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并未浇灭设计师的热情,相反,变异鞋跟浪潮在2008年后愈演愈烈。在过去这一两年间,我们见证了鞋跟的千变万化——从 Prada 的花形跟、Dior 的裸女跟到Chanel的灯泡跟和Margiela 的钉子跟;我们对鞋的建筑结构有了全新的体会——见识了Celine 的中空熨斗鞋、Balenciaga的乐高玩具鞋、McQueen的双跟高底鞋、Yves Saint Laurent 的埃菲尔铁塔鞋。Lanvin紫色的缎面象征奢侈,Givenchy 笔笔直的线条诉说着骄傲,Rodarte鞋头上的尖刺耀武扬威。这些新颖的、戏剧化的、充满危险的高跟鞋霸占了T 台,主导着杂志,用惊世骇俗和弹眼落睛来形容它们毫不夸张。
Kirkwood认为,促成这股潮流的,是设计师们的互相较劲。举例来说,如果一位设计师推出了一款颇受好评的坡跟鞋,那另一位设计师就会设法制作出一款角度更刁钻的。同样,在Antonio Berardi发布了无跟鞋之后,NinaRicci也很快设计了一款,并且坡度更陡,细节更费心,气势更惊悚。而在鞋跟高度方面的竞赛上,设计师们也都铆足了劲。“每个设计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只要高度上去了,一切都立刻变得更美,更有效果。”Kirkwood 说。
时尚界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一个新的时代诞生了。在“It bag”寿终正寝后,我们迎来了门槛更高的“It shoe”——在创意上更大胆,只为真正对时尚走火入魔的人设计。不过,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设计师对高跟鞋的兴趣会持续到何时?鞋子上的实验有没有尽头?疯长的鞋跟可有停止“发育”的那一天?
技术决定高度
至少在一件事上,设计师们能够达成共识,那就是当前的鞋跟高度已经逼近技术允许的巅峰。虽然科学的发展让设计师将传统鞋跟7 至9厘米的区间大大扩大,但每个摔断过鞋跟的人都该知道,跟越高,断的可能性越大。“在设计一双高跟鞋时,技术方面最需要注意的是确保一只强有力的鞋跟,以承受穿着者的体重,以及一个加固的鞋掌,这样鞋才不会崩裂。”多伦多Beta Shoe 博物馆馆长Elizabeth Semmelback 介绍说。
大部分设计师使用的是由ABS 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鞋跟,包括大名鼎鼎的Manolo Blahnik和ChristianLouboutin。“ABS是高跟鞋制造业最伟大的一项发明,有了它,鞋跟才能在追求高度的同时被做成各种形状。”Kirkwood说。Blahnik标志性的纤细高跟,以一根内置钢针作支撑,周围包裹着ABS 塑料,并以聚氨酯封底。5根钢钉由压缩气枪打入鞋跟作进一步加固,最后,一枚螺丝钉穿过鞋垫固定在鞋跟中。
谈到设计时,Blahnik 说:“制作一只115 毫米的高跟鞋,最重要的是掌握平衡。为此,我要用一把圆规,一把尺,我的双眼和双手。”有的设计师现在采用CAD 电脑技术辅助设计,而Blahnik却坚持自己画。“我是一个传统主义者。”他说。
Manolo Blahnik 因《欲望都市》而街知巷闻,这种跟细头尖的饰人造宝石凉鞋虽然为Carrie Bradshaw那一代女性带去了自信与美丽,但已无法满足新一代时尚爱好者的胃口。
因《欲望都市》而街知巷闻的Blahnik或许是过去十年最负盛名的鞋类设计师,然而,尊重传统的他却极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十年内地位不保。跟细头尖的饰人造宝石凉鞋虽然为CarrieBradshaw那一代女性带去了自信与美丽,但已无法满足新一代时尚爱好者的胃口。在香港连卡佛的秋冬销售排行榜上,位列前十的鞋子——Givenchy 饰毛皮短靴,Yves Saint Laurent 厚底鞋——全都有着5英寸以上的高跟,张扬的拉链设计或绑带细节叫嚣着强势的性感。
相比之下,Blahnik 的复古款式显得太过温和。当纯粹的高跟已经不能制造新闻时,Blahnik仍死守115 毫米大关,不肯让步。他说:“115 毫米高的鞋跟是女人可以正常行走的极限,只有这个高度以下的鞋子才既舒适又优雅,充满女人味。”
问题是,优雅和女人味已不再是当代女性挑选高跟鞋时的首要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