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十分心理
作者|王雪岩
石家庄德正社会心理服务中心 首席咨询师、督导师。知乎心理学大V,著有专栏《心理学与生活》。
佛家说,人生来就是受苦的,为了减少苦,人生是一个不断修行的过程。克莱因客体关系的观点与此有相通之处。按克莱因的看法,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复早年创伤的过程,所谓成长,就是不断修复痛苦体验,发展爱的能力。从这个角度看,人生确实是一个不断修行的过程。
常常有人留言给我:你说的这些道理我都懂,可是我还是无法改变我的人生,你能不能告诉我一个改变的办法?我很肯定地告诉他:办法我给不了。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内心的改变并不来自懂得了多少道理,而来自他对生命的理解发生了改变,对己对人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改变。这个改变,往往是从看到生命过往中曾经发生的一切,理解这一切对自己的影响开始的。如果只是按照道理和方法去改变,不能说一点用处没有,只是,弄不好,这些道理还会成为一个强悍的超我统治者,反而会增加冲突和痛苦。
有人说:我早就看到了呀,都是我早年的经历。是的,我们往往可以从某一个角度入手,看到、感受到很多,但世界如此复杂,相同的事物、共同的经历,落到每个人头上,每个人的感受和理解却非常不同。人类都倾向于以自己的经验作为考量事物的标准,难免让自己的感受失之偏颇。或者说,对于自己来讲,在自己的世界里,理解和感受是非常真实的,一旦放入更广的环境,加入其他的元素,可能又会非常脱离现实。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难以真正地“看到”,也正因为如此,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双方能看到彼此才变得非常重要。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常给来访者举一个例子:假如我手里有一个苹果,你从你那边看,是红色的;而我从我这边看,是绿色的。如果我们起了争执,你说苹果是红的,我说苹果是绿的,其实可能都是对的。但生活中的痛苦,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坚信自己看到的是真相,而别人的不同,却会让我们感到不被理解和承认。被我们视为重要的人拒绝,是生命中非常强烈的痛苦,而让我们痛苦的人,本意也许并不是想伤害我们,或许他们以为他们只想让我们知道真相。但他们看到的真相,实际上让我们感受到的却是伤害。
曾目睹一家人两代之间的冲突:女儿跟母亲谈到小时候因为母亲的疏忽而给自己造成的痛苦,母亲一下就暴怒了,对着女儿大发雷霆:
“我一辈子为你操碎了心,到头来你只会怪我这里做得不好,那里做得不对,想想我这一辈子真冤,你嫌我没有给你爱,可是谁给过我呀!”
女儿泣不成声:
“可是,这些年,这就是我最痛苦的地方!”
对一位没有得到过爱又试图向女儿付出爱的母亲来讲,让她接受女儿的这些话的确是困难的,因为她的委屈和无助需要被看到;而她的暴怒,无异于否认了女儿的痛苦,这否认,更增加了女儿的痛苦体验。对于这对母女来讲,她们缺少的就是同时看到苹果既有红色又有绿色的能力。在她们的世界中,如果你有道理,就意味着我做错了;如果我是有道理的,你就不应该痛苦。所以,母亲内心就缺少了允许女儿表达痛苦的能力,而女儿的内心,也缺少了意识到母亲也并不完美的能力。正是这些缺少,让她们都没有办法意识到对方的痛苦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对方有痛苦,并不意味着自己的痛苦是要被掩盖的。只有当彼此的痛苦都得到承认时,她们才有可能放弃说服对方的冲动,才可能真正将情感放到修复自己的工作上来。
我还记得很多年前曾与我一起工作过的一个女孩,她在亲密关系中出现了很大的困难,她很怕交往的男孩比自己能力强。因为在她的成长经验中,比她强的人会歧视她、伤害她。所以她与男性或权威的关系中,充满了战斗的气息。直到有一天,她生了一场重病,却没有取消访谈,如约来到我的咨询室里。她蜷缩在沙发里,有气无力。我问她今天这么痛苦,为何没有取消见面,她却控诉着她的男友在她生病后一点都不肯给她照顾。看着她痛苦的样子,我问她:
“你的痛苦他是看不到的。从小到大,都没有人看到过你的痛苦,那今天你这么难受还坚持来到我这里,你的痛苦希望被我看到吗?”
她很伤心地哭了。从那天开始,她不再与我保持战斗,而是慢慢开始发展出对我的依恋。
其实很多年以来,她一直呈现给周围人的,都是一副强大无比的样子,不仅她周围人很难感受到她对被照顾的需要,她也不允许自己需要别人。当她否认自己对别人有需要时,她也只能否认自己的痛苦是一种真实的存在。直到她实在撑不住了。直到她相信我看到了她的痛苦,也并不会因为被看到而被伤害时,她才开始一点点承认自己对他人的需要。其实,当她有能力承认这些的时候,她与男友的关系也开始逐渐得到了改善。
对人类来讲,“不看到”(否认、压抑、合理化等等防御方式)可以在某些时期成为保护我们远离伤害性体验的一种方式,但随着生命时期的变化,有时候这些保护会失效,甚至成为阻碍我们享受生活的方式。有些痛苦,恰恰来自我们没有及时调整和发展更加适应当下的保护方式。过去的、不适应的方式因其僵化,会成为一种阻碍甚至是伤害。如果,我们要做出改变的努力,第一步就是要发现这些阻碍,就更需要我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人格中与现实脱节的地方,承认我们的痛苦背后存在的功能不良,当然,也承认痛苦本身。
只有当我们真正有勇气承认这一切的存在,才有可能做出选择:是继续保持原来已经熟悉但让人痛苦的方式,还是试着冒一些险,去探索一些新的可能?所以,我们的生命状态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自已如何取舍,我们自己才是塑造自己命运的人。如果我们并没有做好改变的准备,没有做出改变的选择,来自他人的再多建议,懂得的道理再多,都不会起作用。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