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生活电子杂志 >西部旅游 > 新闻报道
 

天山南北好风光

赵世富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9月29日 12:58 西部旅游

  

  戈壁新兴石油城

  7月26日,我结束了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开发会战的采访后,从会战大本营驻地库尔勒市天山冰大坂 ,经石河子市至北疆准葛尔盆地的沙湾县采访了四川物探队,再继续北行,28日抵达闻名全国的新兴石油城克拉玛依市。   “克拉玛依”是维吾尔语,“克拉”是“黑”,“玛依”是“油”,连起来就是“黑油”的意思。这得名于附近有一座天然 的沥青丘——黑油山。此山在成吉思汗山脚下,整座山丘不过10来米高,现在修成公园,有宽长的石级通达丘顶,其上有刻 着“黑油山”数字的石碑。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就有史籍写到过黑油山黑油“流地数十里”。《清朝续文献通考· 实业十三》记载:“……黑油山,昔发现油泉甚多,现存九泉,以山顶一泉为最大,油旺时每日可取二百数十斤。”在新疆石 油报老孙社长的陪同下,我们登上石油山,果然有一个半月形的油泉,在不断地冒气泡,盛满一泉黑油,我站在泉边观看,人 影就倒映其中了,可见油质极纯。

  回城访问了新疆石油管理局,接待我们的是该局副局长宋世权,他是四川荣县人,四川财经学院毕业,1956 年分来的。他见到老乡格外高兴,好像多年不见面的老朋友,一边请坐、喝茶,一边请来了局副总会计师谢永华(四川宜宾人 )和局采油副总工程师尹献言一起介绍情况。

  1955年7月,由八个兄弟民族组成的“青年钻井队”,在这里竖起了钻井,隆隆的钻机声唤醒了沉睡亿万年 的戈壁。10月29日,黑油山第一口油井喷出了大量原油,当时即取名为克拉玛依油田。1958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 立克拉玛依市。现在,这里已是一座有30多个民族近16万人的新兴城市。

  尹副总工程师说,经过历年的艰苦奋斗,克拉玛依的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建成从地质勘探到油田开 发、从采油输送到原油加工、从科研到生产都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化油田。1983年原油产量突破了400万吨。1991年 超过700万吨。石油加工的产品有的已打入国际市场。说话间,在座的人都露出了笑容,充满了自豪感。

  这时,宋副局长接过去说,他1956年来的时候,这里只有一些钻井,住的是帐篷,帐篷外尽是沙丘,几乎看 不见树木。克拉玛依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春秋风多,夏季炎热,冬季又特别寒冷,1月份平均气温是零下16?8℃,最低 高达零下35℃,年降雨量只有100余毫米,从南方和四川来的同志,都很不习惯,创业者付出艰辛与牺牲。著名爱国将领 杨虎城将军的女儿杨拯陆,西北大学地质系毕业后自愿到新疆找油,1958年9月25日野外作业时遇上大风雪,不幸冻死 在克拉玛依的荒原上。克拉玛依今天美丽壮观,正是因为有了杨拯陆等热血青年的奋斗啊!

  新疆局现有职工10?9万人,约9万人在克拉玛依,其中全局2万四川人中有8000人左右在克市。他们中有从 四川油气田成建制调来的,8个钻井队和石油队,也有从大学中专毕业分来的,从部队转业来的,还有许多是在这里出生长大 的新一代,克拉玛依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一种对石油职工的钦佩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克拉玛依的交通条件迅速改善,市辖区内公路纵横,四通八达,总长550多公里,还有 至乌鲁木齐的直达航班。全市有各类学校78所,在校生5万多人。

  克拉玛依市区有80多条街道,总长150多公里。漫步街头,高楼林立,道路整洁,两旁高大的柏杨树都是靠 人工搬土移植、浇水、管理才长大的,栽活一棵树要花1000多元。建设者们淌下了多少汗水,才换来戈壁滩上的这座新城 的诞生!

