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是一名25岁的女性,从我记忆中来例假的一天起,时间好象一直都不太准,最长的一次是在学校里,当时可能不在父母身边,自己也不太注意,一直拖了三个月。最近这一段时间,家里有一些变故,我又感冒了一个星期,我的老朋友又已经晚了一个月。
前几天是有些见红,可是量实在是少的可怜,就象滴了几滴红药水,这几天一直星星点点的,这已经是第二次在量上不正常,我觉得这有必要检查一下,于是正好单位里有一个妇检的机会,我去做了一个B超,那里的大夫说我的情况象是多囊卵巢,一侧卵巢有些肿大,但还在合理范围,另一侧不知道,还说多囊卵巢会引起内分泌失调,我觉得我的很多症状符合内分泌失调的情况,比如:乳房很小,例假不准,白带总是不少等。虽然大夫说还不能确定我的病情,需要再观察一、两个月,但我有些害怕,我想请问的是:
1、如果过一、两个月,我的例假又来了,而且比较正常,能说明我不是患有多囊卵巢吗?如果可以,为什么我的一侧卵巢有些肿大?
2、我快要结婚了,如果我得了多囊卵巢,会有什么影响?会不会影响生育?
3、我觉得自己的内分泌失调,会不会和它有关系?我如何才能调理自己的内分泌呢?如果去医院,应该从哪里入手?
李大夫答: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龄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典型的表现为卵巢多囊性改变、高雄激素血症和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比值增高,不同程度的月经异常(稀发、量少、闭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不孕、多毛、痤疮、肥胖等,并常伴有随年龄增长日益明显的胰鸟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脂血症。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诊断标准:
1、月经异常(稀发、量少、闭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2、近3个月末用激素,且月经第2~4天或闭经期(B)超末见优势卵泡)的血激素水平: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2和(或)睾酮(T)〉2。2nmol/L和(或)雄烯二酮(A)〉9。0nmol/L;
3、B超检查一侧或双侧卵巢卵泡数〉10个,直径2~8mm;
4、排除高泌乳素血症、甲状腺疾病、柯兴综合征等到其他雄激素增高性疾病。
现代的研究证明;PCOS不仅和高雄激素血症有关,而且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也是PCOS的主要特征。在临床上,PCOS的高胰岛素血症会加重高雄激素血症,反之,高雄激素血症也可加重高胰岛素血症,两者形成恶性循环。引起高雄激素血症和高胰岛素血症的病因的目前沿尚不清楚,但PCOS的家族群聚现象提示了遗传因素的作用。目前,几科所有的家系分析均显示,PCOS是以常驻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高雄激素血症和(或)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PCOS是家族成员同样患病的遗传特征。
根据当前的研究资料,PCOS的概念已经超出了妇科内分泌的范畴。它集合了一组多样的、多系统的慢性内分泌紊乱,如月经不规律、多毛、肥胖、高脂血症、高雄激素化的各种表现,囊状卵泡、胰岛素抵抗和不孕等,但很少有PCOS病人表现所有这些症状和体征,多数只突出表现其中的1、2种或几种,这是目前没有统一的PCOS诊断标准的主要原因。但所有的研究都一致地发现,PCOS病人发生II型糖尿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高脂血症、子宫内膜癌,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妊娠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加。而在所有这些风险疾病中,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可能起着较重要的作用。
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PCOS研究的最终目的。过去对PCOS的治疗,只专注于是否排卵和妊娠。卵巢楔切术是被建立的第一个促排卵治疗方法,但常发生术后粘连,现在已基本不再采用此方法。用药物氯米芬和促性及激素诱导排卵,有30%左右的病人表现为氯米芬抵抗,使用促性腺激素促排卵虽然较为有效,却常导致多个卵泡发育,增加了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风险,且药物价格昂践,需要严密监测。
后来又有在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因手术创伤小、术后粘连小,并有报道术后排卵率和受孕率均较高,曾一度颇受欢迎。但现在积累的资料表明,腹腔镜术后粘连仍是一全不可忽视的问题,且对氯米芬抵抗的病人进行腹腔镜下打孔手术后的排卵率、受孕率与继用促排卵治疗相比,除术后病人用促排卵治疗时多胎妊娠现象明显减少外,其他的疗效无显著名性差异。
目前助孕技术的发展,如体外受清-胚胎移植等,也成为难治性PCOS病从排卵和妊娠的另一种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对PCOS的治疗观念已不仅仅限于促排卵和妊娠。PCOS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子宫内膜癌等之间的肯定关系,使保健问题进入了这类研究其重要性日益突出。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如美迪康和曲格列酮,不仅可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而且可明显改善排卵和受孕,而其蕴涵的真实意义可能还远不至于此。
张剑华大夫信箱(解答性知识问题):scalpel@sina.com
吴艳大夫信箱(解答性病及皮肤病问题):docwu@sina.com
沈东郁大夫信箱(解答心理疾病问题):doctshdy@sina.com
李钧大夫信箱(解答内科常见病问题):doctor_ll@sina.com
这里的疾病专家问答仅供参考,治疗请遵医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