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用户注册 将新浪设为首页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生活电子杂志 >中国旅游 > 新闻报道
 

胜利会师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5月26日 17:41 中国旅游

  凌晨6点15分我就醒了,一是因为今天我和老杜值班做饭;二是因为 我们二分队今天就要直奔大本营扎曲,与其他分队的同志们会师了,所以 心情异常兴奋。昨天晚上,尽管每个人都很疲劳,但大家还是在帐篷里、 火堆旁畅谈这三十多天来的感受,睡得很晚很晚。我刚轻轻地起来穿衣, 一直和我同睡在一个帐篷的主任记者老杜也醒了。我俩走出帐篷,外面漆 黑一片,黑暗中能听到雅鲁藏布江在大峡谷里奔腾咆哮的声音,还不时传 来科考队员和民工的酣声。我点了几次才把火点着,老杜和我轮流用嘴或 用锅盖煽,好使火烧得更旺。当煮好了牛奶和饭菜,东方才逐渐发白,不 远的加拉白垒雪峰仿佛戴上了金色的“皇冠”,在幽暗的山林衬托下美丽 极了。这时,大家全起来了,有的整理行李、背包,有的拆装帐篷、清理 垃圾,营地顿时热闹起来。

  早饭后,不知谁喊了一声:“老爷子(大家都愿意这样称呼我),把 国旗和咱们二分队的旗子拿出来,今天该打着旗子行军了。”出发前,每 个人激动地在分队红旗上签了自己的名字。在米林县派乡大本营队部、在 冰雪覆盖的多雄拉山口(海拔四千二百多米)、在雅江最南端的希让村( 江面海拔约五百米)、在不通公路的墨脱县、在翻越各布拉山口时,我们 都把珍藏好的分队旗拿出来,让大家在队旗前合影留念。当我们溜过雅鲁 藏布江甘代的溜索时,鲜艳的队旗展现在大峡谷之中。它一直跟随、鼓舞 着我们。

  我们打着国旗、分队旗行军。望着雅鲁藏布江对岸半山坡上的大本营, 望着绿色、红色、黄色帐篷的斑点与微风中飘动的考察队队旗,大家心中 十分激动。队员们一边走一边聊,有人还边走边唱歌,要是我们的对讲机 有电,大家准会抢着与大队部通话了,现在只好拼命地挥舞着大旗,向远 方的战友们召唤。穿过茂密的森林,队伍行进的速度比以往更快了,12点 多就赶到了雅鲁藏布江扎曲吊桥附近,并且没有一个人掉队。靠近吊桥有 一处大塌方,国际级登山运动健将丹真多吉、加措走在队伍前面开路,队 员和民工相互帮助,相互关照,使全队安全、顺利地通过了塌方区。当队 伍要通过雅江吊桥时,记者们纷纷抢到前面,摄录下这有意义的时刻。抬 头望,不远四五百米高处就是队部大本营,大家主动排成一列,国旗、分 队旗走在前面,精神抖擞地向山坡上挺进。

  考察队的队长、政委和专程赶来的慰问团的同志,以及不少先期到达 大本营的其他分队的战友们,都下山来欢迎我们,使我们十分感动。大家 相互拥抱到一起,政委王富洲(我国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队员之一)和 我拥抱时说:“你们辛苦了,安全、顺利地回来了,圆满地完成了首次穿 越大峡谷的任务。”我心里激动万分,眼泪止不住落了下来。此时此刻, 望着鲜红的分队旗,一幕幕往事历历在目。25年前,我带领中科院青藏高 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干流组,翻越多雄拉山口,考察过雅鲁藏布大峡谷,曾 深入到希让、墨脱,沿江北上,到达迫隆藏布河口附近的扎曲;次年又从 派乡出发,沿雅江右岸到达白马狗熊,因遇悬崖峭壁,受当时条件的限制, 只好沿路返回。我经历连续四年的青藏科考,从雅鲁藏布江河源至墨脱县 希让沿线,除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白马狗熊-扎曲、扎曲-八玉、八玉-甘 代这三段未能到达外,其它河段都留下过我的足迹。多少年来,我一直想 重返大峡谷考察,这次总算又在扎曲-八玉、八玉-甘代这约六十公里的 无人区沿江留下了新的足迹。

  回想这次科考的36个日日夜夜,我们翻越积满冰雪的山口,穿过茂密 的热带雨林,爬悬崖、过塌方(超过二百多处塌方)、滑溜索、走独木桥, 日晒雨林、风餐露宿,还要经受旱蚂蟥、草虱子、毒蜂、毒蛇等的叮咬与 侵袭……在考察中,科学家要开展调查、观测、取样、采集标本,记者们 要拍摄录像带、照片,发送稿件和图片。大家翻山越岭,徒步行军四百多 公里,团结一致,生死与共,奋力拼搏,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在这胜利 会师的时刻想起往事,怎不叫人激动呢!让我们记下这难忘的日子,这一 天是1998年12月3日。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文作者提供与拍摄)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生活电子杂志 >中国旅游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