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信仰,可以让女人受用一生?

什么样的信仰,可以让女人受用一生?
2018年06月02日 08:30 新浪女性

我们每个人都是堂吉诃德,因为我们需要修复创伤,所以把所有的风车当成了魔鬼,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命运之战”。

关注公众号“新浪医美”,查看更多精彩原创内容!关注公众号“新浪医美”,查看更多精彩原创内容!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心之助

  1

  我们为什么喜欢看电影?因为电影是鸡汤。

  任何电影都离不开四个字:屌丝逆袭。哪怕你在电影开头是个高富帅,傻美甜,也要在电影中段让你屌丝一把,最后才能迎来辉煌的高潮——成为胜利者。

  《钢锯岭》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在冲绳岛战役中,日本人付出死伤十万人,美国人付出死伤7万人的代价,才终结了这场人间地狱一般的战争。

  这样传奇的战役,自然会诞生传奇的人物,医务兵道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从被日军占据的阵地上,偷偷抢回近100名受伤的美军士兵,但这对他来说,只是人生第二次生死的考验。

《血战钢锯岭》剧照《血战钢锯岭》剧照

  他人生最艰难的考验在于他在参军时就成了美军的奇葩: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坚持不拿枪的美军士兵。

  其实真正的高潮不是发生在冲绳岛上,那个高潮较量的,只是生和死。而真正的战争,是发生在人际之间,事关我们精神上的生死存亡。

  军队是一个尚武的地方,所谓尚武就是强调男性精神,我们知道任何轰轰烈烈的背后,都是不堪一击。我们越是强调什么,我们就越是恐惧什么。

  当一群男人天天研究怎么做才能更“爷们”的时候,其实他们在告诉我们所有人:我非常非常觉得自己不是爷们。

  道斯做了一件这些男性认同恐惧症们的最害怕做的事情:做一个异类、奇葩,被群体孤立者。

  在这群人中间会诞生两种人:1.loser  2。英雄。两者点区别就在于信仰。没有信仰,你就是loser;有了信仰,你就是英雄。 

  2

  那么,什么是信仰呢?首先你要相信;然后你还要“高山仰止”。

  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你要相信一个让你仰头才能看到全貌的东西,换句话说,你要相信比你更伟大的事物。更简单点儿说:你要有大腿可抱。

  有人说,这个电影给了这个已经几乎没有信仰的世界一剂强心针。其实这么说是不对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信仰,只不过,信仰的品质已经大有区别了。

  我们信仰其实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肉身的信仰

  我们所有人从人之初都是同一个宗教的:妈妈教。或者说是父母教。我们以自己的父母为骄傲,不仅会相信他们并崇拜他们。他们会给我们三种元素,这三种元素,决定了我们一生的生命品质。

  1、希望感 2、意志力 3、目的性

左 代表期望,右 代表现实左 代表期望,右 代表现实

  A。希望感

  什么是希望?希望就是当我们在不确定的时候,还拥有对未来乐观的期待。

  为什么有些人那么厌恶鸡汤文?因为所有的鸡汤文只对内心有希望品质的人有效果。

  如果我们在人生的初期,没有培养起希望的品质——比如当我们想吃奶的时候,总是等不到奶吃;或者总是吃不够;或者想要吃奶,却总被妈妈误解为想要尿尿;或者吃到的,都是品质很差的奶——妈妈营养不良,或者家里很穷,只能和稀粥;又或者在孩子不想吃奶的时候强迫喂奶,在孩子吃饱的时候,还要拼命灌……

  过度稀缺、过度饱和、过度忽略、或者总是共情错误……这些都会导致孩子不相信自己会得到足够好的照顾,于是就会产生“绝望”的品质。如果一个人绝望的品质太强烈,那么他就会很容易放弃,遇到困难,他们不会期待自己可以熬过去,可以屌丝逆袭,反而会确信自己绝无可能幸存。

  很多人婚姻危机了、事业危机了,就要寻死觅活,就是因为他们的绝望品质实在太好了,而希望的品质实在太差了,所以他们很容易就放弃了,不仅放弃了婚姻,而且还要放弃生命。

  一个人的希望品质就是他一生最基础的存粮,如果一个人希望品质太弱,那么他很难在这个世界上追求多么高品质的生活,因为那些对他(她)来说,太贵了。

  B。意志力

上图代表最简单的路,下图代表我的路上图代表最简单的路,下图代表我的路

  如果一个人有足够多的希望品质,那么他就敢于坚持自我。也就是说,他如果总是在坚持的过程中获得益处,那么他就更愿意忍受挫败。

  我曾在机舱里看到一个孩子忍受长达1个小时的哭泣,只是因为他想要坐在爸爸身边,不喜欢坐在妈妈身边。

  最终他如愿以偿了。在和父母的较量中,他赢了,这就是他一直坚持的红利。

  如果他的父母在他哭的时候一巴掌下去,把他打服了,他就不会相信自己的坚持会有什么效果。所以太乖顺的孩子,长大了难有出息就是因为这个,因为他很少得到真正展现自己意志的机会,他不相信自我的力量,足以抗衡这个世界。

