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塑造心灵 关系心理疾病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3月13日09:43 人民网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布卡德对分开抚养的同卵孪生子的一项研究得出惊人的结果:这些孪生子基因型相同而成长环境差异很大,却在众多的方面都显示出强烈的一致性。这项研究使人们更容易接受这样一种看法:基因塑造了人类的心灵。
科学家已发现,具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的妇女免疫系统通常具有较高水平的B44蛋白——一种对诸如引发感冒发烧的病毒等病原体具有强大攻击力的蛋白质。这样的妇女如果在怀孕期间患了感冒,便会产生极强的免疫反应,而这种强免疫反应在消灭入侵病毒的同时,也会影响胎儿,使胎儿的大脑发育有缺陷,最终导致精神分裂。
早老性痴呆症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交互影响而引起的。某些病例与1号染色体上负责胶化纤维素的基因变异有关,这种变异导致异常的胶化纤维素。患者如果在65岁之前就患此病,称为早老性痴呆症。
科学家最近发现,7号染色体上的SPCH1基因与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关,该基因发生变异会使人在学习语法和语言时遇到巨大困难。又如,人类遗传性智力低下症与X染色体上的PAK3基因的变异有关。这种基因似乎能帮助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准确地接收信号,它的变异会阻碍神经细胞对外界信号的正常反应,从而降低了细胞神经的效率,造成学习和行动的障碍。伴随着与精神分裂、语言能力和智力有关的基因的发现,与冒险、酗酒乃至害羞等心理倾向有关的基因也纷至沓来。对人类心理倾向的遗传基础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基因负担确实太重了。(《健康时报》 马存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