰,载歌载舞进行庆贺。值得一提的是,坳瑶在节庆时跳的“黄泥 鼓舞”,近年来受到日本、韩国友人的青睐,前年“黄泥鼓舞”应邀到日 本作巡回表演,最近韩国也向我国有关部门提出了类似的邀请。这种最“ 土气”的民间艺术,却显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在大瑶山,特别是六巷乡,男女老少都会给你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 1935年10月,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毕业生、年仅23岁的王同惠女士同其夫费 孝通先生,应广西政府特邀来到六巷乡,进行瑶族社会历史调查。他们深 入群众,粗茶淡饭,瑶族同胞无不称道。12月16日,他们由古陈屯转移罗 运乡。途中因迷路,费孝通误踏虎阱被石头压伤,王同惠奋不顾身把石头 移开即出山林呼救,不幸坠崖捐躯。1985年11月,为纪念王同惠女士,六 巷乡的瑶族群众捐款捐物,修起了纪念亭和纪念碑。从此,这里便成为人 们参观和瞻仰的纪念地。

  这个故事,使我对大瑶山又多了一份感情和印象。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生活电子杂志 >中国旅游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