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生活电子杂志 >新周刊 > 新闻报道
 

人与土地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0月12日 16:29 新周刊

  即使我们的土地能够承载急剧膨胀的人口,我们要这么多人干什么?

  美国学者R.布朗在1998年喊出“谁来养活中国”的呼声,于是应者云集。国内一派的学者纷纷群起而驳之,试 图以各种论据阐明“中国能养活自己”,或“你是别有用心,养活不养活跟你美国人无关”。

  但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土地和人口将是制约中国发展的最危险因素之一。1994年中国还是中国粮食出口国,出口 800万吨;到1995年就变成了粮食进口国,进口1600万吨。

  中国的土地是世界上承载量最大的,以不到7%的土地养活了全球22%的人口。靠土地增产以养活更多的人已是一 种奢望,化肥已将亩产提高到了极限,而且使用化肥是一种对土地掠夺式的经营,导致土地板结、地力下降。水资源的短缺是 粮食增产的另一大制约,某种意义上讲,粮食危机的背后是水资源的危机。

  中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3%,其中1/5的土地还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40%土地更受到干旱的威胁 。而每年耕地面积都在减少,预计再过50年,人均耕地将减少到现在水平的一半。

  这种趋势并未引起重视,全国光各种名义的开发区就达6000多个,其面积加起来比全国城市的面积还要大。此外 ,城郊一带的“圈地运动”并未停止。一个市新上任的市长往往发现,批地的余地已很少,他的主要任务是将前任超量批出的 地一块一块地收回拍卖。

  有的学者是测算出,中国土地的最大承受极限是16亿。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所谓“理想计算”并未将天灾人祸考虑 进去。一旦几种“最危险的关系”同时触发,后果不堪设想。

  秦始皇统一中国时人口才3000来万,到清朝建立时也不过5000来万,而现在是近13亿。我们面对的自然环 境和古人完全是两个境界,我们砍光了树,吃光了野生动物,唐诗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境已成绝景, 不知李白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退一步说,即使我们的土地能够承载急剧膨胀的人口,那么我们要这么多人干什么?

  人口过剩的必然结果是人口素质的低水平重复。学历高的不愿生,没学历的猛生。这又让人想起达尔文进化论中的“ 逆向淘汰”现象,那些高大的树由于易被风吹折,反而不如那些低矮的小灌木易活。当然,人口的低素质不能完全和“小灌木 ”类比,但人口的退化是发生在眼前的事。犹太人的聪明是人所共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民族的高智商能遗传下来 。他们的牧师(“拉比”)是可以结婚的,而且人们都愿将女儿嫁给牧师,牧师是古代犹太人唯一的“知识分子”。新加坡连 续三年被评为世界竞争力第一,他们的做法和犹太人大致相似。新加坡政府明文规定:博士学历的可生三胎,硕士学历的可生 两胎,而学士以下的只能生一胎。前些年某报曾爆出“博士可生二胎”的“新闻”,后被证实那不过是“愚人节”的笑话。

  我们的人口素质结构出现了巨大“断层”:一方面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严重匮乏,这类人一经产生或出国 或被外企挖走;另一方面是大批量、低水平的农业人口,这些人整天背前行囊在大地上寻找自己的位置。政府提供的数字是, 未来三年内我国要解决3000万人下岗人员的就业问题,另有1.2亿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安置。而与此同时,报纸上招聘 网络工程师、营销经理、创意人员的广告天天都在登。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生活电子杂志 >新周刊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