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或许将来不再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婚姻或许将来不再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2018年05月01日 07:17 新浪女性

“爱情在婚姻中占有这么大的位置”其实是现代人的观念,所以婚姻这两个字其实内涵一直在变,只是大家一直没有想过这件事。

关注公众号“新浪医美”,查看更多精彩原创内容!关注公众号“新浪医美”,查看更多精彩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十分心理

婚姻是什么婚姻是什么?

  Miss十: 春节期间,回乡走亲访友,免不了叙叙旧,唠唠嗑,常常在价值观的冲撞中,在频繁的情绪起伏中,我们会发现自己不知觉中已经走到与故乡、与童年的自己不一样的远方,无论在两代关系、婚恋观、自我发展等方面,都需要以未来为坐标反思过去,认知现在。

  在此我们精选了过去一年推送过的经典系列文章,其中的观点都既具思辨又具有时代共性,希望为你的思考带来启发。

  本文整理自十分心理推出的名家公益讲座系列之“麻辣情医吴迪开讲|给80后、90后:如何面对裂变的婚姻观”。

  特别提醒:文末有彩蛋。幸福研习社相关音频课程在春节期间可以免费收听。

  80后、90后和父母在婚姻观上出现了很大的裂变。年龄上,他们和父辈之间可能相差30年,但在感觉上,这两代人几乎相差了100年。

  这近乎100年的差异,其实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各方面突飞猛进发展的结果。GDP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一些痛苦,也衍生出了很多心理问题。在12年的心理工作生涯中,我对此深有感受。

  五六十年代的婚姻观 

  你们的父母大多数应该是50后,在那个年代,很可能他们就有这样一张70年代末、80年代初典型的结婚照:塑料花、照相馆,所有的夫妻都是一样的打扮。

五六十年代的婚姻五六十年代的婚姻观

  那个年代,婚姻是生活的必需品。结婚重要到可以满足一个人的基本人权。基本人权是什么?

  首先是获得一张床。如果你看过《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这部电视剧,就会知道那个年代,好几个子女和父母挤在一间屋子里,靠帘子来分隔区域,没有什么隐私可言;大家都等着结婚,结婚之后可以搬出去,可以和另外一个人分享一张床;否则在自己家里可能还没有一张单独的床。

  其次结婚还是生孩子的必要手段。

  再次,在物质生活非常贫乏的那个年代,很多家庭必需品或许是外面买不到的,有一点像男耕女织,繁重的家务劳动必须靠一男一女来完成。

  最后,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获得合法的性生活。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算得上是一个禁欲的国家;如果你不是通过合法的婚姻来获得性生活、性关系的话,那么你可能就会被扣上流氓罪的帽子。这一点,今天的年轻人很难想象,曾经有一个明星,因为被判处了流氓罪而在监狱中服刑10多年,罪名是什么呢?就是因为他多睡了几个女人。

  所以,简单来说,50后父母那一代的基本婚姻观就是:婚姻是必须的。原因如下图。

50后父母辈的婚姻观50后父母辈的婚姻观

  在这样的社会前提下,结婚的第一要求是:你的信念是“可以凑合”,人人能凑合,人人能结婚。我曾开玩笑地说,在那个年代只有两种人不结婚,一种是罪犯,一种是精神病患者。

  80后、90后秉承的婚姻观 

  简而言之,婚姻中你们要求很多东西,比如:爱情、性愉悦、三观一致、文化认同、心理支持、利益共享……而同时要满足这么多条件的婚姻,要求是非常高的。那么为什么现在剩男剩女那么多,结婚对象那么难找呢?并不是男性的数量减少了、单身的人少了,而是我们的要求很高。

  我碰到很多50后的父母经常有一个困惑就是“为什么我的孩子找不到对象呢”,很多父母不明白为什么子女找不到对象、为什么子女那么挑剔。其实你们挑剔的态度是对的,你们有理由要求那么高,因为你们一个人也可以过得不错,所以你们期待的婚姻是只能做加法而不能做减法的。简单来说,就是婚姻不能拉低我生活的质量。而如果两个人都是普通的小白领,那么结婚很可能会拉低生活质量。

