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自己的女人 人生到底有什么不同?

喜欢自己的女人 人生到底有什么不同?
2018年05月11日 07:53 新浪女性

自卑是人类的通性,无处不在,也无人能逃避。只要刷5分钟朋友圈,你就能看到诸多引动自卑感的人、事、物。但从你愿意觉知和改变的那一刻开始,它就不再是越不过的坎。

关注公众号“新浪医美”,查看更多精彩原创内容!关注公众号“新浪医美”,查看更多精彩原创内容!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心之助

百分百付出百分百付出

  先出一道思考题。

  朋友圈里有这样两位姑娘,年岁相当,家境相当。

  一个每天工作兢兢业业,对老公更是百分百付出,当然,也管教甚严。她的口头禅是:“要让别人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另一个呢,不管是发现老公被撩,还是工作遭遇竞争都一笑置之,然后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是我的就跑不了,我也用不着证明什么。”

  你猜,现在她们俩谁过得更好一点?

  很显然是第二个。

  不轻易被别人的一举一动所牵制,自信专注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活,这种人,活该幸福一辈子啊。

  01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不留情面的“排名表”

  “成功的唯一方法,是全力以赴地把每件事情做到最好,获得别人200%的赞许,证明自己是值得信任的。”

  一大早,就被某篇励志鸡汤刷了屏。一长串留言里,有人反思自己太不努力,有人感慨这是多年摸爬滚打悟出的真理。

  然后,大家纷纷在残暴的早高峰里艰难跋涉到公司,在工作空隙发几条朋友圈,抱怨老板苛刻,同事油滑。

  别人要么是迟到早退却受到领导赏识,升职加薪,青云直上;要么家境富裕不差钱,找个工作就为了消磨时间。而自己呢?辛苦工作一无所得,感情婚姻也不如人意,一直是“人生失败组”里的铁杆成员。

  一比较,就有了胜负高下,怎么也证明不了自己真的有价值。励志鸡汤催生的豪情壮志与深刻自省,在赤裸裸的现实中瞬间化为齑粉。

  再与世无争的人,也免不了会有攀比心:

  和闺蜜自拍合影时,尽可能睁大双眼,用头发遮住脸颊,然后还得精心修图,证明自己颜值不输别人;

  老同学聚会聊天,几句寒暄一过,话题就转到了事业发展和感情现状上,为了面子,只好编造出美好的故事,证明自己混得够好;

  听见前男友前女友的消息,就本能地期待分手之后对方过得不如自己,以证明自己真的慧眼如炬,成功闪避了渣男渣女。

  每一次的小胜利,都能激荡起心底深处隐秘的喜悦:你看,我不是最差的,还有人不如我呢!

动物世界动物世界

  看来,你最怕的事,就是成为彻头彻尾的Loser。所以那句“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才会引发那么多带着恐惧的共鸣。

  “排序”是动物世界的共性,人类尤其精于此道。在与别人的比较中胜出,得到权威的认可,有助于提升社会等级和地位,拥有更多的权力和资源,你的个人意志也会有更多的表达机会。

  把事情做到最好,收获赞许,拼尽全力证明自己各方面的价值,正是为了在排序时占据一个比较靠前的优势位置,不仅达成外在成就,还避免了失败的羞耻感和抑郁感。

  可惜,它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曾经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努力奋斗这么久,从职位最低的小助理一路升到了部门主管,还是找不到理想的另一半?

  其中有个答案很妙:姑娘,你只是想谈个恋爱,却花了太多时间在搬砖上。

  事业有成当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疗救自卑,但要与他人建立关系,靠的却是和“排序”互补的另一种原则——“联结”。

  排序原则的关键词是“权力”,而联结原则的关键词则是“爱”。

  成功换不来真爱,也就是说,即使社会竞争的成功使你暂时提升了自我价值感,你也很难把这个成果或经验原封不动地挪到亲密关系中。

  事业感情难两全,并不是什么命中注定。两者原本就遵循不同的原则,想鱼与熊掌兼得,就得适当转换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02

  “我很差”的魔咒,是怎样炼成的?

