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30+,这样做,终会到达人生最美的时光

2017年10月18日 16:03 新浪女性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有些人爱你是爱你的幻相,那是因为你还不够勇敢。当你温柔而坚定,宣告重新与世界建立新的连接,那时女人才有了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归属。

关注公众号“新浪微整形”,查看更多精彩原创内容!关注公众号“新浪微整形”,查看更多精彩原创内容!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十分心理

  谁都想成为成功、漂亮、聪明,甚至接近完美的人,带着优越感生活,然而,有一天,当你发现自己没有这些,你如何重新快乐起来呢?

  1 

  30+的女性

  你被现实的生活吞没了吗?

  有这么一个姑娘:

  她有一份无聊的工作,每天上班很无聊,不是处理各种投诉,就是在面对各种抱怨……

  她有一个爱她的丈夫,但是他也很普通,他们没有自己的房子,刚刚搬到简陋的旧公寓里。

  一天,她跟老同学老朋友们吃饭,发现她们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地位和成功,她觉得无地自容。

  好不容易,有一个做记者的老同学邀请她接受一个采访,本来她很高兴,结果却发现自己被当成典型的30岁一事无成的人物,放在了杂志的封面上。

  看着自己刻意放大的空洞的眼神,以旁观者的角度,她感到了说不出来的痛苦。

  在成长的岁月中,或多或少,总有一天你会面临这个感觉,这个世界,是由失望构成的,那么,你该如何对待这样的时刻呢?如何做出客观限度里的最佳选择?

  故事中这个姑娘,回到自己家里之后,做了一个决定——为什么要和世界死磕自己并不擅长也追求不到的成功者的生活呢?

  干脆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吧,她很喜欢做饭,也想过当一个作家,那不如开一个博客,一个烹饪博客吧。

  她的目标清晰具体:要在一年内将一本喜欢的菜谱上的所有的菜式都做一遍,并且把过程和心得写在博客上。

  此后,在坚持的一年里,无论母亲不断打击她,老板要开除她,她都没有放弃。她在坚持这件小事中,逐渐摆脱了生活的阴影,后来得到众多出版社和报社的合作,不但出书的梦想实现了,最重要的是,她比以前更加喜欢自己,更加热爱生活了。

  这个从生活的泥沼中挣扎着寻找突破的生活故事,来自电影《朱莉和朱莉娅》。

《朱莉和朱莉娅》《朱莉和朱莉娅》

  电影由两本带有自传性质的畅销书改编而成,分别是朱莉·鲍威尔写的《美味关系:朱莉和朱莉娅》以及朱莉娅·查尔德写的《我的法兰西岁月》,由梅丽尔·斯特里普,艾米·亚当斯主演,曾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2 

  当缺失感袭来

  唯有行动穿越旧自我

  仔细想想,我们是这样学习外语的:

  刚开始记忆新的词汇以及摸索新的表达方法时,我们感到特别困难,但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越是经常在生活情境中使用新的语法,就越容易记住并运用它,但即便如此,你还是会先用母语思考,然后再将它翻译成外语,经过不断练习,你才能开始用外语思考,最后你梦境里都开始用外语。

  你并没有忘记原来的语言,只不过多懂了一门语言。很快,新语言变得不费力,你可以用全新的方式与不同的人交流,你的世界扩展到了你之前不可想象的领域。

  这就是行动改变思维的运作方式。

  正如影片中的朱莉,如果说在人世间奔波不得志的女人是一个让她不喜欢的自己,那么在厨房里的那个,才是真正的她。

厨房里的那个,才是真正的她厨房里的那个,才是真正的她

  她问老公:“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下厨么?”

  老公说为什么?

