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口头禅,也许就是你生命的咒语

你的口头禅,也许就是你生命的咒语
2018年05月23日 08:02 新浪女性

你知道吗?很多人的一生,就仅仅为了一句话而活。经常无故冒出来的那句话,也许就是你生命的咒语。

关注公众号“新浪医美”,查看更多精彩原创内容!关注公众号“新浪医美”,查看更多精彩原创内容!

  文章原标题:你的口头禅,就是你的人生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彬彬有理

  你有没有口头禅?又或者,你内心有没有一句话,经常无故冒出来?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有。你有认真思考过,经常无故冒出来的这句话,对于你而言,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吗?

  为什么你总是想到这句话,而非其他的?它究竟是如何在你脑海中形成,又是如何影响你的?

  对此,你可能会很不屑,认为“不就是一句话而已,至于这样大惊小怪吗”。

  但是你知道吗?很多人的一生,就仅仅为了一句话而活。经常无故冒出来的那句话,也许就是你生命的咒语。

生命的咒语生命的咒语

  “我想要很多很多钱”

  小琪是我的一个来访者,在我们数十次的咨询过程中,她经常说:“要是我有很多钱就好了”。

  而且我观察发现,每次遭遇不顺,或者情绪状态不好的时候,她就喜欢说这句“要是我有很多钱就好了”。

  在咨询过程中,如果一个人经常重复同一句话,那么咨询师会很警觉地意识到,这句话对来访者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很有可能,这句话甚至是这个来访者某种生命的隐喻。于是,我试图和小琪探讨这句话对于她而言,到底有什么意义。

  “你经常说希望自己有很多很多钱,这句话对你来说,有什么特别含义吗?”我试图唤醒小琪潜意识里的某种记忆。

  “有谁不喜欢有很多钱吗?”小琪反问。

  “嗯。那你有没有因为没有钱,有过什么不太好的体验?”我继续问。

  “天啊……那简直太多了。”小琪感叹道。

  小琪出生在一个父母身体都不健全的家庭,这个事实引发的继生事实,便是家里的经济条件也比较拮据。

  小琪回忆说,自己从小就是学校里的“特困生”,为此,她经常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和老师及同学们的关系也弄得很糟糕。

  在小琪的记忆里,同学们经常欺负她:比方说在课桌上划线,不准她过界,如果过界了,就会推开她;再比方说,如果和同学发生了争执老师一定叫她去办公室进行批评教育,而非争执的另一方……

  在小琪幼小的心里,她坚信这一切的不公正待遇,都是源于家里的贫困。她总是幻想“如果我有很多很多钱,他们就不敢这样对待我了”。

童年童年

  这个信念并没有停止于童年,而是伴随着小琪长大。

  比方说家庭聚会的时候,表兄妹们的日子都过得比较好,小琪就会觉得自愧不如,然后心想“要是我有很多钱就好了”;

  同事聊天的时候,小琪也经常能从对话中,看到别人对自己的嫌弃,然后又想“如果我有很多钱,你们肯定不会嫌弃我”。

  这个核心信念,像一堵墙,将小琪撕裂成幻想和现实两个部分。现实中的小琪,就是经常能从各种比较中看见对自己的不满;幻想的部分,则是总是憧憬着“有很多钱的话,就可以拯救我”。

  “我的价值等于金钱的价值”

  情结(complex)这个词儿,是心理学家荣格首先在心理学领域提出来的。它的具体含义,各个流派都有不同的解释。

  在荣格自己看来,情结是:“一种无意识的组合,是人关于观念、情感、意念的综合体,最终会通过人的语言、行为等方式表现出来。”

  毫无疑问,对于小琪来讲,“我想要很多很多钱”,就是她自己某种情结的外化。

  在小琪根深蒂固的观念里,自己被同学欺负、被老师批评、被亲戚嘲笑、被同事奚落,所有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自己家里没钱,自己很穷。

  倘若她家也能像其他家庭一样富裕,那么她应该就能受到更好的待遇,她的成长经历中也会有更多快乐的回忆。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好奇,小琪家里到底有多贫困?是屋顶残桓的家徒四壁吗?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饥饿难忍吗?是衣裤缝缝补补几十回吗?

  不。小琪的家里,虽谈不上奢靡,但也不至于家徒四壁。

  母亲有正常的工作,亲戚也多少有些帮扶,小琪的家庭算是正常工资阶层,满足温饱之余,也可以偶尔提升生活品质。

  实情如此,小琪为何还会体验到自家的贫穷,继而希望有很多很多钱呢?

  答案在于,在小琪的潜意识里,她的自我价值在生命早期就被剥夺了,她体验不到自己的价值,她就好像一个空心人,到处在找“我到底是谁”的答案。

  终于,在学校教育中的遭遇,让初有自我意识的小琪好像发现了有关自己的秘密:

  原来,我是个穷人!

  原来,我不被大家喜欢,就是因为我没有钱!

  原来,只要有钱了,所有人就都会喜欢我了!

  小琪相信,自己的价值完全等于金钱的价值。所以,为了更好地体验到自我价值,她就拼命寄希望于自己变成一个有钱人。

  每每在现实中遇到挫折,她就会让自己活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在那个世界里:她是个富婆,她可以对别人指指点点,她可以扬眉吐气,她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再也不用忍着内心的委屈不发。

  “没有钱,我也可以很好”

  很显然,对于小琪而言,“有很多钱,我才有价值”是一个错误的核心信念。而造成这个核心信念的成因,不是她家庭的贫困,而是她父母亲的人格。

  小琪的母亲,是一个比较挑剔、性格严厉的女性,对待小琪的方式,也以指责打骂为主,在小琪的记忆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她就会一巴掌打到我头上”。

  除了有个暴烈的母亲,小琪还有个软弱的父亲。因为自己身体残疾,父亲经常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不满,倾泻给小琪。

  小琪说:“每次听到他和我抱怨,我都想逃开。”

  在这样一个三口之家,建立规则的父亲是缺位的,温柔慈爱的母亲是缺失的。本该在爱中健康成长的小琪,无奈被严厉、忽视、委屈等包裹。

  除了惴惴不安,除了迷失错乱,你还能要求一个孩子怎么办?

迷失迷失

  在后续的咨询中,我让小琪尝试了一下角色置换:假想,你的班级上除了你是一个特困生,还有另外一个特困生:

  她总是以微笑示人,对待人也很有礼貌;遇到不会的问题,也很谦虚地跟同学请教;放学的时候,也会主动邀请同学一起回家。

  你觉得,你会讨厌她吗?你会嫌弃她是一个特困生吗?你会因为她贫困就瞧不起她吗?

  小琪想了想,说:“不会,我觉得她挺好的”。

  我又问:“同样都是特困生,你为什么觉得她挺好的,觉得自己很糟糕呢?”

  小琪没有回答我这个问题,而是在我对面,默默流泪。

  在那次咨询结束的时候,小琪说,她理解了,“即便我没有很多钱,我也可以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小琪生命的咒语,看似被打破了。但是或许她不知道,那只是她黑暗的深井中被悄悄照进的一束光,距离她内在世界的天朗气清,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在等着她。

  让人值得欣慰的是,好在已经照进了一束光。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

精彩原创

新闻排行榜

原创视频

直播LIVE

美图精选

每周精选

明星视频

  • 情感

  • 八卦

  • 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