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夫妻:飘在婚姻边缘的人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1月21日11:43 南方网
契约是契约,生活是生活
李丽
“周末夫妻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一个问题,人们对婚姻关系的内涵,和缔结了婚姻契约后,应该共同拥有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契约关系是契约关系,其背景下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是另外一回事,应该区别对待。”中山大学社会心理学专家李伟民教授说。 许多人认为“周末夫妻”是“介于婚姻与非婚姻的边缘地带”的另类现象,并把原因归结于“家庭中夫妻之间经济上相互依赖的削弱”。李教授却觉得其实这种现象很自然很正常,跟夫妻经济的独立性没有必然联系,主要是人们观念发生改变,不愿在思想上从属于对方。
传统婚姻关系中,人们意识不到与之对应的生活方式是可变的,遵从于朝夕相伴,坦白相见的单一模式,认为夫妻就是这样。实际上,婚姻关系只是一种契约,在过去它以伦理道德为准绳,重于家庭分工,形成以男性为中心的观念与生活方式;而今,伦理道德的约束渐弱,它主要根据法律准则,重视财产分配,保存自我空间,安排不同的方式和内容。将生活方式与婚姻契约分开,正是人们对婚姻内涵与质量重新审视的结果。
据一项调查显示,人们对周末夫妻这种方式的接受度正在逐渐提高。认为偶可一试,非常有趣的占32%;认为益处良多,很好的占24%;认为弊多利少的占12%。可见这场观念变革正以不可忽视的力量进入中国家庭。
然而,观念上的认同与行动上的接受还有着一段距离。因为契约形式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婚姻生活质量的核心仍在于感情。
“周末夫妻”让双方在候鸟式的关系中,保持着爱情的新鲜感,假如把它看作婚姻的一种新形式,确实很适合一部分人。但还包含了工作环境,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对个人的诱惑等因素,尤其在白领阶层,职业的特性,交际圈的广泛性,生活规律的不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选择“周末夫妻”的客观需要。
目前,对大部分人来说,维持感情的最理想方式仍旧是共同生活,有孩子的家庭更会考虑它对亲情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看,“周末夫妻”或其他新型的婚姻形式,提供的是人们追求个人生活过程中选择的多样性,对婚姻制度却无根本影响。这也预示着,“周末夫妻”是时尚,而不能成为普遍现象。
记者采访了“围城”内外的人,看看他们怎么说。
时尚?多么可疑的单词
江飞雪:其实从一定程度上看,周末夫妻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是否“时尚”还不敢说。一个网站最近搞个调查,21世纪的梦想,最多的人选择的是感情,找个好对象。感情问题将把人们从这个世纪折磨到下个世纪,在感情泛滥也奇缺的现实下,“周末夫妻”现象的出现有它的合理性。
王洁仪:能够成为时尚。因为第一,现代人的工作特性不同,许多人即使在同一个城市工作,地点可能相差很远,而且工作很忙,天天见面比较麻烦,周末轻松,时间好安排。第二,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观念与传统的不同,独立性很强,他们不会拘于单一的家庭生活。
余惠茗:从单纯的角度看,它似乎是种理想的模式,但只适合某些特殊个性和职业特性明显的人群,在小圈子里流行,比例不大,成为时尚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人们主观上接受是一回事,真正去做会考虑许多其他因素,比如夫妻俩的感情依赖,生活的共同打算。其实两人没有冲突,天天一起生活是很幸福的。
郭健:成为时尚是不可能的,中国人的家庭观念还是比较传统的,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做“周末夫妻”麻烦太多。
大豆:两个人当然要在一块儿嘛,不然为什么要结婚?时尚?多么可疑的单词。
像朋友更像情人
江飞雪:对于感情,对于自身心理健康,我都觉得是件好事,对于婚姻关系就不一定。其实夫妻两个“各自精彩”的事例在我们身边已不鲜见,大家心照不宣。没必要两个人较着劲烦死对方,参透了男女问题,烦恼自会减轻。
魏勇:“小别胜新婚”嘛!不过,这是两个人的事,如果一方是被动接受的,他们的婚姻多半就会出现危机。这不是信不信任,协不协议的问题,双方不在一起时,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
余惠茗:“距离产生美”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些人可以通过它来调节或增进感情,关系会更亲密。可是,如果在双方感情极度平淡,或一方有向外突破的倾向时,“周末夫妻”的方式便加速了他们关系的破裂。
