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朋友圈里不是人,是人设!

你在朋友圈里不是人,是人设!
2018年07月08日 08:29 新浪女性

荣格认为,人格面具的本质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你拼命地塑造好的形象,最根本的目的是得到认可。

关注公众号“新浪医美”,查看更多精彩原创内容!关注公众号“新浪医美”,查看更多精彩原创内容!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维小维生素

  朋友圈人设=完美的自己

  你什么时候最讨厌自己?

  场景一:回到家里,明明疲倦到极点,一抬手就想把手提电脑给扔了。

  结果,还是开机,打开excel,拍了张照片发到朋友圈,并且很有心机地@了老板。

  场景二:某一夜,你手忙脚乱冲奶粉,老公在拼命“吃鸡”。你修炼了二十年的情商也终于失效、爆发、不可收拾。

  然而,一夜争吵之后,你还是特地上了口红,咔擦来了一张恩爱照,转手就发到朋友圈。因为,那天是众所周知你们的五周年。

  场景三:参加一个只有陌生人的行业峰会,到处都是“总”,到处都是微笑。某总发言的过程,你差点困到睡着,全靠旁边的同事把你摇醒。

  刚眯开眼睛,你反应迅速,拍了几张台上的照片,配上高大上的壮志豪言,转身就发到同事圈。

开会开会

  这样的自己,真的好分裂,但是又无处不在。

  在朋友圈,我们是尽职的下属,有爱的父亲,温柔的妈妈,善良的朋友,积极上进的自己。

  有那么一刹那,我们会有这样的错觉:嗯,我就是这样完美!

  什么时候的自己最完美?

  朋友圈看到大家都点赞的时候。

  可是现实生活中真的我们完美无缺么?什么时候,我们在刻意给自己备注几个标签了?

  这不是标签,这是人设。

  何为人设?

  简单讲,就是角色设计。

  是的,你脑海中想到的是正确答案——明星。

  明星太需要人设了,为什么呢?因为人设可以展现他们正面、积极、优秀的一面。但是稍一不注意,就会被观众认为是人设崩塌或者放飞自我。

  最典型的人设崩塌,我想起了薛之谦。

  薛之谦大红大紫之时,前脚在演唱会上为前妻唱歌,在微博上演深情复婚大戏,后脚被前女友踢爆各种内幕。

  他善良、专情的好男人形象全面崩塌。以人设成名,也因为人设败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薛之谦薛之谦

  最典型的放飞自我,肯定是郑爽。我们心目中的柔弱郑爽,应该是可爱的邻家女孩,温柔秀气,知书达理。

  可是郑爽抽烟,素颜,想哭就哭,发脾气对待综艺,贴着痘痘贴就给粉丝签名……真实,不做作,任性反而成了一种新人设。

郑爽郑爽

  我们每个人都有人设,还不止一个。

  你从来都是父母的乖女儿,领导的好员工,朋友的好闺蜜,细心的合作商,善良的陌生人,友善的同学,体贴的爱人,热心的邻居。

  苦心营造的朋友圈人设就像给自己的紧箍咒,我们深深害怕一不小心,就把它给毁掉。

  为什么我们会这么在意朋友圈人设?

  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指出过这样一个现象:

  每个人都有一副“人格面具”,这副“人格面具”是人经过对自我人格的伪装向社会展示出来的。

  荣格把“人格面具”解释为个体和社会的一种折衷产物。

  比方说,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可能扮演主管的角色,回到家里又要扮演丈夫、父亲或儿子, 走在马路上,他的行为举止要符合一个公民的要求。

  你每一条精心编制的朋友圈,都是一张美好但可能并不真实的“面具”。

  荣格认为,人格面具的本质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你拼命地塑造好的形象,最根本的目的是得到认可。

  不要扯什么朋友圈虚伪了,说到底,这是一种动物的本能。

  我们想融入这个社会认同的每一寸,也想在别人心目中不是异类。

  于是,先在别人心里面立个flag:这就是我,也是我想要成为的样子。

粉饰粉饰

  咱们发的每一条朋友圈,心中早就预设了一个“观众”。

  Ta可能是领导同事,可能是你颇有好感的一个新朋友,当然,也有可能是远在家乡,时刻挂念你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然后,每当宣誓了一个“政治正确的自我”之后,我们每隔半分钟就要点开朋友圈,看看“预设观众”有没有到场鼓掌。

  如果没有,虽然有点失望,末了还要装模作样地统一回复个“谢谢各位亲”,“表演”才算落幕。

  然而,心理学家也指出:一个人过度掩饰自我,反而会让你在面对真实的自我时无所适从。反而,最终让自我评价越走越低。

  于是,我们是朋友圈里最完美的人,却成了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

  不要让朋友圈人设,

  埋葬了最真实的自己

  还记得“香奈儿穿一次就扔”的出处吗?它来自一个干洗店妹子的一个朋友圈。

  画风是这样的:

干洗店妹子的吐槽干洗店妹子的吐槽

  干洗店妹子真诚又可怜的吐槽,让几百万网友笑到肚子抽筋。大家似乎瞬间明白了——承认自己的虚荣和无知,似乎也没什么可丢脸的呢。

  卸下了包袱,反而一身轻松。

  这让我记起年初,我到上海出差,空暇之余,约了一位多年不见的初中同学。

  在朋友圈里,我这位同学是个五星级的美食家。满屏都是米其林,Whisky,精品咖啡……

  果不其然,拜访她那天晚上,她带我吃了一家号称米其林三星的餐厅。实话说,味道差强人意。当然,也可能是我段位太低,品不出来。

  回家的路上,我们穿过旧街区,她突然指着一个冒着白烟的档口,“哎,这家的小笼包特别好吃,我去看看还有没有。”

  5分钟过后,她提着一个塑料袋的小笼包蹦蹦跳跳地回来了,“运气真好,最后一份!“

  就这样,我们两个人,穿着高跟鞋,站在路边用一次性筷子吃起了小笼包,味道果真不赖!

  我有点意外地说:“真没想到,你也会吃路边摊啊!“

  她有点为难地笑了:”咳,朋友圈都是发给同事领导还有合作商看的。公司刚起步,需要不断去试吃高端餐饮嘛~“

  “这么好吃的小笼包,就不值得试吃啦?”我半开玩笑打发她。

  她犹豫了两分钟,提着塑料袋拍了一张,配文发圈:

  10块钱的张姐小笼包,我给101分。

  接着,她松了一口气,“天啊,我居然在吃路边摊,难以置信!”然后自个儿笑得前俯后合。

  后来,听说他们公司还真和这家张姐小笼包谈了合作,把小笼包做出了高端气质又不失地气儿,开业以后一直是招牌产品。

  小笼包也能完胜米其林充分说明,真实,往往是另一个维度的力量所在。

  其实,被所谓的朋友圈人设榨干了最真实的自己。这样的人生蛮累的。

  有点糟点,其实也不失可爱。

  记住:你就是你,不一样的烟火,无可替代,也没必要粉饰太多。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

精彩原创

新闻排行榜

原创视频

直播LIVE

美图精选

每周精选

明星视频

  • 情感

  • 八卦

  • 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