  C。目的性

你的决定你的决定

  有人会说,难道这样一直哭闹的孩子将来就会有出息吗?不会的。因为他不会共情他人。

  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很容易造成一种骄傲和狂妄,他只会拥有自我的价值感,但在人际关系中,他无法获得与他人连接的幸福感。

  当他有足够的希望品质,也有足够对自己意志坚持力的时候,他需要回答一个问题:我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你这么问道斯——这个舍生忘死营救了100多名战友的医务兵的话。他会回答你:因为上帝不让我们杀戮。

  为什么上帝说什么,你就要做什么?因为不听他的,你就要遭到惩罚,你就要被打入地狱。

  为什么你会信这一套?

  电影中已经有了答案。当道斯用一个板砖把哥哥打晕的时候,他就进入了上帝所说的地狱。

  如果哥哥因他而死,那么他将如何面对父母?父母又如何将杀人凶手继续当做自己的儿子?这是最可怕的场景——尤其对一个孩子来说——你被父母抛弃,而且被全社会抛弃,你将彻底成为孤家寡人。

  所有的原罪,都来自两个源头——一个是自己被毁灭,一个是将他人毁灭。但将他人毁灭最终还是会导致自己被毁灭。

  他哥哥被救回来,但他从此生活在对自己的攻击性的巨大恐惧中,上帝的戒律成为他唯一的避难所——如果你遵从上帝的旨意,你就不会失去父母,因为父母是听从上帝的。

  如果他从小生活在一个野蛮人的社会里,如果他把兄弟打死,会被族人认为是一个勇士,他哥哥死是因为他太弱了,而我们的部族不需要孱弱的男人,这样的人就应该被淘汰。

  如果他生活在这样的逻辑里,他就不会有罪恶感,就不会恐惧自己被父母抛弃,也就会相信另外一个上帝——喜欢杀戮的上帝。

  这就是道斯成为英雄的前提——创伤。

  如果你有足够的阅历,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执着后面,都有一个创伤,而我们所有的执着,都其实是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修复创伤。

  你的创伤有多大,你的信仰有多坚定。所以那些在战场上瑟瑟发抖的士兵,不是因为他们没有信仰,而是因为他们信仰不同的上帝,他们信仰的是“绝望真理教”。他们会特别执着,相信他们是没有希望的,是没救的。

  而心理学有一个说法“自我验证”。也就是说:信则灵。

  有人问我,像我这么优秀的女孩,为什么就是没法有幸福的婚姻呢?

  
检验到她的信仰,就发现,她是皈依了“绝望真理教”。她只是在意识层面追求所谓的幸福,但其实她的潜意识层面,是不相信的。不相信,其实就是一种相信。相信的是黑夜,而不是白天。

  也就是说,我们的人生目的,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来自创伤,我们要不断修复它。有人用悲观的方式修复,比如活成一滩泥;有人用乐观的方式去修复,活成一根坚挺的阳具。

  说到这里一言以蔽之,我们一生就是活在这句话上:只要我这么做,我就可以修复创伤。但是如果我们只有希望的品质,或者再加上意志的品质,我们可能只有“肉身的信仰”。

  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一个女人没有了婚姻,没有了家,她就觉得人生的一切都毫无意义了。她只能把信仰建立在一个男人身上。或者一个男人如果失去了工作能力,他就把手枪放在嘴里,把自己轰死——这是海明威的死法,他只能把信仰建立在自己身上——他的写作能力上面。

  无论是把信仰建立在他人身上,还是建立自己身上,都会有一个局限性——万一这个人或者你的能力不存在的时候,也就是你面临精神死亡的时候。 

  3

  第二层次是不死的信仰

  那么真正保险的信仰是什么呢?不死的信仰。比如上帝,比如“道法自然”。也就是说,上帝的伟大在于,他是全人类的爹妈。佛陀也好真主也罢,都是同样的意思。

  因为他们是不死的,可以永存的,我们无处消化的情绪和需要,都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满足。但这需要一种内化的能力。因为没有足够好的希望品质的人,是没法相信上帝这样的存在的。

  他们会说:“我想哭的时候,上帝会跟我说话嘛?在我被人欺负的时候,上帝会为我出头嘛?我不知所措的时候,上帝会给我指引嘛?”