  一个刚满30岁的女人,在一场虚无的网恋中迷失。对方三天两头甜言蜜语,却怎么也不肯和她更进一步。暧昧半年多,连对方的名字和长相也不知道。

  而她不断地为对方找借口:

  他是害怕见了面之后,发现彼此都不够完美吗?可他和我聊了那么久,应该是有几分真心的吧。看来,还是我不够好,他才下不了决心。

  他若即若离,是不是因为我太差了?他事业成功,多才多艺,而我至今还一个人在外面漂着,什么都没有。

  如此露骨的爱情游戏,硬是被解读成了一个虐心的言情故事。

  带着深深的自卑,人生所有的不如意,以及遭遇到的一切不公正,都可以被归因于“因为我太差”:我有那么多缺点,所以我不值得被认同、尊重,或者全心全意地爱着。而且,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我只能认命。

自卑自卑

  其实,自卑不仅仅发生在那些在排序中落败的人身上,因为即使社会眼中足够出色的人,也未必能幸免。

  人拥有低估自我的天性,据说,连一代女神奥黛丽·赫本都会挑剔自己的外形,嫌弃眉毛太粗,腰身太瘦。但自我价值感与外在客观条件之间,并不是严格对应的。

  我经历过最深的自卑是,当我真心认为自己差到极致时,即使专业排名年年拔尖,所有级别的奖学金都拿过一遍,仍然认为自己不过是百无一用的书生,离开象牙塔肯定活不下去。

  在我内心深处,有一个严苛到极致的排序体系:小A做学术逻辑比我严密,小B社会实践比我强,小C颜值比我高,小D性格比我好,小E活得比我开心……无论怎样比较,我永远是最差的那个。

  决定感受的不完全是客观事实,更多在于我们的认知。“我很差”的信念导致画地为牢、自怨自艾,自卑越发严重;而更深一层的自卑,又引发了更多的失败体验。

  除了低估自我价值,以往的挫败经历是铸就“我很差”魔咒的第二个重要因素。

  连续几次被劈腿,会深深怀疑自己的魅力;竞岗总是失败,愤怒不平之后,也就慢慢放弃了力争上游的心思。既然努力之后仍然免不了失败,还不如趁早退出竞争,老老实实呆在安全区里,省得自取其辱。

  一旦“越界”的想法再次冒出苗头,头脑里那个严厉的评判者就发出打压、嘲讽的声音:

  你真以为自己能做到?

  省省吧,都是没有用的。

  别人有本事,你争不过。

  久而久之,“我很差”的信念变成了一道锁,让我们与外界隔离,忘记“不切实际”的渴求。这样,就不必再度受伤和失败了。

死循环死循环

  03

  如何走出自卑的死循环?

  我们都害怕被贴上能力不足、智/情商过低、缺乏魅力、一无是处等负面标签。为了逃避挫败感,更是发展出了复杂的自我保护策略。

  常见策略包括:

  最小化:降低期待,弱化或否定自己的责任,以免因为不如别人而过于受伤;

  回避竞争:一味追求和平,认为这样才不会被人讨厌;

  责怪:对失败进行外归因,如果失败是由于客观因素,就不能证明自己无能;

  争强好胜:无止境地追求成就,相信只有足够努力才值得被爱;

  自我膨胀:相信自己是最好的,并要求他人认同,来实现自恋满足;

  投射:否认自身不足,并转移到别人身上,逃避羞耻感和无力感。

  自我保护策略的功效立竿见影,但毕竟是短期的止痛剂,只能带来暂时的平衡和舒适。麻药总会失效,痛楚也总会卷土重来。与其一次次被自卑的钝刀子割得鲜血淋漓,不如彻底清理创口,进行深度的疗愈。

  应对自卑之痛,可以从这三个方向入手:

  1。找到自卑的启动机制

  你喝咖啡的时候,不小心洒了一滴在卡其色裙子上。颜色接近,又在裙褶的位置,污渍并不起眼。但你就是心里别扭,隔几秒钟就看看那块污渍,担心周围的人是不是注意到了自己的窘态,有没有暗暗嘲笑。

  自卑的起源,正是在于过度关注“别人会怎么看”的问题。每个人都有那么一两个“软肋”,不愿意被戳中。

  比如,你从小就讨厌自己皮肤不够白,眼睛不够大;比如,你十年寒窗,收入却是小学辍学的同学的五分之一;又比如,你闺蜜嫁了高富帅,被宠到天上,你却在情场屡屡受挫……

  这个你最不愿意被戳中的敏感点,就是你自卑感的启动机制。一旦触动,就会引发天崩地裂的情绪狂潮,直到使用自我保护策略勉强压制。

  此时,更有建设性的方法,是按下暂停键,想一想,这个负面的感受为什么会让你不舒服,导致你害怕或纠结的更深层原因是什么?

