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实录:找一个字代替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3月09日09:45 北京青年报
-采访/安顿
吴新志,男,31岁,安徽人。1992年毕业于北京某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此后在国营企业任职。1999年取得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专业学士学位,跳槽到一家民营企业从事PC机的销售和市场推广,现在是该公司华南地区销售业务的主要负责人。
我至今不知道“吴新志”是不是这个和我保持了大约一个多月通信联系的人的真实姓名。我们是通过电子邮件认识的。他的信本来淹没在很多信件中,没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是他除了一封短信之外,还给我发送了一个FLASH。打开一看,一个头发乱糟糟的小男孩在屏幕上急躁地跳跃着,边跳边叫:“现在的女人哦,怎么了?怎么了?”那时,他用的名字是“无、心、志”。
我就是因此注意到他的。以后,有了断断续续的通信往来。删除彼此因为陌生而必然会有的相互试探、必须做的自我介绍以及一些关于事业的讨论,剩下的,就是这样一个“想送给女人看的故事”。
往来之一:来自吴新志
我叫吴新志,你不认识我。我记得你写过一个外地人在北京找对象老也找不到的故事,当时就颇有同感。我也是外省青年,那种累心的感觉也有过。怜惜他,就是怜惜自己。
我不想接受你的采访,但想把我的一些经历陆续发给你。如果你认为有意思,可以组合成一个故事,送给女人看。我只适合躲在暗处,看别人对这些的反应。要求过分吗?
我有过一次婚姻,很辛苦的3年时间。到去年的圣诞节,结束了。原因是她再一次发现了我把私房存款用来资助哥哥的孩子上高中———同样的事情还有过两次。她是北京人。
我说得够清楚了。顺便给你一个简历(注:见对吴新志的介绍)。
你们也辛苦,发一个FLASH,让你笑一笑。
来自安顿
“无心志”和你的简历不太搭界。没骗我吧?堂堂大老板了,怎么有兴趣和一个陌生人通信?难道生意还不够把你的生活全部霸占吗?
疑窦丛生。不过还是想了解你那个送给女人看的故事。FLASH不错,看来你伤得不轻。
往来之二:来自吴新志
我不是生意人,更不是大老板,只是高级打工仔,出卖知识和智慧的那种人。
我有一个观点,男人不管靠什么生活、怎么改变个人处境,归根结底不能离开女人,男人做一切都是为了女人。当然,是为了和一个值得他这么做的女人一起过好的日子。我这么说,一定有很多男人觉得没面子、没出息,或者觉得我偏激。静下心来想想,其实就是这么回事。道理很简单,人的一生中什么和生命一样长?只有感情。谁和你一起生活的时间最多?没有什么意外的话,一定是老婆。
结婚的时候,我是一个在国营单位工作的小职员,副科长,很穷。她比我小3岁,独生女,父母在同一个机关工作,她在下属的科研所,我在下属的企业。全家是同事。我们能结婚,因为我在她父母眼里有三大优点:1、家境贫寒,苦出身,因为有今天不容易,所以不敢轻易变心胡闹;2、外省青年,分配留京,没有住房,自然入赘;3、老实、好学,前程未必远大,但也绝非没有。
我自问是爱她的,在决定结婚之后,更把她当成了要一起过好日子的女人。在婚姻上,我没有远大抱负,找一个体贴的爱人、建一个稳当的小家足矣!我家乡和我同龄的人,有些连这个都没得到,我不敢奢望。
凭良心说,我前妻人很好,温柔、善良、本分。我们的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她的父母也视我如自家人。要说分歧———我愿意用“分歧”这两个字,因为她和我的出身、家境悬殊太大,不理解、不谅解我的思想和行为也属于正常———只有一个:不能容忍我总是要多多少少在经济上负担我的家庭。更具体一些就是:在有限的人民币如何分配的问题上,我们的意见不能完全统一。
可能是因为那时候我们太清贫了。
女人都把钱看得很重吗?也许不一定。不过,我觉得大多数女人很在意自己家的钱花在什么人身上。这时候,“自己人”的概念是很清楚的。
我这么说得罪你吗?如果是,我就不多说了。
来自安顿
你没得罪我,得罪其他女人与否,我不知道。
关于女人不支持丈夫资助家人,我能给你举出一堆例子,同时也能给你罗列一堆理由。大概这也是一些男人不得不给自己留下“私房钱”的原因吧。
其实对于男人和女人来说,有一个问题是一样要面对的:结婚以后,有了自己的家,即两个人的家,同时还有父母的家,即自己的那个出处,两个家都要照顾,都要承担,自然要考虑孰轻孰重、轻怎么轻、重如何重,这就是你说的分配问题。分歧是因为分配方式不同引起的。
你是不是分配不公?