今天的婚姻今天的婚姻

  现在北上广很多80后的离婚率已经突破45%了,这不是我的猜测,而是我平时工作接触到的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告诉我的。个人能力强了,对婚姻的依赖少了,对婚姻中的“不合”的容忍程度就低了。所以现代人的婚姻,10年已经算得上很久了,恋爱、婚姻中遇到的问题和变数也越来越多了。所以各位在征婚中,切忌写: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毕竟你们现在那么年轻,也就别想着金婚了,将来鬼知道啊。

  婚姻,或许将来不会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我现在在上海也参加很多公益讲座,有一个观点,很多人都觉得过于刺耳,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它很有前瞻性:我认为,在未来30、50年,在中国,婚姻越来越不会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请注意,我说的是“不会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而不是说你不会结婚、不能结婚。

  为什么呢?因为父母那个年代里必须结婚的两条原因——经济利益、性,现在都不需要通过婚姻来获取了。大家不要忘记,婚姻制度最早其实是一种经济制度,是一种更清楚的分配财产、标识财产所有权的方法,并不是因为爱情而开始的。

婚姻也许不是必需品婚姻也许不是必需品

  “爱情在婚姻中占有这么大的位置”其实是现代人的观念,所以婚姻这两个字其实内涵一直在变,只是大家一直没有想过这件事。

  现代婚姻观中还有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我”的变化,个人价值其实已经大于一个家的整体价值。

  我记得我在学心理学的时候,老师问我们一个问题,他说社会中最小的单元是什么?我和我的很多同学都回答说,那就是“人”啊,个人。但是我的老师说不对,应该是一个个家庭。当时我还表达了我的不同观点,我认为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家庭,一个人就是一户人家啊,但十几年前我那位已经五六十岁的老师坚决不同意这个观点。十几年过去,现在他或许会同意这个看法,一个人就是一个家庭,而不是说一对夫妻加一个孩子才是一个家庭。

  其实有三样东西我们常常混为一谈,那就是:性、爱情和婚姻。这是三样东西,它们各自是单独存在的,只是有时候会搅和在一起而已。有性关系不一定有爱情和婚姻,有爱情也不一定有性和婚姻,而有婚姻也不一定有性和爱情。我做咨询工作这么久,在我的咨询室中,没有爱情、性的婚姻很多,但婚姻中有利益,所以打死也不愿意离婚,这样的状况很多。

  数字所揭示的现实和现状的多元化 

  谈到婚姻观的裂变,就要说到“多元”。现代社会中同性恋、双性恋已经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无性恋也很正常。前几天我的公号发布了一篇关于日本年轻人婚姻现状的文章,是一个在日本生活的北京姑娘给我写的,我觉得日本年轻人和中国年轻人的现状蛮像的,或者说和一线城市的男女青年状况一样。比如有几条很有意思:没钱结婚、懒得谈恋爱、觉得恋爱好麻烦……所以,有一些称谓就很流行,也流行到了我国,比如:食草男、食草女、宅男、宅女。他们也有大型的单身男女类似相亲的活动,叫“婚活”。

数据数据对比

  上海2014年,居民平均初婚年龄,男性是30.11岁,女性是28.14岁,说实话这个平均数字已经让我觉得“结婚好晚啊”,平均都是这个数字了,那么也就是说明有相当一部分人是30多岁以后才结婚的。而我也问过日本的朋友,在日本,这个年龄和上海也差不多。离婚率占前三位的是北京、上海和深圳,到了30%~40%,这个情况和世界的普遍状况是一致的,就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结婚越晚、离婚越多。上海有一个区的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告诉我,80后的离婚率已经43%了,其中还有一个特点是,婚姻维持的时间都特别短,结婚一两个月、一两年就离婚了。