  如果一个人没有得到足够的安抚,足够的指引和保护,他就很难将这些经验存储起来,完成将信仰抽象化的经历,于是他就要不断完成信仰的“原始积累”。不断依附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以此来完成他的希望品质和意志品质。

  所以就会有这样的现象,家里有两个兄弟,被偏爱的弟弟长大了对父母反而不亲,被忽视的哥哥长大了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那就是因为弟弟拥有足够的爱,可以内化父母的爱,拥有了离开父母而靠着这些存粮到外面的世界探索的能力;而哥哥因为从小没有完成这个原始积累过程,他不得不停留在“肉身信仰”阶段,无法靠着“抽象信仰”活下去。

  就像是道斯,他到了军队这个极度强调父性权威的地方,可以公然对抗整个军队,一方面是因为他从小就获得了藐视父亲的权力,父母冲突,父亲拿枪威胁母亲,他一把抢过父亲的枪,反戈一击。在心理层面他已经彻底击倒了父母。

  他敢这么做,一是因为他妈妈支持他打倒父亲,二是因为他建立了上帝这样一个更理想化的父亲,更是因为他的父亲也支持他打倒自己——因为他的父亲被战争所创伤,一直都生活在“幸存者内疚”里,换句话说,他的信仰已经从“生的信仰”变成了“死的信仰”——他只恨自己没死在战场上。

  他去打倒军队,一方面是继续打倒这些父亲们,另一方面也是为父亲出气,所以他的父亲会那么坚定地站在他一边——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完成了和解。

  但更重要的是,他因为可以内化父母对他的支持,而可以自我安抚,即使被群体孤立乃至霸凌,他都面无惧色,因为他的存粮还是非常丰厚的。

  而很多人之所以放弃,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获得这种被父母共同给予的这么充足的爱。

  没有这份爱,他无法升华他的攻击性。如果他的爱不够丰富,他很有可能会在比较低的层次变成他的父母同一版本的产品——也在婚姻中成为攻击者或者被攻击者。就像是他的爸爸那样重复着同样的人生。

  战争或者说灾难的可怕就在于它很快就会检验出一个人的存货有多少,在没有遭遇足够多的挑战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是达标者,但真正到了“真金要看火炼”的时刻,每个人都被“信仰的档次”就拉开了。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剧照《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剧照

  今年还有一个大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说的也是一个遭遇了战争的严酷考验以后,进入到一种创伤应激障碍的状态,庆典上的烟火都会让他陷入到惊恐状态中。

  他一直都面临着选择1。选择心理咨询,修复自己的创伤2。选择团队,以这些兄弟作为信仰。

  他选择了后者。这就是一个相对典型的“肉身信仰者”的特点。他不会有“抽象信仰者”的坚定,因为他更隶属于“绝望真理教”。

  4

  第三层次是超越信仰

  有人会说,你说所有的信仰都来自创伤,那么如果我们创伤好了以后,我们信仰的是什么?

  很多人小时候很穷,成为富翁以后,就不知道该追求什么?很多人小时候很丑,长大后整容成美女,然后就不知道追求什么?

  很多人小时候很缺爱,长大后,养孩子特别开心,孩子长大了,不知道追求什么。

  我们的信仰其实是需要不断升级的。

  信仰绝望的,会不断恶性循环,走向毁灭,越来越觉得自己没救,世界也没救了。信仰希望的,则会不断良性循环,从毁灭中一次次幸存,最后信仰的,越来越不像人。

  就像是道斯,他信仰的是我要救人,我要救人,我要救人!

  当他每多救一个人,他就越可以完成他的幻想——我可以修复我内心的创伤,我可以弥补我的罪恶,我想杀死哥哥,想杀死爸爸的罪恶感,就可以被这么多人命的拯救覆盖住,我就能创造一个没有伤害的理想国。

  这种信仰,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带有一定的幻想成分,一定的骄傲和自恋的成分的。他如此亢奋,其实是因为他无法进一步消化这个世界上最难以消化的东西:无意义感,空虚、孤独和死亡。

  一切信仰的来源,都是来自这些元素,来自丧失。

  丧失,是无法修复的,无法挽回的,就是单行道,就像是你我的童年,青春。而信仰这东西就会告诉你,不,你只要相信我,一切都还可以补救。

  绝望其实不痛苦,痛苦的是:你一边绝望,一边觉得,我不应该这样活,我应该那样活。

  这不是“认命”,而是“任命”。前者是认识命运的不可名状,不可逆转,认识人力的有限和宇宙的无限,并学会欣赏丧失和无可为的“空”。一种是任凭命运的蹂躏,但内心深处根本不接受这个世界本身,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冤。

  我们每个人都是堂吉诃德,因为我们需要修复创伤,所以把所有的风车当成了魔鬼,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命运之战”。

  但最终,如果我们拥有了智慧,或者存货足够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风车只是风车,我们不再需要信仰,也不再需要战斗,这个世界从未与我们为敌,而是我们想要和这个世界为敌的。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

精彩原创

新闻排行榜

原创视频

直播LIVE

美图精选

每周精选

明星视频

  • 情感

  • 八卦

  • 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