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有一搭没一搭地给我身边的单身男女保媒,就是做媒婆啦。
这么些年下来,我总算玉成了两对。
其中一对,我没费什么力,他们就是经由我认识的。我之所以把这对也作为我当媒婆的业绩,是因为我算了下他们相遇的可能性,结果就是,如果没有我,他们俩这辈子也不可能在任何转角遇见——人群中只是看了你一眼就再难忘记你容颜的可能性都没有。
另一对成的,一开始,女青年有点不太自信,交往之初,总是带着一俩闺蜜一起来约会,她似乎对亲密有种恐惧感。男青年跟我反映了一下他的困惑,我还特别给做了些情感辅导,总算在一起了。
还有一对,交往了不到半年,掰了。因为男方家长百度了一下女青年,发现了几张她抽烟耍酷的照片,不依不饶一定要这俩分。阿西吧——不好意思,允许我说一句太子妃张芃芃的口头禅。
其他的,就都呵呵了,基本就见了相亲那一次,然后——当然就没有然后了。
每个相亲者都给我同一个理由同一种感觉:没感觉。
“没感觉”这只大筐
作为一个有现代意识的新媒婆,我呢,作媒超级认真,每回都是仔仔细细核对双方的条件匹配度,还尽量选择一个有feel的相亲之所。
然后一听到“没感觉”这仨字,我就败了。作为一个媒人,我听这仨字都起茧子了。这就是好大只的一个筐,什么有的没的,都可以往里装,还秒杀一切理由。
作为媒人,我知道,姑娘们小伙子们渴望什么样的感觉——
这几款爱情相遇的模式,那种感觉,就像《心理月刊》当年的一个爱情卷宗所描述的:
“时间停止了,是他!是她!我们曾与成千上万的人擦肩而过,但,他/她出现了,爱情的暴风雨顷刻袭击了我们。世界改变了,围绕着我们的一切:天空,大地,树木,街道,以及人,全都更加美善!……”
但是,这样的爱情相遇,一个要有水晶鞋,一个要上大邮轮,一个要去布拉格啊!它们都有一种不期而遇的偶然性,不早一天,不晚一分,让你相信,这就是你的爱情传奇!
虽然弗洛伊德老爷子早就说了,爱情相遇不是偶然,其实你只会遇到你想遇到的那个人,你潜意识中已经存在的那个人。其实当年正是我操作了《心理月刊》那期爱情卷宗:
“他(弗老爷子)认为,这是人类欲望的普遍规律。人们先是想象出未来伴侣的形象,然后才遇见他/她。早在童年时代,我们就开始在头脑中描绘那个人,甚至具体到那个人的性格、面庞、体形等细节。在我们成人后,它就是一张爱情导航图,当他/她出现在我们面前,他/她的形象就与我们潜意识里的这张伴侣地图兴奋地感应。
这就是为什么,在茫茫人海中,我们的眼睛只会看见他/她像星星一样在闪耀!同样,我们的形象也可能在他/她的潜意识里亮了起来!两个潜意识的合谋就这样完成了!这同样解释了从未谋面的他/她,为何会让我们有似曾相识之感:我在哪里见过你?!好像我认识你很久了!心灵是如此惊讶,我们的潜意识却可能撇撇嘴:我不过是助你找到你早就认识的耶利亚!”
而相亲,其实各位相亲者也都心知肚明,它的真相就是: 没!感!觉!不浪漫就是它的先天不足!但是,大家却偏偏要感觉!
心理咨询师宫学萍认为,我们对爱情相遇的期待中有一个必备的要素,就是意外:“我们心中渴望的爱是非设计式的,可是相亲,完全是设计的,时间,地点,媒人,这种被安排的相遇,就失去了浪漫爱的想象。就是人还没有见呢,什么地方人,做什么的,挣多少钱,有没有房子等这些条件就框定了,哪里还有意外。”同时,我们一上来就把“要不要跟他/她结婚” 这样一个特别宏大的主题放在那里,要在差不多短短的半小时之内做出决定,我们的大脑就只能不停地给对方减分:差评!差评!差评!
我得说,对每一个去相亲的人来说,一个放下,一个接受,特别重要。
放下什么?放下对理想爱情的幻想和转角遇到爱这种相遇模式的浪漫想象;
而要接受的,则是相亲就是没感觉的事实真相——这样,不抱着在相亲开始就要有感觉的期待,反而更可能在相亲中和对的人相遇。
很多相亲者对相亲有偏见内心有阻抗
一个女青年曾经一边要求我给她介绍对象,一边吐槽:“尼玛我都沦落到要相亲的地步了啊!”沦落!瞧这词用的,这是对相亲有多大的意见啊,对自己有多大的意见啊!