  她说:“我喜欢那种:一天过去后对一切都无能为力,然后你回家,清楚地明白,把蛋黄加到巧克力里再混上糖和奶,就一定会粘稠起来,这也算是安慰了。”

  她没有向缺失的自我部分死磕自己的不成功,而是在行动中发掘正向力量,是一个宁静而喜欢自己的行动,改变了她。

  “如果你不喜欢你的工作,那么去去厨房吧。”这电影听起来好像是荒谬的建议,会被实事求是、埋头苦干的理科生笑掉大牙,但它巧妙有效。

  涟漪效应,是指通过在生命某个心智模式的突破,带来整个人意识的变化。比如一个抑郁的人,通过运动带来了身体模式的转变,释放了压抑的能量,也许会带动工作的效率提高,也能带动更积极正向的思考。

  简单有效的行动,有时候是另一种理性。

  就像必须去旅行,才能感受到山川的博大,必须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微生物,必须冥想,才能知道禅学大师说什么……人们必须体验到放松、好奇、探索,才能允许自己更直接更全面地体验生活,从而找回对生活的渴望。

  这正是后现代的整合自我的方式,必须先实践整合的行为,才能体验整合式的自我显现。它教我们忍受生活的不舒适,然后有意识地选择重建内心自我形象的行动练习。

  下厨对朱莉来说,那不仅是爱好,更是一种整合自我的练习。当我们被现实的标准和无奈拆分得分崩离析的时候,我们还能为自己做一个有限范围内的决定。找一个整合自己的空间,从恐惧失落的注意中出来,不再执着于改变外在情景,而是先改变内在自我图景。

  有时候,不是因为想要成为某个人,而做了那件事,而是做了那件事,成为了那个人。

爱下厨的爱下厨的朱莉

  3 

  为什么允许自己

  才是真正的力量之源?

  最让我们痛苦的不是情绪本身,而是我们对待情绪的方式。

  有人这样对待现实中的不如意:如果我不够成功,不够顺遂,那肯定是我不够努力,我需要更强的目标性往前走,达到成功。

  这种硬碰硬的方式,长期来看,它是效率低下的,因为它夸大了成功失败之间的内在分裂,将我们不喜欢的自我部分放入了潜意识的压抑中,这通常让我们的努力建构在羞耻感上。

  而另一种对待痛苦的方式,则是完全被负面感受控制,自责、悔恨、沮丧、愤怒,始终随波逐流,漂移不定。但这又会让我们对自己没有承诺,从而深陷不确定的情绪中。

  不得不说,这两种方式都是在对抗自我。在放任和极度自律之间,我们需要做的是“允许”的自律。放下硬碰硬,呵护自己、原谅自己;又适当地在行为上保持开放、坚定,带自己走出泥沼,走向正面的力量。

  写到这里,其实我都还一直没有讲电影的另一端,还有一个女主角,就是与朱莉靠着菜谱沟通的,她的偶像——厨神朱莉娅。

  别人都在法国逛时装店,而朱莉娅是一个把菜市场当时装店来逛的人,那时候朱莉娅刚到法国,没有朋友,失去了工作,她没有沉溺于抱怨和空虚,不再要求现实如自己所愿,而是做了一件自己能做的事,来找自己生活的支点——做饭。

生活的支点——做饭生活的支点——做饭

  那时候没有女厨师,美国人的饮食也完全透着新大陆的蛮荒,一度被法国人嘲笑。高大的美国女人朱莉娅来到厨师烹饪学校,倔强地过起了叮叮当当的生活。

  后来她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女厨师。

  她在厨房里穿着高跟鞋,戴着珍珠项链,丈夫保罗对友人这样形容自己的妻子:“做饭时的朱莉娅让我非常着迷,就像是在敲水壶的鼓手在开音乐会一样,烤炉快速地关关合合,你很难注意到这只灵巧的勺子,一会在舀汤,一会又在她的嘴巴里给她试味道,就像是演奏时候的完美双重奏。看着她灵巧的手把锅放进烤炉里就是一瞬间的事,灵活的手指这边把食材放进锅里,那边用勺子试味,嘴里还哼唱着高低跳跃的曲调……

