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都说春节回家过年,但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家了吗?

虽然都说春节回家过年,但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家了吗?
2019年01月29日 00:50 新浪女性

他将初生猴子和两个玩偶放在一起,一个用布制作,提供温暖但不提供食物;另一个用铁丝制作,冰冷生硬但却有一个装满牛奶的奶瓶。

关注公众号“新浪医美”,查看更多精彩原创内容!关注公众号“新浪医美”,查看更多精彩原创内容!

  来源:彬彬有礼

  春节过年回家还是不回家,这是一个问题。

  前几天朋友看了文章《恋爱时如何提高你的安全感?》后和我说:

  我在想,现在的年轻人是不是大多数都向往那种不依赖的爱情?哈哈…。。。

  她的提问让我想到健康的爱情是需要依赖的吗?一个有安全感的人就意味着这个人不需要依赖任何人吗?

  所以,今天我们准备从回家过年开始说起,带你梳理一下‘安全感’的正确打开方式。

  1

  家=过年回家?

  最近,自己的微信群多了很多类似以下画面:大家都在助力抢票,为了回家过年。

  每次助力成功就像早晨赶地铁早高峰一样,也许自己挤不上地铁,但身后的人一定会帮你努力推上去,场景感人。

抢票抢票

  回家过年这事儿,从小到大的认知里都觉得天经地义、无可厚非。

  有朋友说这很轻松,甚至压力太大就想回家休息,所以春节不过是又一次回家的机会。

  而有朋友却认为回家过年并不轻松,有时更感觉是一种使命感,甚至开始纠结“今年春节到底还回家吗?”

  打开微信,输入‘回家过年’四个关键词,就会出现很多类似‘201*年回家自救指南’,‘春节回家前必看…’,‘做**事才算孝’等文章,大多数文章里都会提到每年回家的几大必备主题:

  被催婚,去相亲,催什么时候生娃,亲戚开启八卦模式,比如你的年终奖是多少?你买车买房了吗?…。

  虽然家人们用他们的方式表达着对你的关心,但是却传递出了焦虑的情绪和隐形的压力。

  所以‘春节是否回家’就成了当代人的一个选择难题。

  曾经我们都想回家,因为那是回一个避风港,但慢慢长大后发现,回家是一种责任,未必轻松。

  那个曾经提供安全感的港湾现在需要的是我们的供给和支持,无法再继续从家里索取,也要学会付出了。

  那么新的一年,我们要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避风港呢?

  2

  家=拥有一套房子?

  有朋友说:

  买了房子才觉得有个家。

  也有朋友反驳:

  家对我来说更像一个房子,淡漠点说,就是过年时候用一下。

  想想自己离家大概快7年,虽然不长,但经常用一句话宽慰自己:

  带着家去流浪。

  知乎有一个问题是:你过年为什么不想回家?

  赞最高的是回答中有一句这么写道:那是你父母的家,不是你的家。

  所以,回家不仅仅只意味着回家过年,也不是买了房就可以买到安全感,只有找到自己的安全港湾,那才是家。

  无论我们怎样去定义一个家,《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这本书里的第六封信里给出一个很好的参考答案:

  家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字,但或许是一个孩子学到的最重要的字。

  家是孩子出生的场所,是一个让他觉得安全、温暖、受保护的地方。

  无论是风霜雨雪还是火箭子弹,家应该永远保护着一个孩子。

  在家里,孩子可以在母亲的臂膀里睡得安稳,父亲站在一旁幸福地看着。

  家应该是一个有安全感的地方。

  当我们面对危险甚至灾难的时候,就可以在这个港湾上休息一下。

  而人类则要寻找一个觉得比自己更强壮或更智慧的人的陪伴,从而获得安全感(Bowlby,1998)。

  所以这个人就是我们的依恋对象,我们会把这样的依恋对象当成是安全基地,因为他们是我们所信赖的人,所以可以从这里去探索更多未知领域。

  具体来说,什么是依恋对象?怎样才是一个安全基地?

  一只小猴子(恒河猴)做了很好的示范,这里和你分享一个著名也残酷的心理学实验:代母实验。

  哈利·哈洛(Harry F。 Harlow)是一名美国心理学家,以研究婴儿时期养育着关系、依赖关系等为中心。

哈利·哈洛哈利·哈洛

  他将初生猴子和两个玩偶放在一起,一个用布制作,提供温暖但不提供食物;另一个用铁丝制作,冰冷生硬但却有一个装满牛奶的奶瓶。

  小猴子倾向与布妈妈相处,即使将食物放在铁丝妈妈怀里,小猴子吃过食物之后,仍会跑到布妈妈身上;受到惊吓时,也会跑到布妈妈身上。

  不可否认,他的实验经常使用恒河猴,甚至对年幼的猴子造成很大伤害,但他的研究却在‘依恋关系’上带给我们很大启示:

  1。比起喂食,舒适的身体接触会让孩子感受到安全;

  2。尽量避免父母与孩子的长期分离,否则会让小孩非常焦虑;

  3。孩子有了安全感,是发展出更自信等美好品格的基础。

  有研究证明,无论处于哪一年龄段的人,当Ta确信在困难来临时自己相信身后有提供援助、值得信赖的人的时候,Ta就能够感受到幸福快乐并把潜力发挥到极致。

  这就是安全感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家的必要所在。

  那么安全感与依赖的关系如何呢?

  3

  家=自我依赖+依赖他人

  你先尝试猜测,安全感最强的职业是什么?宇航员!

  为什么?蔻钦和拉夫(Korchin&Ruff,1964,1967)研究了宇航员的表现,人格和生活史发现:宇航员是有高自我依赖水平的人,在巨大潜在威胁和压力下可以有效工作。

  这样的高自我依赖的正确解读方式是:

  尽管有高水平的自我依赖和独立行动的偏好,但他们都认为当有需要时依赖他人,会让自己感到舒服,并且他们有在似乎不可信的情状下保持信任的能力。

  回到文章开始提出关于现在的年轻人是不是大多数都向往那种不依赖的爱情?这一迷思。

  有安全感不代表不需要任何人,而是在信任的基础上愿意去相信自己和适度依赖他人,如何掌握和把控这一平衡就很重要了。

  既然你已经知道了安全感这个词的正确打开方式,那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通过哪些方式获取安全感呢?

  1。系安全带

  2。坚持锻炼

  3。去买保险

  4。努力赚钱

  5。拥有友谊

  6。勇敢去爱

  …

  但我们还是会担心死亡,害怕孤独,畏惧感情破裂,是否有一劳永逸的方法呢?

  也许没有,但却可以通过这些经历逐渐构筑起属于自己的安全港湾,成为一个有安全感的人,这才是关键。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

精彩原创

新闻排行榜

原创视频

直播LIVE

美图精选

每周精选

明星视频

  • 情感

  • 八卦

  • 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