  我们可以通过我芬兰的朋友给我的数据进行一下对比,2014年芬兰女性平均初婚的年龄是30.7岁,第一次离婚的平均年龄是39.9,你看,婚姻也就维持了差不多9年;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比男性低个两三岁,20年来基本维持不变,而离婚率在55%,最近5年结婚人数下降了18%。另外一个状况是,北欧有很多人同居生孩子,但是并不结婚。

  我说到的年轻人这一代,其实和全世界的趋势是一样的。2011年8月20日,这个很严肃的《经济人》杂志做了一个封面调查文章:亚洲女人不想结婚。他们选取的广泛调查涉及到亚洲很多发达城市中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的婚姻状况,有台湾、香港、曼谷、东京等等,这些过了30岁还没有结婚的女性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占到25%以上。我估计对北上广的调查,肯定也是一致的;而且我估计80后这一代到了40岁,不结婚或离婚的单身女性,会达到总人口的25%~30%左右;我还认为,北上广这些大城市中,80后的离婚率肯定会突破50%。

亚洲女人不想结婚亚洲女人不想结婚

  愿我们只为爱和幸福结婚 

  咨询工作中,有一个人群让我觉得可悲可叹,就是那些“为了结婚而结婚的”,受不了父母、社会压力而结婚的年轻人,我把这种婚姻称作“焦虑型婚姻”。在我的微信公号上有过一篇文章,叫做《我眼睁睁看着80后走进只有5个月的婚姻而无能为力》,因为他们完全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结婚的,在结婚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挺不了几个月就会离婚。他们试图用这种行为,这种自伤的行为,来堵住父母的嘴,给他们一个交代,这个现象我把它称作为:中国80后和50后之间代际冲突的一个衍生物。

  过去这些年我一直在和80后打交道,2011年创办了“恋爱训练营”,帮助年轻人提高爱商。在私教课程结课的时候,我们有一个结业仪式,我会给我的学员一个信物,并且要求他们伸出右手当众承诺:我承诺,我只为爱和幸福结婚。这句承诺没有说出来的背后的意思,是我绝对不会为了妈妈的眼泪、别人的看法、社会的压力等等为了结婚而结婚,我不会苟且地结婚。胡适先生曾经说过,为自己争取幸福,其实就是在为国家争取幸福。

  80后这一代人在成长过程中高唱自我,但是在最能体现自我的婚姻大事上面,我看到的是很多人彻头彻尾地放弃了自我。等到80后40岁的时候,我很想为他们写一本书,记录这些年我看到的、听到的、体会到的80后在新旧交替中,反映到他们婚姻中的,他们所感受到的内心冲突。

  80后这一代人,我认为是非常尴尬的一代人,比起60、70后,他们非常真实地感受了这种新旧交替的影响。他们的父辈,50后,是新中国诞生后处境最艰难、心态最差的一代人,他们本身就带有重重的焦虑感,他们的处境使得他们本身就带有了很多的怨恨感,而这些焦虑和怨恨极大地影响了自己的子女这代人。

不为结婚而结婚不为结婚而结婚

  中国在变化,中国的男女关系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有很多的历史词汇,终将退出我们的生活,比如已经退出的非法同居、流氓罪,而剩女、婚前性行为等也将退出。

  我曾经在美国生活,30多岁不结婚的女性很多,但是从来没有什么所谓的剩女这样的称呼,结婚又离婚,然后再结婚再离婚的也很多。另外,婚前性行为这个词一定会消失,谁规定性行为必须通过结婚来获得,结婚为什么是获得合法性行为的护照,不结婚就不能有性行为么?所以,婚前性生活这五个字也将消失。

  最后,用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演讲: 

  一个没有GAY和剩女的城市,不能称作国际大都市。

为了爱情才会快乐为了爱情才会快乐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

精彩原创

新闻排行榜

原创视频

直播LIVE

美图精选

每周精选

明星视频

  • 情感

  • 八卦

  • 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