往来之三:来自吴新志
公与不公怎么判断?我相信你的标准和我的绝对不一样,你到底不是我。每个人在自己的境遇里都有自己的立场。
上一次给你写到人民币,心里忽然有悲凉的感觉。想起一句诗:“贫贱夫妻百事哀”。我要是大款,相信不会有后来离婚这一场。
1997年,我们还没结婚时,其实已经有所表现,只是我光顾“救火”,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时我的工资不高,虽然生活节俭,但每月扣除必要的开支和上学、买书、给家里之外,所剩无几。那年她的生日,我特意给她预留了500块钱,想买一件羊绒衫送给她。很巧,我大哥打电话来,无意中说起父亲干活不小心骨折了。没有要求我一定有所表示,但我心里难过。父亲生病,儿子不在床前已属不肖,如果知道了还不闻不问就该杀头。我犹豫了两天,决定从买礼物的500块钱中拿出一半寄给父亲。
买礼物时,我庆幸运气好,碰到羊绒衫打折,很贵的衣服只卖300块钱。我从饭费中克扣出50块钱,加在一起给她买下。我把折扣价的标志取下来扔了,只留下原价标牌。(可见虚荣害死人)她很高兴,吃饭时就穿在身上。
东窗事发是在第三天。她打电话叫我晚上去她家。一进门就把羊绒衫扔在我面前。原来她的一个同学来找她,居然穿了相同的一件,并告诉她打折之后的价钱。
虽然我有父亲生病这样充分的理由,但还是觉得对不起她。全坦白了,并表示道歉。现在想,有什么好道歉?如果我有做得不够好之处,就是没有告诉她那件衣服是打折的。我错在虚荣,而不在给父亲寄钱。
我们还是和解了。她责备我没有把她放在第一位。我没分辩。想想很难过,父亲一生把我们这几个孩子放在第一位,我只是偶尔在乎他一回,却要被妻子指责。做儿子、做男人是不是很悲哀?
结婚以后,我的工资是交给她管理的。她没有亏待我。我好像完全是无师自通,很自然地把一些“活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那境况好似已经预料到有一天还会因为人民币和我的家庭发生矛盾。男子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自己解决就别给老婆“添堵”吧。
写到这里,我发现我很琐碎。讲出来的都是琐碎事,不得要领。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举什么样的例子才能让你明白我其实也感觉到了被伤害。
来自安顿
我给你举一个例子吧。
我曾经有过一个同事和你的处境差不多,父母在南方农村,他大学毕业“嫁”到了北京。很老实的一个人,有一次跟我借钱。我多嘴问了用途,他犹豫半天说是要寄给父母。接下来他给我讲了很多妻子怎么限制他资助家里的事。他也有“小金库”,只是数目不够多,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的私房钱总是被妻子“起获”。他也说到了悲哀。
我好像读出了你的潜台词,你想说北京女人自私,对吗?我想说,不是每个北京女人都是这样的。我还可以给你举出一些高尚的例子。
我采访过一个女人,今年已经49岁了,她丈夫来自江西农村。她告诉我,从他们结婚开始,她家就没断过来亲戚,简直像一个大旅社一样,全是她丈夫家的农村亲戚。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我问她烦不烦,她说:“都是不富裕的人,住在我这儿就能省下住店的钱,回去兴许有大用处呢。”她不是假装善良,是真的。我采访她的时候,她丈夫兄弟家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在北京上大学,每个周末在她家过,冬天她还给他们添置衣服。
我想,也许你前妻确实有她没有给你解释过的理由。
往来之四:来自吴新志
你说的那个女人令人敬重,可惜我没有那么好的运气。
我不指责任何人。对女人、北京女人、别处的女人,我都不指责。我想说明的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如果不能在一个问题上达成共识,那是注定的,做工作没有用。
我不责备我前妻不理解我对家庭的感情,因为她从一出生就不是在那样的家庭里,环境不同,你让她怎么理解?她没有从我的家庭里获得什么,要求她付出也是没有道理的。
可我来自那个家庭,亲身经历了一切:父母因为要培养我上大学,起早贪黑、舍不得给自己花一分钱;两个哥哥为了帮补家里,早早辍学务农;妹妹在我上大学时就嫁人,减轻了家里的负担。他们都为我的今日付出了代价,我的收获中难道没有他们半点?我前妻总是问我“凭什么”,我告诉她凭的就是没有他们就没有我!
我曾经试图实现一种平衡,不要求她一定要支持我,只要不干预就足够了。但她做不到。我理解。钱就这么多,给了别人,必然少了她的。
所以,当她在婚后发现我存了私房钱并偷偷给家里人时,很气愤。她说:“和我一样年龄的女孩子没有一个像我这样,有这么重的负担,我就是因为你才这么不幸的!我不比别人差,凭什么我要这样活?你这是在掠夺我!”
我不可能多说什么。离婚那段时间的一切今天已经不想再回忆,只记得曾经一度想到过,这就是我对家人为我所付出的一切所做的报答———我离开了要求我放弃家人的女人。
我不认为她有没给我解释过的理由。我们婚姻失败的原因在于我们根本没有可能互相理解———彼此的理由在对方看来几乎不能称其为理由。
来自安顿
我不知道能给你写什么。因为我自己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说什么都属于隔靴搔痒。而且,我也不敢说如果我和你前妻处在同一种情况下,就一定能做好。也许,我比她的感觉还要强烈呢。所以,就不安慰你吧。只祝福你能在今后遇到可以与你同舟共济的女人。这种祝福多无力,北京人好像是把这样的话叫做“片儿汤话”。
咱们也接触这么久了,想问一个问题:你爱你的前妻吗?或者曾经爱过她吗?
来自吴新志
曾经,我爱她。至少我自己认为我是爱她的。
看到你的问题,我产生了一个新问题:如果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只是单纯地问关于“爱”和“不爱”,其实是很容易回答的,跟着感觉走就可以;如果把诸如家庭背景、出身、经济条件、前途、生活的地域环境等等因素都考虑进去,让这些全部附着在一个人身上,然后,再问你爱这个人还是不爱,该怎么回答?
我一直想找到一个字能代替“爱”来表达这种有无数附加条件的“爱”,可是没找到。你能说出来吗?
|