  了解你的自卑是如何被触动的,知道它因何而起,如何发展蔓延,背后的信念又是怎样,可以帮助你拥有宝贵的觉知,而不必把所有能量耗费在自我谴责和对外攻击上。

创伤性的体验创伤性的体验

  2。纠正创伤性的体验

  当自卑之痛再次显现时,尝试挑战你内心里那个严厉的评判声音,找到更多的可能性,给你的内在小孩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正面反馈。

  对容貌的自卑,可能来自于小时候亲戚一句玩笑话:“女孩子这么胖,长大了当心嫁不出去。”当时你很生气,刚顶了一句嘴,就被父母警告说,小孩要有礼貌,不然就没人喜欢你了。 

  人人都认为那是一句玩笑话,风过无痕。谁知道,你长大后拼命健身练出了马甲线,心里却仍然住着那个因为胖而自卑的小女孩。每天斤斤计较着热量吃东西,自虐一样地锻炼,不是矫情,是真的害怕再度陷入不被爱的境地。

  现在你长大了,更有力量了。当别人再毫无尊重地对你评头论足,嫌弃你的容貌、工作、感情和财务状况时,你完全有能力打破“要有礼貌”的不合理规则,像你理想中的父母那样,捍卫受伤的内在小孩。

  为你的内在小孩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正面反馈,你可以使用这些语句进行自我对话:

  理解她的感受:“发生了什么事?”

  找到原因所在:“你觉得难过,是为什么呢?”“这句话/这件事情让你想起了什么?”

  表达共情:“我能理解你的感受,他不应该这样对待你。”

  温和地提出更客观的想法:“我知道你很难受,但不必因为害怕就放弃自己的真实想法。”

  3。诉说与联结

  把最真切的感受说出来,本身就是一种疗愈。

  对于正处于情绪风暴之中的来访者,我会建议她们通过自由书写的方式来辅助。在情绪激荡的当下,用纸笔表达出来,不考虑合理性,也不必纠结逻辑。可以诉说感受,可以诉说想法,也可以追溯记忆。

  在看似杂乱无章的文字中,很快就闪现出了觉知和智慧的光芒:

  “原来我一直陷在同样的坑里!”

  “现在的生活就是我想要的啊,可我却因为和别人不一样而烦恼了那么久!”

  “这两年来,我第一次有了宁静安心的感觉。”

  “嗯,只要忠于内心,丢人也没什么要紧,对吧?”

  整个过程中,我没有刻意引导,只是倾听和鼓励。因为最了解你、最能体察到你每个细微感受的,永远是你自己。

  在这样的诉说中,一个人可以重新与自己、与他人建立联结,不再认为内心那些最真切的感受是可耻的、见不得人的,也就渐渐放下了治标不治本的自我保护策略。

  除了自由书写,找个你信得过、并且愿意接纳你的人倾诉,也能起到重建联结,打破排序游戏规则的作用。

  人生的最大悲剧,莫过于把日子过成一道证明题,战战兢兢地活在比较之中,又坚信自己必输无疑。再励志,再努力,做得再好,也永远在被挑剔、被鞭策、被否定。

  过低的自我价值感,真的会外化,你可能会因此遇到严苛的上司、刻薄的另一半,遇到各种各样让你确定“我很差”的事情。

  走出自卑带来的种种限制性模式,要温柔,也要有胆色。前者让你接纳自我,后者帮你捍卫自我。

  希望你永远记得,你有资格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以你喜欢的方式。

活出自己活出自己

  PS:自卑是人类的通性,无处不在,也无人能逃避。只要刷5分钟朋友圈,你就能看到诸多引动自卑感的人、事、物。但是没关系,从你愿意觉知和改变的那一刻开始,它就不再是越不过的坎。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

精彩原创

新闻排行榜

原创视频

直播LIVE

美图精选

每周精选

明星视频

  • 情感

  • 八卦

  • 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