  神秘的哈纳斯湖

  从克拉玛依往西北直上495公里,在阿尔泰山主峰——中蒙边境的友谊峰下,有一条长达10余公里的哈纳斯 冰川,其融冰哺育了一个高原湖泊——哈纳斯湖。   “哈纳斯”是蒙语“美丽富饶而神秘”的意思。

  哈纳斯湖在布尔津县境内,湖长25公里,宽1?6至2?9公里,面积37?7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374 米。湖水十分清澈。呈深蓝绿色,湖岸平缓,湖边松、杉、桦、柳树和沼生植物很多,站在湖岸,透过茂密的树林望去,层层 青峰挺立,远处还传来几声低沉的鸣叫声,据说这是马鹿的叫声。湖面上有野鸭和水鸟在戏水,也许是这里湖大、游人少—— 与我们同时进来的只有一对欧洲情侣,还有3名先我们而至的年轻游客,水鸟见了人并不惊慌飞去。

  哈纳斯湖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哈纳斯湖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深水湖,湖光山色优美,动植物种类繁多 ,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和许多科学研究内容。这几年新疆林业厅、中国科学院、新疆大学、新疆八一农学院、新疆环境保护所以 及旅游部门都跋山涉水来这里考察。林业部要求新疆林业勘测设计院完成保护区2206平方公里的林业考察任务。他们这个 队共16人,5个女同志中有一位维族姑娘迪刀拜尔,是1990年分来的大学生,全队已来此工作两年。因保护区换季快, 冬天气候寒冷,考察队每年5月解冻来此,进行野外勘测考察,9月返回乌鲁木齐整理资料。哈纳斯湖自然保护区山体高差很 大,针叶、阔叶和各种灌木、草本植物繁多,已查清的有25种木本植物,兽类30多种,鸟类100余种,鱼类8种,……

  这时,我想到了前几年,编“天府周末”时,曾发过一篇关于哈纳斯湖有“湖怪”的稿子,我问正在湖畔考察的 新疆林业勘测队高工沙征鹏是真的有吗?老沙笑着说:“这个湖平均水深120?1米,最深处185?5米,现有水54亿 立方米。因这里地处边陲,道路艰险,来人很少,湖中的鱼自然受到保护,传说中哈纳斯‘湖怪”,实际上是大规格的哲罗鲑 ,这种鱼呈红色,几十公斤重的很多,考察队已测得个体有3?7米长,体重达506公斤的‘大红鱼’。我们在湖的出水口 的哈纳斯河中,曾捕到多条几公斤、甚至10多公斤重的红鱼呢。”

  哈纳斯湖畔有个哈纳斯村,住着700多图瓦族人,讲图瓦语。他们自称是蒙古族。而这个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 ,远在《北史》、《通典》、《蒙古秘史》中都有记载。村里有一所小学,8个教师。村里还有商店,卖些日用百货杂品。这 里离县城有120多公里,他们自建了一座小型电站,有一部电话,可以经常和外部取得联系。

  大漠中的“魔鬼城”

  在离开哈纳斯湖前夕,同行者新疆石油报社长孙长善对我们说:“你们到了克拉玛依,不去‘魔鬼城’会遗憾的 ,明天去看看吧。”  “魔鬼城”在克拉玛依市乌尔乡东南3公里处,坐落在戈壁滩上,方圆10多公里的“城廊”和山峰 ,奇形怪状的呈蘑菇状的“古堡”很多,有的像建筑精巧的宫殿和亭榭,有的又像造型奇特的圆柱大厅。有一座高耸在沙石丘 上呈圆形屋顶盖状的城堡,很像北京的天坛,唯顶部小些和基部稍大,有几处还像埃及金字塔和柬埔寨吴哥窟。那些裸露的土 丘砂岩,有的像张牙咧嘴的狮、虎、豹、狼等猛兽,有的又像庙宇中阎王殿的鬼神,有的像一队行进中昂鸣的骆驼,有的又像 伏首喝水的大犀牛,有的像秦汉武士,有的像老翁幼童……千奇百怪。地面上除有很少一些耐旱力很强的红柳外,尽是沙石, 好像是生命的禁区,魔鬼的天堂。据说这里冬春两季,几乎天天狂风怒吼,风力一般都在七八级,有时过12级。狂风来时, 飞沙走石,吼声恐怖,故人们称之为“魔鬼城”。

  我问老孙:“魔鬼城景观是怎样形成的?”他说:“这是大自然的杰作。由于这里气候干燥,四季多风,这些景 观是长期‘风蚀’造出来的,据说是2亿多年前古生代地质现象的残迹。”  “魔鬼城”虽然使人感到荒凉,但这里的钻井 、采油机已开始工作。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生活电子杂志 >西部旅游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