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有3套房,但我还是个穷人”

“老家有3套房,但我还是个穷人”
2018年09月25日 07:27 新浪女性

拿着三套价值400万的房子,和拿着价值400万的债券没什么差别。在北京,我依然要挤地铁、租房子、顶着随时被房东加租和赶跑的慌张,去过每一天。

关注公众号“新浪医美”,查看更多精彩原创内容!关注公众号“新浪医美”,查看更多精彩原创内容!

  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维小维生素

  一位朋友最近说,自己老家有三套房,但他觉得自己依然是个穷人。

  我惊讶地问他,从何见得?

  他说,我这拿着三套价值400万的房子,和拿着价值400万的债券没什么差别。在北京,我依然要挤地铁、租房子、顶着随时被房东加租和赶跑的慌张,去过每一天。

  我明白他的心情。似乎房子这东西,真的有它存在的温度。

  很明显,它和400万的债券差别就是:它是刚需。

  然而问题来了,刚需这个东西又是怎么定义的呢?

  如果把房子看成保值品,到底房子是刚需,还是理财这件事是刚需?

  刚需到底是什么?

  我记得我的小时候,洗面奶这玩意还没来到我的视线,我坚持用冷清水洗了18年的脸,也不见得皮肤有多差。

  然而现在,某次出差忘记带洗面奶的感觉是:天要塌下来了。

  急急忙忙跑出去,不惜打车从开发区跑到市区,也要买一个心仪的牌子。似乎我早就忘了,不用洗面奶也可以活着这回事。

  所以,刚需在这里,是习惯。

房产房产

  同样地,习惯了北上广深的拼劲,便再也受不了老家的悠闲;

  习惯了市区的热闹和便利,再也没兴趣在郊区奔波一小时上班。

  所以,买五六万一平的一线城市中心房,真的不是矫情,不是铺张,只不过是习惯。刚需在这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传承。

  再举个例子吧。我认识一个企业老板,以前是一个苦逼的底层公务员,非常穷。除了对领导唯唯诺诺,对企业老板点头哈腰,对生活毫无反击之力。

  他说,当时心里最渴望的,就是拥有一块手表,因为办公室里人人都有,唯独,他像个异类一样。

  直到后来忍无可忍,自己跳出来干,偏偏干上了最赚钱的行当直播。他当时真的是拼了,几乎二十四小时不睡觉,每晚陪着主播做运营。

  干了半年,赚了100万。

  分到红的第一天,他跑去全市最好的商店,最好的钟表柜前面,一口气买了两个10万块的手表,左手戴一只,右手戴一只。苦苦压抑过的念想,就像火山迸发一样,喷涌而出。

  所以,刚需在这里,是欲望。

  就像有的人,明明买一套普通房子就能读上小学,偏偏要挤破头买重点小学的学区房。明明一厅三房都已经足够三代同堂,但是就是喜欢自己家一套,老人家一套分开住。

  你说这算不算刚需?我能不算吗?

  刚需在这里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生存线索。

  就因为这条线索,多少人憋着一股劲儿,跟生活的恶意苦苦对抗。

  这样看来,刚需是个伪命题。因为这世界根本就没有被定义了的刚需。

  你想留在城里得到户口,是刚需;

  你要跟婆婆分开住,必须是刚需;

  你想孩子上个好学校,绝对是刚需;

  哪怕很个性化的,你只是单纯希望不要落后于办公室那帮,买了房还老是晒朋友圈的妖艳贱货,也是刚需。

  我们似乎都误会了买房这件事

  然而,更为潜藏的刚需是,中国人真的不知道往哪投钱。

  房子,实实在在的,见得到、摸得着、用得上,比债券更让人省心。 

  回到房子的本源,其实它是个居所。然而,一旦和理财这件事挂钩,它摇身一变,成了个理财产品。

  你说温州大妈在拼团炒房,愣是炒高了房价的泡沫,大妈估计就不服了。其实她们不是在炒房,人家不过是在理财。所以,在中国,炒房也可以成为刚需的一种。

  关于炒房和刚需的界限,我给大家讲一个身边的例子。

  有一个银行客户经理,我暂且叫她房姐。她在银行工作的时候,就特别留意积累房源和高端客户。

  她本职工作就是要把一众企业老板伺候得贴贴服服的,而一众企业老板们,偏偏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买房。所以她就业余做起了房产中介。

