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优秀的人,越早想明白这七件事

2017年09月07日 13:48 新浪看点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劳动性人缘需要时刻维持在劳动状态,也就是得一直处于施恩状态。他在大部分情况下十分被动,所维系的关系也十分脆弱。

关注公众号“新浪微整形”,查看更多精彩原创内容!关注公众号“新浪微整形”,查看更多精彩原创内容!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懂心懂你

  “大多数人对于某些问题就是无能为力,这种无能为力背后是人们对影响人生关键的某些概念认识不清,从而总是无法做出正确的决定。”

  会有人已经三十多岁了,还会问别人是工作还是辞职考研?

  大学毕业工作一两年,25岁之前你可以理直气壮地迷茫,25岁之后有些事情拎不清,社会对你就不会那么宽容了。

  早已成年却依然茫然的人,需要一场认知突围。而这些认知最好在25岁之前,就建立起来。

成年成年

  关于未来:人生根本不存在一条既定的跑道

  1

  不知从何时开始,“赢在起跑线”成了一句深入人心的口号。它让人产生有种错觉,误以为人生有一条既定的跑道。

  高考以前,某种意义上,我们和同龄人确实很像在一条跑道上。一群人按部就班地读完幼儿园读小学,读完小学读中学,在这个阶段,你很清楚地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所以只要努力争上游就好,不需要做什么选择。

  迷茫通常是从高考后报志愿开始的,从那一刻开始,人生的选项就不断地递到你的手里:

  去哪个城市?报哪个专业?读完本科要不要继续深造?回三线城市的老家还是待在大城市发展?哪个公司是更好的平台?和谁度过一生?要不要分手?要不要跳槽?什么时候买房……

选择选择

  这个时候,你才会发现,真实的人生并不存在一条既定跑道,真实的人生是一个小径分叉的花园。每个人都需要去找到自己的路,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

  人生的成功并不是比别人成功,而是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安排人生。

  彻底想明白这一点有什么好处?

  想明白这一点,你就不会再把自己和其他人放在一个假象的跑道上比较输赢,你会一头扎进自己的人生,而不是环顾左右,整天因为谁谁赚得比较多,谁谁混得比我好而焦虑。

  你会专注地做属于自己的事情,不再羡慕也不再盲从。

  你会开始追随你自己。

追随追随

  关于生命:阅历是由生活的密度决定的

  2

  人们对年龄有一个刻板印象,认为活得长,见识就长,懂得就多。年长的人喜欢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

  可是我一直觉得,阅历并不是由年龄决定,而是由生活的密度决定的。

  《认知突围》里说:“单纯地计算经历过多少日出和日落,并不能完全反应出时间在人生刻度上留下的印记。有些人只需要几年就能走过一些人一辈子走过的路。”

  当记者的话,这种体会特别深,一天不止跑一条新闻,上午去的地方、接触的人、采访的新闻事件和下午可能完全不同,生活事件密集地发生,以至于过了一天像过了好几天。

  有人觉得一年的记者阅历顶得上其他人的五年,而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生活仿佛从干饭变成了稀粥。

规律规律

  人生是短暂的,每个人终有一死,这是命定的结局,死亡一旦来临,所有得到的最终都会失去。所以重要的根本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过程就是奖励。

  至少相比安稳,我更想要体验更多。

  只要想清楚了要如何度过这一生,面临形形色色选择的时候,我心里就和明镜似的。

  同时还会获得一种不计得失、不畏虎狼的勇气:反正人生就是一场体验,我尽情体验就好了,得失并没有那么重要。

勇气勇气

  关于金钱:想实现财务自由,要靠资产性收入

  3

  实现财务自由应该是每个人的梦想。可是怎么样才能实现财务自由呢?很残酷的真相是,除了少数高薪群体,大多数上班族靠每个月的死工资,根本不可能实现财务自由。

  我们应该重新认识金钱,普通的收入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资产性收入,即利用现有资本本身带来的收益,如房租收入、股权分红、版税收入等等;另一种是劳动性收入,即利用劳动换来的报酬,一旦停工就没有收入。

  财务自由指的不是钱够用,而是指长期不劳动换取报酬,也充裕。财务自由的“自由”意味着不需要为了工资而工作,不再被工资捆绑。

  靠停工就没收入的劳动性收入是无法实现财务自由的,所以在金钱方面,25岁之后要努力慢慢从纯劳动性收入,过渡到有一定比例的资产性收入,甚至完全靠资产性收入实现财务自由。25岁之后,除了升职加薪,还要学会投资理财。

