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笙,正式名称为竹荪,学名为Dictyophora indusiata (pres.) Fisch.别名为长裙竹荪、竹参、竹笙、面纱菌、网纱菌、仙人笠、臭角菌,属于鳖茸科,主要分布于美国、非洲、澳洲、亚洲、日本、中国等。中国即可在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南方与西南各省生长。
云南在夏秋期,多生长于海拔200~1500公尺的各种竹林腐叶、橡胶树的枯木、草屋顶上以及阔叶林的空地上。也有不少生长于腐烂竹根与酸性土壤上,其它地区也有生长于平地上者。
竹笙的幼菌为卵状形,直径3.5~4公分,呈白色至淡紫褐色,子实体会破卵而出,菌伞为吊钟形高10~20公分,其陷于洼处呈暗绿色,贮有恶臭的胞子液。周围有白色的菌裙下垂,长约10公分以上。茎部(胴茎)为2~3公分粗,白色中空,顶端有网状突出物所覆盖的钟形伞,伞下面即有纯白色菌裙下垂。菌伞与菌柄均有恶臭,在几公尺外就能闻到。这种臭气,有人感到像法国香水般芳香,但也有人认为像野猫屎令人作呕。菌伞与菌柄都不能食用。可供食用的菌体新鲜时平淡无味,干燥后才会发出芳香。普通常用的都是干燥品。菌盖头有恶臭
长在地上的竹笙,形状很像披了一件白色网纱头蓬,婀娜多姿,如此美丽的形态使人见后久久难忘。但与美丽的外表不相称的是常有强烈的恶臭。将菌盖上臭头切除晒干后,恶臭即消失,变得鲜美可口。市贩竹笙都是晒干后成捆出售。竹笙为甚珍贵的菇类,从前价值相当于黄金重量的十分之一,只有高级菜肴才会使用。竹笙的味道很难形容,脆嫩的口感很适合中国人的口感嗜好,适合于油腻或淡白的各种菜肴。一般用于做汤、勾芡、煮菜、红烧,做豆腐汤、醋渍、煎蛋等都很美味。
过去只有天然的竹笙,前几年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与云南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已用人工栽培成功,未来可望价格大幅下降,人人均可享用。可改善月经不顺等妇人病
在竹笙的功效方面,很多科学家在从事菇类的生化学研究时发现,从竹笙可分离出几种多醣,如。α-D-mannan(T-2-HN)直镇状多醣,而这α-D-mannan(聚甘露糖)在其它菇类还没有被分离过。
我国早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即将竹笙分类为桑黄,记载对妇人病、月经不顺、血病有效。但依日本人的研究,认为竹笙跟其它菇类一样,有抗炎症作用,因此也可抗肿疡。
但就读者而言,只要把它当作美食即可,不必刻意求其疗效才不致失望。(李锦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