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生活电子杂志 >新周刊 > 新闻报道
 

老百姓的天安门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0月18日 13:08 新周刊

  数百年来,天安门城楼都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老百姓最多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雄心,又有谁曾想过登登天安门城 楼?1988年元旦,古老而庄严的天安门城楼第一次印下老百姓的足迹,向普通人敞开胸怀。从前只能以天安门城楼作背景 来留影纪念的老百姓,从这一天开始,也能站在毛主席当年站过的地方,把整个天安门广场都收进照像机的取景框中了。

  “要把天安门广场建成人民最喜爱的地方。”毛泽东、周恩来在建国之初的这个设想今天早已变成了现实。这个世界 上最大的广场不仅是中国人民举行盛大庆典、政治活动的地方,同时也成为老百姓休闲的好去处,我们生活中的庄重、严肃与 轻松、欢快在这里交融。如今,当游客在天安门广场嬉笑着拍照留念时,当迎来春天的人们在天安门广场放风筝时,当年轻的 妈妈和蹒跚学步的婴儿在广场漫步时,当情侣们席地而坐、放松地畅谈时,你也许会发现,天安门广场在威严之外,还有着母 亲般的温柔与慈爱。

  “我躺在这里有一种到家了的感觉。”一位美国姑娘这样描述她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这位未来的中国儿媳也许没有 意识到,她道出了每一个中国普通老百姓对天安门的感情。

  “父亲脖子上架着女儿,丈夫腿上站着妻子,儿子协助爸爸托起妈妈的腿。”在天安门广场上发生这滑稽而亲切的场 景,只因为人们要亲眼目睹国旗的升、降仪式,这庄严的时刻每一次都使华夏子孙自豪激动。

  儿子用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载着他不能行走的母亲,经过六天六夜的长途跋涉,终于由山东赶到天安门广场,儿子告诉 母亲:“娘,这就是天安门”,老人终于实现了一辈子的心愿。

  第一次到天安门广场的人总有一种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幸福之感,而那些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长大却没有来过 的人也无不想亲眼看看这个多少年来朝思暮想的地方。在闽南大山里为乡亲们拍了近60年照片的老人李天炳就有这样一个朴 素的愿望:带着陪伴了他大半辈子的老爷照相机拍拍天安门。

  天安门见证了共和国50年的沧桑巨变,也讲述着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文-祝军图除署名外选自《大众摄影》编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天安门前》一书)

  在共和国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天安门总是人们最频繁拍照留念的地方,翻开任何一本北京人或去过北京的外地人的 家庭照相簿,都能发现这种照片。这无形中也为我们留下了当时服装与精神面貌的最好资料。

  人们怀着向往渴望之心,从四面八方来到天安门,很多人都是算准时间,专门来看升降旗的。50年了,天安门魅力 不减。如果不谈天安门神圣的象征意义,偌大的广场也与生活紧密关联。有的北京人上下班坐公交车都要经过天安门,对广场 的一切熟得不能再熟。还有的人喜欢在北京风和日丽的日子,去广场放风筝。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生活电子杂志 >新周刊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