罗敏:夫妻相处是一门艺术,每个人都想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保持自己的个性和爱好,朝夕相处容易造成互相干扰,“周末夫妻”更像情人或朋友,在人格平等意义上,使婚姻注入活力,增添内涵。
龚小风:正常的夫妻是不会找各种理由分开的,只有一个问题,他们想逃避。
大豆:如果两个人真正相爱,他们总是想在一起的。人为地想一个星期再相聚一次,干嘛?一定是爱情消失了。
结婚就是给自由穿件棉大衣
亚力和许悦每周只有14%的时间呆在一起,86%的时间,IT经理的他在广州把加班当家常便饭,公务员的她在深圳呼吸着自由的空气,这样一过就是两年。按时尚说法,他们是很IN的“周末夫妻”,可亚力说他们看重的仍是婚姻契约,“结婚就是给自由穿件棉大衣,活动起来是不方便,不过冬天来时心里挺暖。”
不久前,在一次聚会上见到他们,那时并不知道小两口过着“七减六”的生活,所有感觉只是两个字————恩爱。许悦是个性情开朗的人,在席间说着令人捧腹的段子,亚力就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她,有时许悦说到半截突然忘了词,他赶紧补上,这时许悦会很温柔地朝他努一下嘴,我们更是开怀大笑。
他们刚分开时,考虑最多的就是在哪里买房子,最后去了广州丽江花园的“九如通津”。平时只有亚力一个人住,像个单调的工作室;到了周末,许悦一回来,马上又变成爱意融融的家。他们也不完全赖在家里,经常邀上朋友去爬山或打球。许悦老说亚力是搞技术的,成天用脑子,身体不动,会坏掉的。她的操心让亚力觉得幸福。可这种光阴很短暂,许悦周日下午得动身回深圳,亚力周末碰上加班,心里就很歉疚。
平常利用半价时间通10分钟的电话,或上班时发发E—mail,关心对方每天发生了什么事,心情好不好是他们必做的功课。总觉得恋爱期还没过完似的,这也难怪,两人结婚后只同居了3个月不到,许悦就因为工作去了深圳。
本来是许悦管钱的,亚力觉得吃是享受,分开后,管家的角色调过来了,亚力就觉得吃是任务。经济关系变了,生活习惯也变了,尤其不能过正常的夫妻生活。亚力说,“周末夫妻”的好处是时间好安排,花钱顾虑少;坏处是突发奇想要浪漫一下,发现很难实现。尽管如此,亚力还是浪漫的,第一次记住中秋节,是因为意识到许悦居然没在身边,他连夜坐上出租车赶到深圳。
亚力把婚姻关系的比作围城,不过希望是“长城”来围,不要太随意进出。在他看来,一定要有自己的爱好和个性,双方各自精彩,又一唱一随才有情调。处在“周末夫妻”的潮流中,亚力很矛盾,有清静的个人时间和空间是好事,但感情的培养岂不还在朝朝暮暮。
最后他在“自由”与“契约”间,选择后者,因为婚姻要对爱负责任,只有传统的契约能给他们最安全的感觉。四个月前,他们有了计划外的小宝宝,开始考虑许悦回广州的事,毕竟,他们对家有了更多的期许,这段“周末夫妻”的生活也将划上句号。
没有游戏规则只有绝对信心
别人说他俩都是没心没肺的,不知是不是做广告玩创意,玩得走火入魔了。
结婚之后,最长的一次同居是3天,还是那次她搬家,房子一团糟,借住在他家72个小时。“绝不可以超出这个数,不然我们的爱情就没质量了。”她固执地说。问她为什么结婚,“结婚都是结给别人看的。”后来她又说,“我爱他,至少婚姻让我觉得再怎么折腾,还有个尽头在那里。”
他们结婚3年,在同一家公司两年多,可通常天马行空,各做各的,上班时比一般同事还要一般同事。闹得一些不知情的男人,还一天一个电话追着她,每次接电话,她都眉飞色舞,他只会不愠不火地站着,甚至用欣赏的目光打量她。而在前年元旦,她放弃了日本之行,他却没有先兆地邀了一个女同事去上海玩,她倔强地一个人过节穷开心,等着他回来道歉。
没有确定的游戏规则,只有绝对的信心。他们的婚姻像捉迷藏一样进行,一方忽然消失是常有的事。他曾经一个人跑去云南开酒吧,一呆就是半年,理由是他想要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可是每个星期天晚上,准时在10点40分,她会接到他的电话,听到的都是思念的声音。回来后,一切如故。她告诉过他,有天对广州失望了,就会去北京。那次她真的去了,带上行李,不留音讯。过了6天,他才发现她丢了,疯狂地打她的电话,还好,在北京。会回来吗?不知道。再次见面时,他激动地抱住她,眼圈红红的。似乎越是受罪,越有爱下去的能量。
“周末,是我们生活的交叉点,只在这时享受100%的爱情。”她描述那些失踪游戏过后,开始有“规律”的“周末夫妻”生活,眼神飘渺。“他要求过你一起生活吗?”“他有过这样的念头,但绝对是一时冲动。他是一个很感性的人,从来不知道要来的东西会变成什么样,给了他,就会发现那种单调乏味是无法忍受的。1∶6的比例还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我们一天天心平气和柴米油盐地过日子,爱情就死了。”
他们习惯于风雨飘摇,责任、家庭、契约,似乎统统无关。“周末夫妻”像杯马天尼酒,别人喝到的是情调和品味,他们喝到的是刺激。许多不成立的理由,别人看来支离破碎的东西,在他们那里整合成一幅前卫或者艺术的图景。
问她有否想过未来,她说未来就是顺其自然。最初,他们这样对待婚姻是刻意的,因为有太多的人遵循着不知所谓的准则,把社会认同感当作自己生活的前提。他们想要破坏这些严肃的东西,按照自己的个性与方式去寻找契约之下的各种可能。《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