投资投资

  关于人脉:一直施恩才能维系的,叫劳动性人缘

  4

  小学的时候有个同学,经常拿一些好吃好玩的讨好同学,结果他有好吃好玩东西的时候,大家围着他转,一旦他没有好吃好玩的,大家对他就一下子冷了下来。而另外一个同学学习好、有什么难题问题问他,一准给你说得明明白白。虽然从未试着去讨好同学,大家却都喜欢和他玩。

  这两种人社交效率完全不同。其实把人缘也可以分为资产性人缘和劳动性人缘。

  劳动性人缘需要时刻维持在劳动状态,也就是得一直处于施恩状态。他在大部分情况下十分被动,所维系的关系也十分脆弱。

  资产性人缘建立在个人的吸引力,来自于潜在的受益期望,哪怕你什么恩惠也不施,仍然有好人缘在。

  这种资产,可以是财富、权力、名气、美貌,也可以是才华、品味、性格魅力、甚至有趣程度。

  除了那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资产性人缘需要前期积累。

  25岁之后要慢慢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靠自己的个人价值吸引资产性人缘,成为别人想认识的人,不能一直是一个不起眼、不重要的边缘人,总靠施恩维系人脉,总是抬着头仰望优质人脉。

优质优质

  关于能力:普通的人找工作,稀缺的人被工作找

  5

  在其他人焦头烂额找工作的时候,永远有一群人不愁工作,他们在职的时候是公司的重用对象,一离职,猎头挤破头地给他打电话。

  是什么让他们在雇佣市场取得主动地位?是稀缺性。

  因为我们的报酬,不是按劳动的辛苦程度来算,也不是按工作的重要程度来算的。单位时间的劳动价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我们是按能力的稀缺程度来拿报酬的。

  像环卫工人的工作门槛低、可替代性强,就是工作内容辛苦、工作性质重要,也无法拿到高报酬。重要和稀缺是两回事,辛苦程度和创造的价值也不一定成正比。

  在能力发展的过程中,永远问自己:我是否掌握了一般人不会的技能?

  横向上,看一下哪个领域,缺口大,就业人员少?选门槛高、可替代性弱、经验值钱的专业学。

  比如当医生,随着积累,经验会非常值钱,可是如果是办公室文员,经验就不太值钱,稍微一两年就是天花板。

  纵向看,同样的技能,我是否比别人专研得更深、完成得更有效率?

  纵向的稀缺,就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关于工作:格局小的精明,会毁掉一个人

极致极致

  6

  《认知突围》认为,很多人把工作当成计件奖赏、计时奖赏,这是一种很原始的折合方式。格局大的人,不会这样算,格局大的人着眼于自己的成长,着眼于自己的能力发育。那种和同事和老板看似精明的斗智斗勇,其实是职场的慢性自杀。

  据说,现在每个人一辈子平均要换8-10份工作,也就是你已经很难在一个公司待一辈子。

  每个公司都只是你成长的一个阶段,请尽可能地从每一份工作里汲取养分,尽可能地成长,为下一次出发积蓄力量。

  关于努力:别再拿“我懒”当遮羞布了

  7

  《认知突围》的作者问过很多人:“你认为自己懒吗?”结果90%都认为自己懒。认为自己懒,背后的意思其实是:我可以变得更好,只不过我懒。

  他认为,懒的根源其实也在于认知能力受限。就拿学习来说,因为认知不足,所以搞不清楚学习有什么用,所以看不清接受教育和未来自己想要的结果之间的强联系,所以没有做出正确的决定。

  别老说自己懒,老把什么都归结为自己懒,说的好像勤快就能怎么样似的。

  “懒”更像一块遮羞布,就像一些差生的家长喜欢说自己的孩子:“我家孩子挺聪明的,就是懒,不肯用功。”但我们知道孩子接下来的人生,都要为不肯用功承担后果。

  因为懒、不肯用功所以学习差,听起来比很用功但还是学习差,似乎更体面一些。所以懒成了最好的遮羞布。

  如果扯掉这块遮羞布,真实的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精彩原创+ 更多
高清视频+ 更多
微整形热议+ 更多
美图精选+ 更多
博客推荐+ 更多

每个女人,都该有不怕离婚的底气

婚姻大事,我们都希望从一而终,但不能对它的风险和多变视而不见。我们必须为人生可能到来的突变做足准备,必须保持“不怕离婚”的资本和底气。[详细]
每个女人,都该有不怕离婚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