学物理的,一定学过阻抗:
在具有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电路里,对电路中的电流所起的阻碍作用。
这个概念在心理学中也有:
阻抗(Resistance),是指咨询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以公开或者隐蔽的方式否定咨询师的分析,拖延、对抗咨询师的要求,从而影响咨询的进展,甚至使咨询难以进行的一种现象。
在相亲中,我认为也存在着阻抗:
就是来也来了,亲也相了,可就是带着一种消极的、爱成不成的小混混态度,不知道是要给谁一个交待呢还是怎么着。
嗯,好多相亲者可能都意识不到自己对相亲的阻碍作用,这一点,我觉得我这个媒婆没有说错。对相亲的偏见和内心存在的这种阻抗,让很多人错失相亲中发现一个值得爱的人的良机。
“你要想找一帅哥就别来了,你要想找一钱包就别见了。硕士学历以上的免谈,女企业家免谈(小商小贩除外),省得咱们互相都会失望…… ”还记得电影《非诚勿扰》吗?其中葛优葛大爷饰演的秦奋就是一认真相亲的顽主,他见了性冷淡者、卖墓地的、炒股的等等奇葩女,还有一位肚子里怀着别的男人的孩子想让他做接盘侠的,但最终,他还是把舒淇演的笑笑姑娘给淘宝一样淘出来了。
我问过我一对特幸福的朋友:如果你们是相亲认识的,你们会不会选择对方?这个问题竟然让这俩货哆嗦起来:天啊!如果相亲,我们绝对互相看不上啊!然后这俩货当着我面就抱着啃起来,就是那种后怕啊幸亏啊的画风好吗。
你看,对相亲有偏见,内心有阻抗,后果就是这么严重。
把偏见去了,把阻抗戒除了,也许能够在相亲中拣着幸福的大漏啊。
抱着好奇认识一个人
有一个段子,说一外国小伙参加中国相亲节目。
女:婚后住哪?有房吗?
答:和奶奶、爸爸、后妈一起住,房是上世纪的。(10盏灯灭。)
女:你干啥的?你爸哪单位?
答:我是大兵,我爸没单位。(8盏灯灭。)
女:结婚有宝马吗?
答:马车行吗?(灯全灭。)
主持人:你来自哪,叫什么?
小伙羞愧答:英国,别人叫我威廉王子。
虽然是段子,损得也有点狠,不过很精准地呈现了相亲的一个窘境,就是很多人用一些外在的条件作为阻抗,而不是去发现一个可能缔结伴侣关系的人。正像心理咨询师唐明所说,世俗所谓嫁得好,标准可能是条件,但其实,“两个人缔结的亲密关系的成功,才是我眼中的嫁得好。”
心理咨询师宫学萍分析,相亲,不排除有电光火石天造地设的,但最常见的,其实是无法给你带来那种符合期待的感觉,很可能就是一个平均数,既不惊艳,但也不差劲。
“所以我认为,一个对待相亲的比较好的态度,可能是抱着好奇,我去认识一个人。就是这个相亲认识的人,我可以去更深入地了解他/她,也许可以把他/她纳入到我的小宇宙来。”宫学萍强调,别急着在第一次相亲时就把那个宏大的“要不要跟他/她结婚”的决定做了,“你想一想:我们从恋爱到结婚要多久?即使不是相亲认识的,我们都可能要经历过很多很多的事情,很多的爱与被爱、欣赏与被欣赏、支持与被支持,很多个瞬间的体验和感觉,才做出决定。”所以,大家把相亲的目标降低到我今天又认识了一个新的人,也许会产生好的结果。
“在我们的想象空间中,我们总以为有很多人。”宫学萍分析,“这个时代给大家一个虚妄的充盈感,我们手机一上线,啪,几百人在,上千人在,好像其中适合我们的很多,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我们去认识一个适婚的人的概率蛮低的。所以我相信,在我们这个时代,相亲会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大好事情。”更积极地去看待相亲,说不定会带来意外的相遇。
相亲之后,可就全在自己
我们身边,总有那种永远在相亲的主,相亲几十次不算多,百多次未脱单,甚至还有相了三百多次的。以我们的人生经验,这就不是相亲的事儿了,而是亲密能力的事儿。
《心理月刊》曾经做过一期《我们是媒婆》的专题。“相亲看到的是年龄、职业、收入等表面的东西,而且在短时期内要作出决定,忽略了感情培养、积累、互动、发酵、沉淀的过程。”心理专家周振基说,“任何媒婆都解决不了原型匹配的问题。诸多因素形成的原型深藏于心,当事人说不明白,可能也不知道,一旦出现符合原型的人,意中人就出现了,符合彼此之间的原型,婚姻就稳定。自然状态下容易找对原型,但相亲节目、网站的条件和测试都有可能掩盖这个问题。金钱、孩子教育、姻亲关系、性、沟通,是婚姻是否稳定、质量高低的五大因素,而这些因素媒婆很难预测出来。”
当时我们还采访了大BOSS慕岩,他那时是百合网的联合创始人、副总裁。他给我们讲了一个他最难忘的个案:“男的很有钱,为了追求纯真感情,填写个人资料时就按照普通人的条件来写,打算合适的时候再坦白,后来和一个白领谈得很投机,准备进一步发展,这个男的就老老实实地说,网上的资料是我随便填的,其实我有3家公司,在北京有6套房。女孩就自卑了,变得很冷淡,男的就把女的拉黑了。女的很伤心,又回去找他,重新注册了一个号码,加了那个男的,男的开始倒没怀疑,双方又约见面,约会后又把女的给拉黑了。”
所以,和任何其它形式的相遇一样,相亲只是其中一条道路而已。作为媒婆,我们只能帮你到这里了。之后的路程,就全在自己了。但像结婚五年有了五年之痒了(现在已经不是七年才痒了),出轨了,或者离了,可就怪不得我们媒婆了,我们可保不了这个。
我现在很少做媒婆了,挺累的,不过遇到需要的,我还是有颗成人之美的心。不管是相亲也好,参加社群也好,非常真诚地祝福渴望脱单的男女青年猴年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作者:安娜 原文标题:一个“媒婆”给相亲者的建议:想要猴年脱单,先要戒除对相亲的心理阻抗 本文有所删减)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十分心理(shifenxinli)。十分心理是《心理月刊》创始团队重新出发,创建的家庭与个人成长支持平台。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