  据说最高峰的时候,给一个老板在广州买了三十多套房子,除了中介费,老板还满心欢喜地给了她1万块的大红包。她自己也在众多笋盘当中入手了一二,常常一年就翻个30%。

  她渐渐认同了一个新中产们特别流行的想法:正职工作,是用来获取身份的;工作之外,才能真正的赚钱。

  扎心了!死工资能养活人,但是养不富人。

  于是不久后,她干脆直接离开了银行,单打独斗做起了房产销售。单枪匹马地,把卖房子的小红旗插遍了全国,听说最近还插到了日本、泰国和柬埔寨。冲出国门,走向亚洲。

  她跟我分析说,其实房价真的是有周期的。这个周期不是涨跌循环的周期,而是上到一个水平很难跌下来的周期。

  比如说,拿北京来说,2013年到2016年基本上都在4万左右起伏,是一个周期;但是2013年到2018年,基本上就在5-6万之间起伏,中间再多小跌,也回不去2013年的周期状态。

北京五年房价走势图房价走势图

  北京五年房价走势图(来源:城市房产网站)

  再看看二线城市苏州。

  同样地,走势有个明显的“台阶”出现在2016年。随后的几年涨涨跌跌,却再也没有跌破过16年之后的新台阶。

北京五年房价走势图房价走势图

  这说明了什么?

  房姐的初衷并不是炒房,房价的起点也并不是暴涨。

  只不过,一点一滴的刚需,各式各样的诉求,撑起了房价的坚挺,还把它变成有钱人的理财产品。

  而且,还是特别有安全感的理财产品。

  买房这事儿,可能是伪刚需

  为什么房价一直居高不下?不为什么,就因为稀缺性。

地段地段

  北京大学徐远教授就曾经说过:

  影响房价的根本因素是“位置”。土地可以供应,但位置是独一无二的。

  这话是相当好理解了。这些年,老是有人吹嘘房价下跌,“吓出一身冷汗”,然而,谁敢吹自己是北京三环以内的?地段决定了一切。

  讲到底,买一套好城市、好地段、好配套的房子,总比买起起伏伏的股票来得心安。稀缺性,已经让刚需的意义非常模糊。

  你说,人如果只是需要一室之所,跑到河北省也不应该介意;

  如果只是需要一个入读学位,给赞助费也可以;

  如果只是需要理财投资,买几百万债券也挺稳健的。

  为什么非要房子?

  无非是,它绑定了资源、学位、户籍、便利、财富,它本质上是一个人欲望的真实反应。

  我们振臂高呼的刚需,说到底其实只是自欺欺人的伪刚需。

  真正的刚需们,可能一直在排着队,咬着牙,忍着穷,等着一个遥不可及的经适房名额。

  最近,常听到一种霸气的说法:“房子6套以下,都是刚需。”——自己住,父母住,岳父母住,一套给女儿,一套给儿子,还有一套理财放租。

  人生赢家的刚需,的确有点魔幻。

  如果永远不用交房产税的话,这标准我也是答应了。刚需是个口号,它在很多中产的聚会里,更代表了无处安放的野心。

  房子是用来住的,房子也不是用来住的。

  它是普通老百姓的养老期待,更是一个年轻人前进不止的动力。

  投资是一场修行,买房也是。如果你还有点钱,不妨先上车——罗曼蒂克不能当饭吃,但房子能成为焦虑的摆渡人。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

精彩原创

新闻排行榜

原创视频

直播LIVE

美图精选

每周精选

明星视频

  • 情感

  • 八卦

  • 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