  我相信这句话,人只要找到了安放自我的地方,就能散发出光芒。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朱莉娅·查尔德曾说:“我最享受这一刻,任何事情都变成可能的一刻,你想象着他们喜欢你做的所有的这一刻,我出版的烹饪书销量达到100万份,它改变了整个世界。”她的大笑充满了感染力,仿佛那是她通往世界的一张名片。

  魅力来自自律,但又不是硬碰硬的自律,这种自律里带着深深的自我喜爱与接纳。

  这时候不再马上要证明自己,也不再沉溺情绪的抱怨,而是向往着快乐,这正是女人真正优雅的开始。它不是姿态,而是一种有生命力的生活方式。

生活的支点——做饭生活的支点——做饭

  4 

  你被工作卡住了

  是没有找到自我成长方式

  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机器,其生产方式是以效率为目标的。现代人正如削足适履一样,把自己的丰富多彩,放进单一的社会模式里,放进社会化大生产的岗位要求中。这种适应是一种无意识的,也成了致命失落感的来源。因为我们失落了与内心真实生命感触的连接。

  西方的观念是把劳动作为生活的工具,是一种“必要之恶”,从事它是为了在不劳动的时候,享受片刻欢愉。所以工作,一般堪称苦差事,大多数人厌恶工作,也为它发明了诸多娱乐,用疯狂的夜间k歌饮酒来消弭它对我们的压抑。

  确切地来说,人们是厌恶“朝九晚五的工作”,而不是厌恶劳动本身。因为只要发自内心的劳动,其实也有一种美感,但那是把它当作“必要之善”时,才可能出现的——即通过劳动,对自我进行挖掘,此时,这个劳动是我们与世界实实在在的连接。

  正如稻盛和夫说:“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成就伟大功绩的同时,他们也造就来自己完美的人格。”劳动的方式,的确涉及到成长。

  这种成长如何发生?当我们习惯以固定的身份和应对方式去生活时,我们会排斥更好的自己出现,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将更多的潜意识和潜能整合进我们的自我意象中,我们被卡住了,成为了较低功能的自我。但是,借由持续精进的劳动,有规律的劳作,不轻易放弃,我们会体验到更多新的探索,以此找到清晰的自我感受、思维和勇气,就可以自然活在更高的自我功能状态中,整合进更多的能力。

女人的优雅女人的优雅

  5 

  女人的优雅

  始终和自我接纳有关

  很多女性终其一生,都有一种无奈感和奉献感,因为她们做的事,都是不得不做的,而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她们既没有允许过自己做喜欢的事,也没有真正有力地行动过。好像更多在一份安稳养活自己的工作中消耗着自己,说不上成功,说不上热爱,不快乐却必须坚持,找不到自我的突破。

  其实,事情很简单:开始行动,然后持续肯定自己。

  两性专家说,人不经过长期刻意的自律和练习,无法长久地爱与被爱。

  我想对生活的爱也是如此。

  之所以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它像一股清流,给深陷现实泥沼的我们温馨提示:改变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如何发生?也许正是从找到一个开放、不受限的自我感受开始。这种感觉,优先于成功,应该成为我们健康心灵寻觅快乐的基础。

  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句话,“女人最可惜的不是年老,而是被辜负、被压抑的天性里的柔情和美感”。

  不可否认,有些人爱你是爱你的幻相,那是因为你还不够勇敢,没有展现真正的自己。

  当你温柔而坚定,宣告重新与世界建立新的连接,那时女人才有了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归属。

  作者:蘑菇姑姑,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媒体人,十分心理主创。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精彩原创+ 更多
高清视频+ 更多
微整形热议+ 更多
美图精选+ 更多
博客推荐+ 更多

这个北大女博士最后的愿望让人泪目

“一个人活着的意义,不能以生命长短作为标准,而应该以生命的质量和厚度来衡量。得了这个病,活着对我是一种折磨和痛苦。我要有尊严地离开,爸爸和妈妈,你们要坚强地、微笑着生活,不要为我难过。”[详细]
这个北大女博士最后的愿望让人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